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教学计划
(2013-02-26 13:06:22)
标签:
教学计划语文六下教育 |
分类: 教学计划 |
二、学生情况分析(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六年级一共两个班,学生来源于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女生,比较活泼、聪明,发言比较积极,但男生总体都比较胆小,不善于表现自己。对于作业,大部分同学能按时完成,但阅读的兴趣不浓,习作水平还有待于加强。这学期应加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写日记,提高习作水平。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提高学习兴趣。 本学期重点是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绪,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使他们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
三、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册课文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发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4——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本册的预习要求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课文后有“思考·练习”。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有余力的的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的课内外结合。
阅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新闻记者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在第二、四组的课文之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积累·运用”一般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实践活动”。“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主要是优秀的诗词、成语、对联、俗语、名言警句等;“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在第一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第四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一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8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生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导读”“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由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在学习时要加以重视。
四、全学期教学的要求、重难点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单元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单元 |
教 |
重 |
一 |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
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每课出现得生词。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
二 |
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
重点: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每课出现得生词。2.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写出民俗特点,并运用到习作中。 难点: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
三 |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顺序,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
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每课出现得生词。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
四 |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
重点: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每课出现得生词。2.欣赏文中的精彩片段,并不断积累,增强语感。 难点:1.以梗概家精彩片段,带动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
五 |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内外名人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
重点: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每课出现得生词。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
六 |
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
重点:1.了解五篇课文的能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坐着的表达方法。2.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制作班级纪念册。 |
六、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
起讫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时 |
总节次 |
执行情况 |
1 |
2.18—2.24 |
|
0 |
0 |
|
2 |
2.25--3.3 |
1.文言文两则 |
|
6 |
|
3 |
3.4—3.10 |
4.顶碗少年 5.手指 |
|
|
|
4 |
3.11---3.17 |
单元测试 6.北京的春节7.藏戏 |
|
|
|
5 |
3.18---3.24 |
8.各具特色的民居 习作、拓展二 |
|
6 |
|
6 |
3.25---3.31 |
单元测试 |
|
6 |
|
7 |
4.1---4.7 |
12、为人民服务13、一夜的工作 |
|
5 |
清明 |
8 |
4.8---4.14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6、《鲁宾逊漂流记》 |
|
6 |
|
9 |
4.15---4.21 |
15、凡卡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
|
6 |
|
10 |
4.22---4.28 |
期中复习 |
|
6 |
|
11 |
4.29---5.5 |
习作、拓展四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
|
4 |
劳动节 |
12 |
5.6---5.12 |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6 |
|
13 |
5.13--5.19 |
21、我最好的老师 习作、拓展五 |
|
6 |
|
14 |
5.20---5.26 |
综合性学习 |
|
6 |
|
15 |
5.27---6.2 |
综合性学习 |
|
4 |
六一 |
16 |
6.3---6.9 |
综合复习 |
|
6 |
|
17 |
6.10---6.16 |
综合复习 |
|
6 |
|
18 |
6.17---6.23 |
综合复习 |
|
6 |
|
19 |
6.24---6.30 |
期末检测 |
|
6 |
|
20 |
7.1---7.7 |
暑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