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东往事(126)糊顶棚

(2018-09-17 13:02:06)

京东往事(126) 糊顶棚

年轻人可能不会知道,在艰苦的岁月里,几家户户还都会干一件事---糊顶棚。

糊顶棚其实就是给平房的屋子里吊顶,材质主要是大白纸,让房间显得更干净和漂亮一些。有些孩子不免发问,为什么要糊顶棚呢?因为,那时候的房间条件都很简陋,里边没有刷白,有些人家更是用黄泥混上麻刀糊在墙上,再加上天长日久,屋里生炉子烧炕都会冒烟,这时候,人是躲在外边的,而房子就被熏得黑黢黢的,进屋以后光线就很暗,如果能够用白纸把房顶和墙贴上一层,屋里就干净和亮堂许多。

大家可能都认为不就是往房顶上贴大白纸,这简单,谁不会呀!您别说,这还真是个技术活,在老北京的七十二行里,这也算一门手艺呢!

在我很小我经常会通过这个家庭是否干净、亮堂判断一家的贫富和生活讲究的程度,讲究生活质量的人家几乎年年都会糊顶棚。即便不讲究的人家在结婚娶媳妇的时候也会糊顶棚,至少让街里街坊看得过去。我家所属的朝阳地界,几乎都是请师傅上家糊顶棚,这些师傅偶尔有外地来的走街串巷,不过一年也碰不上几回,大多,谁会这种手艺就会被亲戚朋友或者乡里乡亲请回家去干活。

过去,北京的平房都是人字形的屋脊,有房梁、檩条、椽子、柁等,师傅先将方木棱、木板条按照屋顶大小绑扎成平面的骨架,将它固定在屋顶的合适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龙骨),我记得我家当年糊顶棚打龙骨用的是铅丝(其实就是细铁丝,不生锈的那种),横竖交织成均匀的方格,再把纸一张张裱糊在上面。糊纸是个技术活,纸上刷的浆糊稠了干后顶子裂,稀了又粘不住。刷过浆糊的纸非常软,往上递送得非常小心递上去。梯子上负责裱糊的师傅接过纸,用鬃刷或糜子笤帚先定住纸的中间,然后向四面一刷,把一张纸平整地贴在骨架上。贴时,纸的角度很重要,一旦贴斜了,后面贴的纸会越来越斜,搞不好就得撕掉重干。

顶棚糊好了,自己看着家里都是满心欢喜的。但这种顶棚在北京这种冬天极冷,四面漏风的房子里只是起到了表面美观的作用,经常那纸糊的顶棚就被墙缝里吹来的贼风拉个大口子。或者天长日久也会老化破损,这时候家里人就不再请师傅糊顶棚了,用当年的毛主席语录来讲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父亲就这样在家修补顶棚。

给奶奶修补还好,老太太都会提前到百货公司准备好大白纸,用面粉打好浆糊,家里也没有梯子,父亲就在桌子上摞上个方凳。看着很简单的工作,可得一直仰着脖子,贴不了几张就开始扛不住,我在底下负责给大白纸抹上浆糊然后递给父亲,也是老仰着脖子,时间一长,这种滋味也挺难受。即便我们十分用心,那大白纸也是糊着糊着就跑偏,看起来比师傅糊的平整性和整齐性都相差很多,所以大人们常说“没有花钱的不适。”可自己动手虽然费事,关键是省钱呀!记得我自己家糊顶棚的时候,因为受条件制约,家里人就是有空就糊,为了给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我也会懂事地在放学后自己糊顶棚。先是把面粉用大铁勺子打成浆糊,然后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桌子摞椅子,可自己站上去也是颤颤巍巍的,同学在旁边帮我打下手保证我不会从高处掉下来,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才发现糊顶棚确实不容易。

我家还算好的,有些同学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可人家也是很讲究的。为了省钱,有些人家四处踅摸旧报纸,然后用来糊顶棚。我家刚搬回郊区的时候借住在姥姥家的西厢房,当时的顶棚就是报纸糊的。我记得报纸上会有很多印在上边的黑白照片,我总觉得这些小人到晚上就会出来串门活动,就像过家家一样,俨然一个脑补的活动小社会呢!

顶棚里因为多年不为人直接关注,所以也经常会有一些动静,在深夜听来比较惊悚。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不过是闹耗子之类的,它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也会活成一个小社会呢!

糊顶棚的事业也是可以拓展的。黑了的墙壁也可以用白纸糊上。尤其是北京的伏天,四合院的房子住在阴面和厢房的墙壁上还会渗水滴和长毛呢!到了八九十年代,挂历普遍流行,我们会把旧挂历沿着床靠墙的一侧贴上一排,既美观又防潮,这在当年是家家户户的一道风景呢!

再后来家家条件好了,人们陆陆续续把自己的房子翻盖,有的人家用预制板,楼板直接当屋顶,省却了盖房子的繁琐工程,还不用吊顶子。但相比还是出脊的老式大瓦房更加冬暖夏凉。有的人家在盖砖瓦房直接吊顶子,有的时候还会专门给电线检修留个方正的检修口,我记得当年我家养猫的时候不知道猫用了什么办法,直接跑到吊顶里坐窝。母亲说,估计它生了一窝小猫,怕人们伤害它们吧?!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几只弱弱的小猫就被猫妈妈从顶棚里叼下来满屋乱窜啦!

四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小的时候,认为住在干净漂亮有卫生间的楼房里是一种梦想,谁知现在早就不满足于这种现状了。上一辈和我们这一辈,都努力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让日子越过越好。闲暇时回忆父亲和我配合糊顶棚的记忆也是满满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