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牌与我 |
因为陪伴,成为一生
http://184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7/127629a5f58g214.jpg这个大家庭始于1947年。
那年外婆23岁,却已经是一个寡妇。丈夫在45年死于蔓延全城的痨病,外婆一边教书,一边独自养活2岁的女儿。就这么过了两年,识大体的婆婆母劝她说:你还年轻,赶紧改嫁吧。别耽误了。
就这样,在一个春天的下午,外婆独自去相馆照了这张像。那天她穿的是一件深灰色棉夹袄,头发也只是简单的往后拢了拢,她不相信会有男人看上一个拖着4岁女儿的年轻寡妇。照相师傅对她说:深灰色的衣服照出来显脏。便又自作主张的替她裱了心形边框。
相片拍了出来,媒人便开始张罗。过了不久,送到外婆手里的就是这么一张青年肖像。虽是22岁,但同样已是一个3岁男孩的父亲,妻子亦死于痨病。“倒也有几分同病相怜”。外婆心想。
于是,外婆到底成了我的外婆,张姓青年成了我的外公。
http://185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8/127629b60b7g214.jpg外婆外公结婚一年后,生了二舅。
两个年轻父母,拖着三个孩子,要吃饱,要穿暖,日子过得既累也快。
转眼到了1952年,外婆又怀孕了。要教书、要带孩子、还要照顾肚子里的一个。外公终究还是个28、9岁的青年,让他一个人吃饱就很不容易。所以,在第4个孩子降生前,外婆和先夫生的女儿(我的大姨)被送回了婆家跟着奶奶过,两个儿子也须得做个去留。外婆一狠心,把和外公亲生的二舅托付给了远房亲戚,外公和先妻生的大舅则留在身边。1953年8月,外公和外婆的第4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妈妈呱呱落地。在她百天时,外婆外公领着大舅,抱着妈妈拍了这张全家福。
http://5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10/127629ca2edg214.jpg1965年,吃饭依然是个问题。
况且在1957年,外婆外公又生了小舅。虽然大姨已经参加了工作,每个月能拿出16元钱来贴补家用,但对于3个半大孩子,2个成年男人,这点钱,还是起不了太大作用。那年12岁的妈妈已经开始操持家务,每天凌晨就捧着个小锅去粮店门口排队买米。米自然不够,一家人吃着用“双蒸法”蒸出来的注水米饭,个个瘦得颧骨高耸、肤色蜡黄。外婆的亲妹妹,即我的姨婆,要幸福得多。她嫁了个军人,自己又在粮店上班,一家五口吃喝不愁。1965年开春,姨公买了照相机。于是,姨婆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约上外婆外公一家,去人民公园就着一树新花合了影。姨婆家的三个,尚是幸福的祖国花朵。左二的大姨与右上的妈妈,却已经有了一副操劳的脸。
http://185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11/127629d6ee7g213.jpg70年代,日子要松活许多。
先是大姨在1968年结了婚,嫁给了在烟酒糖公司工作的姨父。生活一下子起色不少。结婚那天,街坊四邻都来蹭喜酒,大院里流水席开个不停。豪气的姨父也不介意,来的都往座上请。帮忙烧菜的农村亲戚又忙又急,什么盆都使上盛菜,又没用过开水壶,还以为是能轻松滤掉米汤的新型饭锅,最后楞是用洗脚盆拌出来的菜和开水壶煮出来的饭给大姨大大方方的开了整天婚宴。1971年,家里14岁以上的男子不是下乡就是参加工作了。整个大杂院只剩下一帮女眷和转业退伍的姨公。那年盛夏,整个院子的女眷与孩童一起照了张相,日子虽然清苦,但因为有希望,有陪伴,每个人脸上都是喜不自禁的笑。
http://185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12/127629f09ecg214.jpg1978年,对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家里有人考上了大学,也有人去了新型工厂上班。那年4月,外婆三姐妹各自带着部分后辈一起去给她们的父母扫墓。这种时候,往往是同宗亲戚走访聚会的好日子。扫墓是个由头,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的踏青郊游才是真正的意义。那一年,外婆家祖坟所在,尚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一到4、5月,真正是草长莺飞,山涧泉鸣。如今,这片山林早通了公路,而这张合影里的许多人亦都身在另一个世界了。
以上这些黑白照片,是外婆和妈妈一代的生活片段。谈不上连贯,也谈不上多大意义。但每张照片里,不变的是亲人的相伴。就像电影《Up in
the
air》里说的那样:生命需要陪伴,人生需要副驾驶。每个人碌碌活着,最后回想生命的意义,总是为了家人。这些在记忆里永不褪色、被外婆、妈妈反复讲述当年情景的静止画面,正是她们体验过,被见证过,并一直被陪伴着的人生。
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么渴望去冲去闯的一代,自然常常缺席于这样的画面。儿时的那些已经被父母珍藏,成年成家后,能够或者应该去参与的,却总是不经意就错过了。
http://183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13/12762a008e4g214.jpg二舅的女儿,我的表姐,2007年结婚了。那年她带着丈夫回了趟老家,在外婆家拍了这张合影。外婆外公已是两位耄耋老人。二舅也将迈入花甲之年。回老家前,表姐问我,要不要一起回去,我说工作的事太多,回不了。等她从老家返京,就给我带了这张合影,说,外婆外公嘱咐了,一定要给你一张。让你能看见他们现在都好。
http://184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2/9/16/14/127629fe4b8g215.jpg2008年4月,又到一年扫墓时。这一次,史无前例的聚齐了所有外公宗族和外婆宗族的人,从三岁的第四代到年近九旬的第一代,唯独缺我。自然,我的理由还是工作。再次从表姐手里接过这张照片时,看着每一位家人微笑的脸。那一刻,我真有点想哭。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3/4/13/1/127d861e7dcg215.jpg2010年2月,家里添了一台惠普的CP1215彩色激光打印机。不到2千元,机身也很小巧,照片打印却飞快。我翻出这一年里我在各个时刻拍的照片,精心整理了一遍,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这一年的经历,这一年的画面,我回家时全要对父母、对外公外婆细细讲述。而一册打印照,正是我献给他们的最微薄却最用心的礼物。当然,我还要打印属于她们的珍贵黑白照,那也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册珍藏。她们的、我的;过去的、现在的。加在一起,才组成一个家。
http://183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3/4/13/2/127d862807cg213.jpg又快过年了,你是否也打印好了这一年的画面献给亲人?好让爱你的人感觉,他们从未在你的人生中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