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清文人纪事长

(2017-07-21 18:28:53)

武清文人纪事长

                       ---读《津沽谈往录》有感

 一直很崇拜作者侯福志先生,倒不是因为他的名人身份,而是在我看来他是一位“跨界”杂家。网络上搜索说他是藏书家、天津文史研究学者;工作中他是地质矿产出身,是《国土资源报》的法律权威,后来又对地热做了深入的研究,甚至在他的任职期间天津推举成为三个“中国温泉之都”之一,他筹划举办了“中国地热发展论坛”,组织编写了了《天津地热(温泉)志》,还组织摄制《天津---中国温泉之都》文献片这些貌似不相干的工作,在侯福志先生的个人研究和呕心沥血下成就了事业,更加说明侯先生具有渊博学识和综合的能力素养,此之所谓当下最稀缺的“复合型人才”是也。侯先生学养深厚人品也是堪为师表,经常无私地提携和扶助文友,他的鼓励会成为文史爱好者不断探究前行的动力。正因为如此,悠闲假期,再次捧起《沽上丛书》系列,看津沽谈往,品味天津文化,也算人生一大乐事。

《津沽谈往录》是侯福志先生文史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分为《津沽艺苑》《津沽旧事》《津门故里》《津报史话》四个部分,共有文章七十余篇,这些文章都是基于作者的研究与收藏的第一手材料,是围绕“津”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作者的研究没有盲从前人的研究成就,都是自己在旧书旧报中捡拾被大家忽略的小事入手,其研究视角独特。有些资料成为原有研究成果的补充,有些研究澄清了史实,还有的研究填补了天津文史研究的空白。

《津沽艺苑》主要记叙了与武清相关的戏剧与曲艺界的文化名人,如评剧皇后刘翠霞、时调艺人赵小福、梆子名生孙培亭等十六位名人,这些名人的文艺表现虽然在当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间接地也传承天津文艺,呈现了天津厚重的文艺底蕴。这些艺术表演形式至今还活跃在天津的戏剧舞台。

《津沽旧事》主要记叙了天津的名人轶事。书中所涉及的名人有纪晓岚、徐志摩、李叔同、刘云若、宫白羽、梁启超等。研究角度有正史、野史,有民间传说,还有鬼怪传奇、贞洁烈女等民间掌故,以上种种是很难在正式的研究资料中所见,但其民间化、生活化、传说式的记载,却能还原名人生活的林林总总,让我们感受到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解读名人的与众不同和与之相同,从而对近代凭生亲切感。

《津门故里》努力将天津这座老城的城市风貌和市井风俗还原,里边穿插了文人活动的历史考据。有的古迹已经消失,有的历史遗迹虽然残存但已经不复昔日的辉煌,如:天津的佛照楼,老戏楼,商贾云集的竹竿巷、孤云寺等等,想必每一名读者都愿意循遁作者研究的足迹进行古今对照。在这当中,天津曾经有过西湖别墅一直在文史研究中众口不一,作者也是通过研究整理明晰了史实。

《津报史话》是继作者《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一书出版后的津报研究成果,这些活跃在民国初期的报刊杂志既是作者研究收藏的资料,也是天津历史繁华的见证,更是作者坚持不懈文史研究的佐证。

 纵观作者的研究内容,“跨界”之才又一次彰显无疑。这里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喜好,也可以看出他对文史的痴迷;这里既有一百年前的风景,也有名人轶事;这里既写了天津,也涵盖了北方文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我还通过网络查询了相关的资料,这本书背后内容之丰富,所延展的学问之广令我震撼。在这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的深刻道理。

 本着批判的精神我也对作者的书名提出质疑,说是津沽系列丛书,但研究的原点多是武清,武清能否作为津沽文化的代表。转念一想,作者作为武清籍文史学者处处可见桑梓之情,作者的学术研究是立足乡邦,情系津沽,可谓是最真诚的家国情怀。再说面对文化认同,价值观扭曲下的数典忘祖之徒越来越多,侯福志先生的这种家乡情怀更加弥足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