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测算与预算编制有何区别?
(2012-11-22 17:05:14)
标签:
成本测算预算编制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杂谈 |
分类: 造价业界观点 |
本文根据11月20日电子鲁班论坛举办的《成本测算与控制》专题讨论活动的精彩观点编辑、整理而得。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载自:鲁班软件官方博客)。
专题活动链接:http://www.eluban.com/bbs/viewthread.php?tid=222136
苗曙光 :1、施工成本测算或业主成本测算最基本的方法是符合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实际,与企业或项目的管理模式相一致,以便真实地展示企业管理价格水平。2、定额是一个参考性的社会平均消耗水平,和具体每个建企的消耗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本测算就是要反映建企的实际。3、与当前企业的管理模式实际相一致的测算,就是一个好的测算。和自己企业或项目对不上口的测算就是一个胡编的测算。
1.成本站在不同单位的角度有不同的涵盖范围,一般是指站在施工单位角度,指的建造成本。2、不仅成本管理,任何管理都是与人在做斗争,做成本管理也是一样,因此一个好的测算结果,一个好的成本控制流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动能。
余江:作为施工企业的成控实操工作者,成本核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意义上的一些名词与定义。在我们的经营中,成本核算,我的看法便是,成本核算的过程,应是项目开支的各细节汇总归集及分类对比。归集的过程可以是一种正规的会计统计过程,也可以缩减为工程造价工程者的简明的罗列与对比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成本控制主要需要控制工作应分为直接费的成本概算、间接费的成本概算、工程风险的成本概算,或者从实施的过程区分为成本概算与成本核算。从普通造价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核算的工作也是一种对成本概算的验证;相应的说,成本概算也更具有广泛性。成本概算的工作重点,个人认为,相对施工单位的普通造价工作者来说,应着重于间接费及风险费用于直接费的分摊及再分配过程,形成造价工作者的经验系数。
清单计价本来应该比定额计价更为简单,只是现在的清单子目对应了几个定额子目,是原来定额计价模式下所有定额子目进行了重新的装配。
本文根据11月20日电子鲁班论坛举办的《成本测算与控制》专题讨论活动的精彩观点编辑、整理而得。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载自:鲁班软件官方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