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金融(4)钱庄与银号
(2018-09-11 09:39:23)白话金融(4)钱庄与银号
老北京,人要显示身份高贵,讲究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
钱庄的业务由来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乾隆年间,山西人雷履泰开了一家日升昌颜料铺,经营的颜料中有一种原料铜绿,产地在四川。如果到四川购货需要携带大量现银,很不方便,也不安全。精明的雷履泰想出了“易地取款”的办法,日升昌便在四川开了分号,购货款可以由四川的分号代付。后来日升昌又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开了二十几家分号,不但为本号服务,也为其他客商服务。比如有的商人要从北京往四川汇款,只需把银两交到北京日升昌,携带由日升昌开据的汇票,到四川日升昌就可以兑换现银。后来,以银钱汇兑为业的票号便应运而生,极大地方便了商业的付款方式,不但使一批晋商发了大财,而且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生产力的发展。雷氏也由票号之创而兴旺发达,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鼻祖。
北京的日升昌就设在前门外草厂十条二十号一个考究的四合院内,后来票号相继出现,到了咸丰年间,北京已有约三十家票号。
票号的风行(陆续介绍),钱庄(也称银号)也不落后,继晋商之后,北京又出现了著名的钱庄“四大恒”他们是:恒兴、恒和、恒利、恒源四大家钱庄。东家都是浙江宁波人,地址都设在东四牌楼附近。四大恒的资本雄厚,信用良好,又专门结交官僚富商,存放的款项大部分是内务府和各旗籍官员。四大恒也向北京各大当铺发放贷款,成为主要为高官显贵、富商服务的银号,当时北京人要显示身份高贵,讲究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
我为什么要提老北京的四大恒。其实也是一种家乡情结,毕竟我家祖辈至今都生活在东四牌楼一带,现在的老胡同里还能够寻到“四大恒”的旧址呢!
“四大恒”是由董姓人氏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北京东四牌楼摆设钱摊,兑换银两铜钱,逐步发展起来的。四家的业务错开又相互关联,恒和号专司大额存放款业务,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恒兴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各大商号。由于资金殷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四大恒”还发行了“银票”在市场上流通。
“四大恒”店名也取得相当讲究,融合着它们的经营理念。“和”“利”“源”“兴”“恒”五个字蕴含着“和为贵、利为基、兴旺发达、源远流长、永恒于市”的深刻内涵。以利为基方能谋求兴旺发达,但必须以义取利,以信取利,以诚取利,以和取利,绝不能有任何欺诈之心与行为,这样才可称是“生财有道”。“恒”即持之以恒,不能有半点懈怠,真正做到艰苦创业,诚信兴业,进取继业。
在良好的经营理念指引下,“四大恒”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在清末风靡北京城。
史料记载:“当时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始于乾嘉之际,皆浙东商人,宁绍人居多,集股开设者,资本雄厚,市面繁荣萧索与之有关系。
“四大恒”实力雄厚、信誉很好,当时北京人把“四大恒”发行的“银票”视同现金,以使用“恒票”为体面之事,这也才有开头“腰缠四大恒”那句谚语。
董氏在不断发展壮大“四大恒”的过程中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渐渐将其内化为行事准则,时时刻刻约束自己。这种理念文化是应该传承的。
及至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北京各家的银号、钱庄惨遭浩劫。据说四大恒的白银,八国联军用了三天时间才抢运完,四大恒从此销声匿迹。
到了清末民初,前门外西河沿、钱市胡同、施家胡同成了众多私家银号的聚集地,这里集中了浙江、山东、山西、河北、潮州等地的巨商,在此开了多家银号。说起施家胡同,还有一个小插曲,上世纪四十年代,记得有一次,我到施家胡同一家银号去办事,被我错听成石头胡同,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才打听到施家胡同有这家银号。据民国八年(1919年)的统计,北京从事银钱兑换业务的钱庄有五十八家、兑换庄七家、汇兑所三十七家。不但钱庄做这种生意,一些有信誉的商家也做,著名的柳泉居饭馆、稻香春食品店都做过存取款业务。
1906年清政府的户部银行在北京设立,到了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这家银行拥有白银四百万两,在全国设有二十多家分行,在北京设有两个分号。大清银行实际上是国家银行,除了办理一般的金融业务外,还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等权利。辛亥革命以后又改组为中国银行。1912年2月,中国银行经过重组成为官商合办银行,当时总部设在北京。1908年清政府邮传部在北京设立交通银行,这是一家专业银行,宗旨是振兴铁路、轮船、邮务、电信。随后北京又有北洋保商银行、兴业银行、储蓄银行、信诚银行相继成立。从1912年到1919年,北京还相继成立了新华、盐业、中孚、金城、农工、大陆、实业等银行。1917年北京成立了银行公会,有十九家银行入会。这些银行,大多设在前门附近,当时在前门箭楼周围是北京的金融圈。交通银行设在前门外西河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曾在其旧址办公。浙江兴业银行设在广场东侧公安街一个小院内,里边是花园洋房。解放后,市财贸工会曾在里边办公,后来建历史博物馆时拆除。中国银行设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一座带有钟楼的欧式建筑,与老前门火车站一起成为陪伴前门箭楼仅存的两座老建筑。该楼现在仍由中国银行使用,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