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一家民工子弟学校即将取消办学

(2010-06-25 20:56:02)
标签:

教育

外来工子女

民工子弟学校

桃李

绍兴

杂谈

母校,别了!

一张联系单,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地上学

http://s10/middle/648a0243g89da5511e6d9&690   http://s4/middle/648a0243g89da54d4d293&690  
最后的相聚                                    吃盒饭、跳皮筋是这所学校的一道风景
http://s7/middle/648a0243g89da55c2b316&690
再作一次指导                                  即将消失的校门

核心提示:这几天,袍江新区桃李学校校园充满着浓浓的惜别之情。下学期,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500多名师生将不在一起了,这是他们最后的相聚时光。因为他们的母校即将完成历史使命而被撤销,和它一起撤销的还有另外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新蕾学校。  

  这所学校创办于2004年,是我市最早的民工子弟学校之一,曾因“零门槛”的入学条件深受外来工欢迎。

  6年前,这所学校的创办有着怎样的背景?学校撤销后,这里的孩子们将走向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进了校园。

  肩上背着书包,右手捏着两个包子,左手拽紧爸爸的腰间皮带,陈辉娴熟地爬上爸爸的摩托车。

  每天6点多,陈辉都要重复着这一动作。约10分钟后,爸爸的摩托车在袍江新区桃李学校门口停下。尽管离上课的时间还早,但陈辉还是能见到一些比他来得更早的同学。

  陈辉是湖北人,今年11岁,上三年级。他随父母租住在袍江斗门镇里谷社村,爸爸在工地上干活,上班时间早,而妈妈又没时间送他,他每天不得不早早地赶往学校。

  “爸爸到哪里打工,我就跟到哪里读书。”陈辉说。今年春节,他跟爸爸来到袍江,很快就入读这所小学。

  尽管只有半年时间,性格活泼的陈辉很快就交了不少好朋友。课余时间,他甚至对女孩子们感兴趣的跳绳充满了好奇,“有时我们跳绳,他也冲进来跳,我们就玩不下去了。”一些女同学这么说。

  如今,这样的“搅局”不再有了,陈辉和同学们只是站在一边看着,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就读的学校即将要被撤销,以后也许很难再相遇。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他们纷纷留下自己的QQ号码,说以后一定要多联系。

  桃李学校校长李广均这段时间也很忙碌。他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安徽人。多年来,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着这所学校。每天,李广均在学校里反复踱步,时而询问询问教师,时而告诫家长一定不要耽搁孩子的学业。

  难舍难分的还有几位教师,他们从桃李学校创办至今一直在该校任教。“在这里工作多年,跟学校和学生都有了感情,很不舍得离去。”一位姓周的老师说,如今学校的撤销,从长远来说,对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有益。

  同学啊,就要说再见了,不过我们还将在绍兴

  记者 王晓宏/文

  梁永锋/摄

  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最后时光

  “零门槛”入学,曾让很多外来工家长都说“好”

  李广均创办桃李学校前从来没从事过教育工作。早些年带着妻儿到袍江打工,由于儿子上学不方便,让他萌生了创办学校的念头。

  2004年,他牵头和一名老乡合伙创办了这所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并租赁了斗门镇寺东村原寺东小学的校舍,这所学校应是市区最先开设的民办小学之一。

  “学生最多的时候有1300多名,现在也有500多名,他们来自国内20多个省份。”李广均说他从没为招生犯愁。

  “我们带着孩子到绍兴打工,由于刚来,一时办不了入学绿卡,桃李学校则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因为入学不需要多少手续,有了这所学校,不仅让我们孩子有了在异地就学的机会,同时为我们解决了带小孩的烦恼。”四川籍民工郭守祥说。

  用李广均的话说,他们学校实行的“零门槛”入学,从而轻松地解决了部分外来工子女上学的烦恼,这一做法受到了外来工们的普遍欢迎。

  越城区文化教育局有关人士说,桃李学校的创办,当初有着一定的现实原因。2000年,市政府加快对袍江新区(当时为袍江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许多企业纷纷在此落户,吸引了大量外来工前来就业。但这些外来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当地公办小学一时又吸纳不了这么多学生,民办小学随之产生。

  “桃李、新蕾等民办小学相继创办,保障了部分不符合入学绿卡政策的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为袍江、镜湖新区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因此它们当初的创办有着积极的意义。”该人士说。

  虽然学校撤销了,但李广均仍充满感激。他说,这所学校创办期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比如政府给予杂费补助、提供免费教科书等等;许多企业纷纷捐书,学校成立了图书室;一批批捐赠的电脑送到桃李学校,电脑教室很快建成;绍兴文理学院还在此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一些高校学生赶来义务支教。

  在学校管理方面,李广均也花了不少心思,定了诸多政策,当然包括不少人性化的做法。比如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工地上班,每月只能领到一定的生活费,李广均考虑到孩子可能拿不出伙食费,他采取“先吃后付钱”的做法;由于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李广均特别强调教师用普通话授课等等。

  尽管如此,桃李学校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教师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孩子们接受教育;桌椅板凳太破旧,需要改善。“现有的校舍、办学条件、教学设备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李广均坦率地说。

  也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越城区文化教育局在作了大量的调研后,决定撤销桃李学校。越城区文化教育局有关人士说,按目前的要求,桃李学校校舍安全性不够,这是撤销的原因之一;另外,随着这些年政府对外来工子女上学问题更加重视,大量的外来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尤其是2006年公办民工子弟学校——群贤小学的创办,让更多的外来工子女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桃李学校撤销后,这500多名学生今后的就学问题如何解决?“在毕业前夕,我们会给目前1~5年级学生每人发放一张‘入学报到联系单’,保证每名学生下学期都能上学。”越城区文化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记者了解到,这些联系单将于今天陆续发到学生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瞭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