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万因何小于一

(2012-04-08 12:14:16)
标签:

张联

英国立顿

信阳毛尖

茶叶

武夷大红袍

分类: 看到就说

春天是发情的季节,不论是动物,还是人。

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热炒”的时代,年前“炒”茅台酒,年后“炒”大葱,现在又开“炒”春茶了。真没办法!

每一年到了清明前后,春茶的上市都备受关注。这几年随着春茶价格的节节攀升,甚至有一两春茶堪比一两黄金的说法。据说,今年首场西湖龙井茶拍卖会上,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基地的 5公斤牌西湖龙井明前茶,最终被天津一位茶商以每公斤6万元的价格一次性全部购走。

照此看,茶叶生产企业一定是“暴利行业”,定会“蓬勃发展”呀!这您可就大错而特错了,君未闻:中国7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的说法?那您真就有点儿OUT了!

中国7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这句话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5年前,这句话一直让中国人感到无地自容

据有关数据,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中国约有7万家茶企,年产茶120万吨,一年茶叶总产值约300亿元,而不产一片茶叶的英国立顿红茶年销售额在230亿美元以上需要注意:在联合利华的品牌阵列中,有11个主力品牌,茶叶品牌“立顿”只是其中之一),行销全国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平均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http://s13/middle/648568c1hbd266241ea9c&690

用小沈阳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工艺和管理上的原因。作为国饮的茶叶,早已畅销海内外,然而,我国拥有的这7万余家茶叶企业,大部分的茶业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农户为主体,茶叶生产工艺缺少技术核心力和附带价值,就更谈不上什么现代化管理了。

二是观念上的问题。有专业人士介绍,中国茶从来都是“竖”着做。比如在杭州就做西湖龙井,在云南就做普洱茶,在福建就做铁观音。各大军团划江而治,谁也突破不了对方的地域防线每个品种、每个品牌,从百十元到上万元一斤的茶都有的卖,消费者不能区分这些品牌代表的到底是高端还是低端,更不用说品牌内涵了。而立顿则是‘横’着做,它不管什么古朴厚重的茶文化,把各个品种当成口味,且只瞄准消费者方便、快捷、经济、卫生地喝杯茶的需求。明确细分市场和定位后,就有了明确的营销行为,最终才有了明确的品牌。

http://s16/middle/648568c1hbd266256d2ef&690
    三是销售模式的问题。茶叶需要炒制,而我国茶叶的主要营销模式也是“爆炒”,天价茶叶陆续出现,几乎每一个茶叶品种都遭爆炒,从安溪铁观音,到武夷大红袍,从云南普洱到正山小种。几天前,杭州龙井茶叶集团500西湖龙井明前头茶创下了18万元的天价,无独有偶,几乎同时,有茶企宣称要将一款信阳毛尖打造成面向公务消费市场的新的茶奢侈品。这款信阳毛尖春茶标价高达每斤13万元;而于上月27号刚刚上市销售的四川成都的一款熊猫茶,更是创出了22万元一斤的世界最贵茶叶纪录。这些被爆炒的茶概念,无疑并不会真正有利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爆炒天价茶对茶叶市场而言是一种内耗,茶叶企业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升级产业和提高品质上来。

四是品牌的宣传与散装的中国茶叶需要浅斟慢酌相比,立顿以袋装茶即冲即饮的形式让饮茶跟上了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成为一些都市年轻人、白领阶层的挚爱。一句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的广告词和包包“茶碎末”,竟能占领着中国所谓的精英白领的办公桌,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广告人和所谓的营销专家的一种悲哀,天大的悲哀。

有人提议,中国茶企业要学习英国立顿,这我举双手赞成。但究竟学什么,如何学,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不是老讲“实现四化”吗?其实我们学习英国立顿,也应该讲“四化”——品牌时尚化,生产标准化,口味大众化,使用便利化。不就是个茶饮品嘛!干嘛那么讲究呢?好喝、方便、爱喝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