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休闲杂谈教育 |
分类: 瑞丫妈的生活随笔 |
春假过后,Coco就经常提起学校在本学期要举办student-led conference,孩子热切的等待着,希望我们能看看她画的画,她的书法,她的小广告,我们也迫不及待的盼望着,因为之前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一无所知....
学校对这个conference也颇为重视,提前两周就与每位家长约定时间,每班每个时间段安排四五个孩子以及家长前来,我们被安排到四月二十五日。
这次会议是一个展示学生学校成果的活动,老师安排了很多项目,孩子引导介绍,加上老师参与说明和展示。我们刚刚来不久,压根不了解孩子学校生活,之前对加拿大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媒体网络资料的层面,而这个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亲密接触加拿大公立小学的窗户。
这是Coco班的教室,感觉更像个娱乐活动室,课桌三五分组摆放,孩子们席地而坐,教室装点着各种手工制品、儿童书刊和图画...回想起之前在国内小学上学的教室,挂着“严肃活泼”的大字,其实教室的整体气氛只有透不过气的“严肃”,这里,才感觉到小孩的教室其实也能很“活泼”,这才像是属于孩童们的空间。
http://s14/mw690/001Q9lfagy6IFQPjMJL2d&690
教室里老师授课的黑板,其实应该叫“白板”:),左边贴的是本次展示的孩子的绘画作品(第二幅是Coco画的),右边是当天的课程表。加拿大的小学老师要求很高,因为这些老师绝对不是一门功课的老师,Coco班里的这位Ms.Sian老师,既是中国所谓的“班主任”,管理全班学生生活,又是各科老师:语言、数学、法语、艺术、社会、科学等,身兼数职,除了体育、音乐,貌似其他的都是这位万能老师教授的。每周三由一位替换老师代替,一二四五全部是Ms.Sian老师带着疯玩和学习。
http://s4/mw690/001Q9lfagy6IFQRzP0fd3&690
这副图画出自Coco之手,类似连环画的模式,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还蕴含着一个大道理呢:)
独白如下:
I want a magic stick
If I want something
I just tell the magic stick (then I can get it)
But I feel unhappy....
我问Coco 为什么不快乐呢,答曰:不是通过辛勤努力换来的东西,不值得快乐。
http://s10/mw690/001Q9lfagy6IFQTjBuVa9&690
这些栩栩如生的手工蝴蝶贴在另外一面墙上,是科学课上孩子们的作品,是一个了解昆虫的完美途径。
http://s7/mw690/001Q9lfagy6IFQUufcOa6&690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大批移民在这里扎地生根,每个学校都有或多或少的移民学生,老师教导孩子们要相互尊重,无论你来自哪里,什么肤色,都要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一同在这个新的家园成长成材。Coco班里的学生大多数还是生在本地(这部分学生也可能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孩子),少部分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http://s13/mw690/001Q9lfagy6IFQW9ga8cc&690
墙上挂着一个一个小袋子,上面贴着孩子们的名字,是孩子们放置临时作业和备忘录的地方。
http://s1/mw690/001Q9lfagy6IFQXKpage0&690
每个教室外都有一排铁皮柜,每个孩子一个locker,虽名为locker,孩子们也没有用锁。原以为这只是孩子们放置书包和外套的一个普通柜子,却也被小姑娘装扮的如此温馨。
http://s9/mw690/001Q9lfagy6IFQZhhZm28&690
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优良水质和新鲜空气,应该是大多数移民来此的主要原因。水直接饮用即可,虽然我们还有些不习惯,还总是烧开再喝,每天也会给Coco灌一壶水带去学校,但是,有时需要时,还是直接喝tap water。
http://s4/mw690/001Q9lfagy6IFR0Q6X163&690
走廊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图画作品,这个是Coco印着自己的手画的,数数看,总共几只手?
http://s15/mw690/001Q9lfagy6IFR2mlzwfe&690
说起Coco学校的班级情况,让人有点难以理解,Coco是DIV4,虽说她是四年级(加拿大小学完全按照自然年的年龄分年级,即使Coco在国内早上一年学已经上五年级,转学到此后,学校依然坚持让根据年龄上四年级)。
但是这个Div4的4并不代表年级,Coco班其实是四五年级混班,刚来时,我还以为学校规模太小,四年级人数少所以跟五年级混班,后来才知道还有很多四年级的学生都被混入其他班,有二三四混,三四混,四五混,学校总共将近二十个DIV呢。
每学年结束,所有班级要打散重新分班。Ms. Sian郑重对我们说,四年级结束后重新分班时,要将Coco和她最好的朋友分开,说Coco跟一个朋友太过亲密,会影响她的社交能力。老师对她说‘you are such a lovely girl, everyone likes you, you should have many friends.’(你是个如此可爱的女孩,应该拥有更多的朋友。)老师就是用这样赞美的方式鼓励每一个孩子。
好可爱的commercial,两个姑娘花了好几天after school时间才完成的,candy soap, girls only. 想想洗手的时候舔舔香皂原来是甜的,那种感觉一定很特别?
http://s8/mw690/001Q9lfagy6IFR4DRwH67&690
接下来Coco带我们去了学校的图书馆,说到图书馆,不得不感叹一下加拿大这方面资源的投入。随处可见的图书馆简直就是个知识的海洋,栖息的港湾,设施之舒适,资料之齐全,完全与国内不同。
在中国,我基本没有用过图书馆,来到这边,图书馆倒成了生活必不可少几乎每天使用的场所之一。学校的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属于不同系统,但一样的舒适便利。除了可以借阅图书,图书馆还兼有教孩子使用电脑基本应用的职责。
在这里,Coco给我们看了她和两个partner一起制作的一个类似于PPT的短片。
http://s12/mw690/001Q9lfagy6IFR6Zp0v9b&690
图书馆的老师热情洋溢的向家长们传授如何有效使用图书馆,如何获取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和音频材料。加拿大小学无课本,无作业,放任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反而放在很高的位置。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压力,孩子们才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
http://s8/mw690/001Q9lfagy6IFR8Kimb57&690
这里是book fair,加拿大学校对学业放任,但对社会能力、环保习惯、慈善意识和团队精神看的很重,这个book fair孩子们可以出售自己不用了的书籍、玩具、文具等物件,所得钱款用于公益活动。
http://s2/mw690/001Q9lfagy6IFRafd8B11&690
一直以来,都在不由自主的对比着中加两国的教育体制,因为Coco是四五年级期间来到加拿大,两国的教育都算经历过。但最终难比较出孰好孰差,实在是各有所长。中国重视基础教育,加国强调个性发展。相信真正优秀的孩子,无论在哪种教育体制,总能闪闪发光。
--------------------------------------------------------------------------
Coco半年前随父母定居温哥华,Coco妈妈也陪伴着女儿逐步感受加国教育,加上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儿童成长与发展,继而有感而发此篇感想,和大家共享!
谢谢Coco妈妈的真诚分享,期待更多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