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拥堵费随感

(2016-06-01 08:01:11)

       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今天发言纯粹是“逗你玩儿”,说话不算数,你可别当真,但也许是真的。此之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给你讲个真实的我的故事:

       我本是一个完全具备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具备“吃苦耐劳”特点的中国女性,从90年参加工作开始一直坐公交上班,当时公交车的月票价格是每月4元钱,单位还可以报销2.5元,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不是远郊区县9打头的公交车随便坐,不计次数,不计里程。不过当时公交车的特点是一个字“挤”,有的时候丢个钱包,碰上个咸猪手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当年还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不得不学会多种形式的自保。记得当年单位第一次过节发了50元的购物卡,这可是当时一笔不菲的奖励,我居然买了一箱二锅头酒(2.5元一瓶,一箱正好20瓶),走几米就歇一歇居然顺利坐公交车搬回家,爸爸妈妈当时看了好心疼,因为父亲一直有车开,直骂我傻。

     转眼到了90年代中后期,后来自己成了家,大腹便便的时候要感谢三环路的小公共汽车,当时已经承包给了个人,这个车的优点就是招手就停车,他们特不仗义每次都说上车就走,结果你上了车他还一个劲儿吆喝。不过小公共汽车比起出租车来便宜很多,当时我住在和平西街,去国展只要一元钱。

     为了出行方便我自己花了3550元购买了一辆轻便摩托车“新大洲”,找朋友帮忙办了一个摩托车驾驶证,开始用着特别方便,可还没过三年就不让进五环了。可自己居住和工作的地点都在五环内呀,买的时候可没说过两年就不让开了。为此我天天喝交警做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交警心肠好央求一下也就放行了,有的交警严格执法,扣车也是经历过的。对于我这样善于有故事的人来说,还真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某日我开摩托车去教委开会,沿三环刚到国展,路边的交警就把我拦住了。因为急着开会的原因,我也没磨叽,直接按照要求把摩托车和车钥匙交给交警,打辆车就公干了。正开着会呢,手机响起来了

        “**你的摩托车是不是被扣了?”

        “是呀!”

        “在国展?”

        “你在监视我吗?!”我一头雾水

         “扣车的时候旁边是不是有一辆110警车?”

          “好像是有?!”

          “嗨!警车上有个熟人,看着像你没敢认,一会儿他把摩托车给你送单位来。”

       我经常说自己人品爆表,就是这个运气。本来国展地区所属的交通队也能找个熟人,所以自己根本没着急。结果警察叔叔亲自给我送车,还自己打车回去也没人给报销。得谢谢他老婆--我的朋友。 这样,摩托车就不能再开了,于是留下了车牌,把车搁置两年后当废品处理了。

     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常要跑医院。有的时候深夜打车也不是很方便,于是家里商量买个车吧。2002年年底开始,我成了自家年轻人里最后一个拥有驾驶证的,而华妹妹、芳妹妹等早就拥有了自己的车,老爸是个倔老头,自己的车长年闲着也不让我们动。我记得自己是3月23日取驾驶证,于是妹妹帮忙在3月21日就把一辆崭新的银色夏利开回了家。这辆车的发动机还是进口的那种。现在大家都看不起夏利车了,当年能有车的都是凤毛麟角,着实让我威风不少。只是在买车上,我们其实具备买一辆当时价位在十几万的富康车,但正是因为我的坚持,我们买了夏利。车乃代步工具,不求奢华,更何况年轻的我们老折腾房子了,买房装修等等劳民伤财,好在那几年我们的经济收入都很好,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说话到了2008年,奥运会开始就折腾单双号,为了出行方便只好又买了一辆车,09年把夏利车换了。

     没过两年,政府出台摇号政策,本来想控制车辆总数,这倒好,跟捡便宜似的,有本的都去起哄摇号,想买车的要不上,不想买的老中奖。表妹家就是,本身有了一辆车,一不小心又中一号,为了不浪费,又买一辆。摇不上号的不得已买电动车,好像大家反响不是很好,关键还是充电不方便,电池质量不过关。

    北京一如既往地堵着,几乎所有道路的路边都成了停车位,,有些地区甚至把车辆停放在马路中间的双黄线上,看看,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哈~ 不过是政府不怕,人家协管员数量不断提升,每天出去的罚单书与日俱增,把罚款总额累计起来其数目是惊人的,也不知道是否真的都纳入了国库。

     放眼其他国际和国内大型城市,北京的管理不敢恭维。为什么如此呢?古训曰“水至清则无鱼”,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今天,趁乱摸鱼已成常态。不信,您算算:把北京机动车罚款总额公布出来,把路边停车收费状况公布出来,把小区停车收费的收益公布出来,把高速公路收费支出情况公布出来,这得有多少钱呀?!可我们普通老百姓又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呢?!我想郭美美和不知去向的超生罚款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多个部门敛财似乎已经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但肯定是冠着促进首都良好发展的高帽。于是有趋炎附势的教授建议把北京退休人员外迁养老---老了老了弄得个生离死别,有的学者建议并测算每天征收20--50元不等的拥堵费。这都哪挨哪儿。北京人口从1000万增加到2000万,不都是进京指标闹得,谁审批的?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偶尔靠本事进来的也都是高智商,人都来了,你又说人多,变着法儿的折腾老百姓,可怜我们这些北京土著了。在夹缝里生存真不容易。

    好友说,你白发这些牢骚,位卑言轻,起不了大作用。我倒认为,社会还是超好的方面在发展,大家的民主意识在增强,现在的拥堵费只是某些层面在试水,如果反对声音多一些也许就付之东流了。

    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果上层总是一味地认为靠收费能解决问题的话,与虎谋皮也未尝不可,北京作为人才济济的首善之区,难道就想不出更好的治理方法吗?南方的很多城市都比我们做的好,为什么要北京独大,不吸取经验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真希望我们的政府把北京治理成中国的北京、世界的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