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_博恩教育

标签:
博恩教育发展教师教育学校 |
分类: 教师资格证 |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形成了一种风气,其中,又以孔子办的私学规模为最大。
(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清末的小学教育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1919年,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
4.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上内容来自博恩教育官网,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教材|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2013幼儿教师资格证|请关注博恩教育定期更新,了解2013年最新的教师资格证动态......
http://s8/mw690/64861eedtx6C4UZUULB7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