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津报人刘礼宾
(2017-08-10 08:23:37)
我特别珍惜问津书院的学人朋友圈,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天津学友,虽没有地域渊源,但有感于学人们的高洁品格、深厚的人文学养和诚挚的乡土情怀,愈发地喜欢津沽这片热土。同时,受学友们的熏陶和感染,也使我个人在地方文史研究领域也有了兴趣,面对经济高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人心浮躁,天津问津书院学人群体便成了我荡涤心灵的一方净土。
刘礼宾的名字有时会出现在天津主流媒体、地方文史研究期刊中,在公开出版发行的问津学术年会文集中也会看到刘礼宾的名字。刘礼宾撰写的文史类文章都与民国时期抗日报纸《新天津报》的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有关,这是刘礼宾多年坚持追寻的一件事。
刘礼宾是天津抗日英雄、爱国报人刘髯公的后辈,他对《新天津报》和新天津报社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厚的感情。近年来,在天津文史界前辈学者的帮助下,在问津书院(之前的《天津记忆》编辑部)的熏陶和锻炼下,刘礼宾在挖掘和研究新天津报社历史工作中不断出新成果。在王振良先生的指导帮助下,刘礼宾在2011年8月5日第87期《天津记忆》出版了4万字的专辑《风雨“新天津”——爱国报人刘髯公的传奇一生》。之后,先后在王振良、吴裕成等先生的指导下又分别在《今晚报副刊》《天津文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黑龙江文史》《中国内刊》等报纸期刊等刊登对新天津报社历史的相关研究文章,并逐渐在地方文史研究领域开辟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2013年11月8日,刘礼宾在天津学界及民族文化学界学者的厚爱支持下,组织编辑出版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单色竖排报纸,之后,虽然出版印刷时间不稳定、间隔较长,但其已成为一份志在为抢救性挖掘记录地方文史及地方优秀民族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的、服务学术研究的报型资料。这张报纸的固定栏目主要有: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信息、书画艺术、报馆旧事、民族文化、名街巷老百姓等,印数1000份,古朴典雅,名字也叫《新天津》,后被河北师友、作家马红亚老师誉为“简朴的贵族”。《新天津》至今出刊仅仅十几期,但如愿实现了预期目标,天津主流媒体《今晚报》和天津广播电台还曾简单介绍过。
金惠仁老师曾说:“当一个人站在民族的高度去做事,他必然是孤独的。”礼宾的孤独很多人难以理解。礼宾出生和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从小是听着回族精英的故事长大的,比如他的祖先刘髯公和同被誉为“天津报界三刘”的刘孟杨和刘霁岚都是天津报界的回族精英。在礼宾童年至少年接触的长辈中大多是其祖父母那一代上过洋学堂的回族学生干部,还有京津影视戏剧界回族名人,所以,礼宾对回族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认识和民族自信心。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成了礼宾与生俱来要为传播优质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努力的决心和行动力。作为中国民俗学会的会员,礼宾先生一直努力出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中国回族女性地位的追踪调查颇为深入,他希望将真实的一面撰写出来,减少社会上对回族文化的误解。
我因为常年生活在北京回汉混居地区,所以特别能够理解礼宾的情怀与寂寞。对民族文化的挚爱和忧虑,他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传播优质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支持回族文化。与礼宾的接触,让我再次思考、重新审视这一隅的文化,感受到了回族文化之于京津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认为,正是因为礼宾先生具有这些特质,礼宾先生主编的《新天津》的文化境界才非同一般。报刊杂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很喜欢《新天津》具有中华传统风格的竖排版面,传承了中国古代典籍风格,有民国报纸的风骨。当然,《新天津》的内容还是符合当今的文化特征的,问津学人、著名学者、天津日报副刊主任罗文华先生评价《新天津》:老瓶装新酒、老报新内容。爱国先从爱家开始,礼宾先生的家国情怀总是渗透在《新天津》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正因为礼宾先生的专情和用心,《新天津》也获得了中国内媒体创新优秀奖。中国内部刊物研究界专家、原国家部委报刊王宏铭副总编曾在研讨会上对《新天津》寄予厚望。他认为,快阅读时代,既有向前冲的,也有默默坚守传统的,都是创新,都是好样的。
虽然礼宾先生为人低调而谦恭,但从我的角度看,认为礼宾先生是成功的:一是他不负与生俱来的精神财富,尽己之力担当优质民族文化的传播工作;二是《新天津》立足天津历史,记录保护文化,同时也成为研究新天津报社的平台和挖掘天津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回族文化的平台之一;三是继承了先辈遗志,传承了家族精神。礼宾先生在其所在行业系统的报刊协会同仁中率先提出了“工作就是学问”的理念,其公开出版了《企业报编辑学》,将对企业报的评价体系向企业报编辑这个企业管理序列中的边缘群体进行专业化努力,力争实现“专业自主性”而使更多的企业报编辑正视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企业报编辑是专业、是学问”的思想认识,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认同感。今年年初,礼宾先生撰写的12万字的书稿《刘髯公与新天津报》正式上交问津丛书编委会审批。礼宾说,这是一件好事,更是一种压力,天津学界、问津书院同时以品学兼优闻名,自己的压力依然在于个人素质能否跟进。
我们总说“地杰人灵”,从礼宾先生及诸多问津学人这里我看到了津沽这方热土孕育的文人赤子情怀。这种热忱必将让天津这个城市更富有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