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颂 一个被厦门人遗忘的历史名人

(2015-10-12 10:30:48)
    
     多少有些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因为实在不喜欢这清冷反差的气候。上周,开了两天的会,虽然安排了房车住宿,但实在太冷,只是中午休息了一下而已。晚上逃会。接连几天都感受到了北京的巨堵,像我这样开车路熟、技术好、应变能力强的司机也是无能为力。又赶上周末只有一天休息,每周还都需要等孩子家教,被大风吹了,好难受~
    即将远行,又是福建。本来也可以去广东的,其实这两个地方都去过不只一次,相对福建更多些,所以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和期盼。只不过是应该去两次的活动,索性就凑成一次不换地方了。因此,行程相对较长需要有11天之久。
    去异乡过重阳节,不知能否体会古诗词中的感伤。其实,那里也有亲人,一位并不算远的堂哥工作生活在那里,我和堂嫂也是很合得来的。自己倒是想带些礼物探望一番,可结果一定是堂哥开车带着游玩、吃饭,邀请到家中做客。况且北京真没有什么称之为特色的礼物,倒是每次都是堂哥破费,想想不如算了,也许不打扰别人就是最好的礼物。
   虽然是学习考察,也算是一次旅行。旅行就不能是游走的行尸走肉,而应该先把头脑充实才能更好地思考、收获。提到福建厦门,我早已经了解过的是陈嘉庚、郑成功、施琅、弘一法师、林巧稚。除了他们还有谁呢?

                《苏颂 一个被厦门人遗忘的历史名人》
苏颂 <wbr>一个被厦门人遗忘的历史名人

【人物名片】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北宋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

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相,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为集禧观使,绍圣四年(109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立,进太子太保,累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苏颂好学,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则无所不通。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摘自好搜百科)

  苏颂从小聪敏好学,经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童年在福建泉州南安长大,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省镇江一带)。

  苏颂官至北宋哲宗宰相,为北宋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杰出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几乎每个厦门人都知道厦门有郑成功、陈嘉庚,却未必清楚厦门还有一位成就不亚于郑成功的历史名人。这位名人就是出生于厦门同安的北宋宰相科学家苏颂。

  开创钟表史先河

  成就全面不仅是科学家

  1987年,厦门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世界旅游博览会,在考虑以什么主题来推介厦门时,彭一万首次打出“请到钟表鼻祖的故乡——厦门来”的口号,让人耳目一新,让大家看到了厦门的另一面。

  刚开始提出这个说法时,曾经被人质疑。其实这样说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根据的。苏颂创建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集天象观察、演示和报时三种功能于一体,后代钟表的关键部件擒纵器就是在那时发明的,是钟表的祖先。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记述苏颂擒纵器发明时说:“苏颂把时钟机械和观测用浑仪结合起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6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7个半世纪。”李约瑟还评价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苏颂的成就还不仅在于钟表方面的贡献。苏颂不仅是科学家、政治家,还是诗人、外交家。他编撰的药物学著作《本草图经》,明代著名医学大师李时珍给予极高评价。他还写作了近600首诗,首创了科技诗。而且,苏颂品德高尚,他官至宰相,却仍然两袖清风,清正廉明。

  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故乡却被遗忘

  有着如此多成就的苏颂,怎么就被人给遗忘了呢?

  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完成后,在开封使用了34年,金兵打下开封,水运仪象台等天文仪器被金兵缴获。金兵把仪象台迁往燕京想重新装配使用,但经过长途搬运,不少零件已遭损坏或散失,又缺少能工巧匠来复原。从此,水运仪象台只能作为史书上的一个记载,见证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和机械制造所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峰。

  彭一万认为,水运仪象台实物的遗失,影响了后人对苏颂的研究,如果当时能完整保留下来,也许苏颂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更耀眼。此外,他的被遗忘,还跟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有关系。

  在苏颂的故乡——厦门,知道他的人也很少。大多数厦门人不知道有苏颂这个人,而对苏颂的研究自从1990年开始,就几乎停滞。

  苏颂在家乡知名度不高,但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日本精工表的故乡长野县,用了8年和大约6亿日元,成功仿制了“水运仪象台”,于1997年3月17日正式对外展出,引起国际计时仪器史学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在长春、承德等地也开展了不少纪念苏颂的活动。

  发挥名人效应

  可成为厦门新的城市名片

  苏颂的成就不亚于郑成功、陈嘉庚。苏颂完全可以成为厦门的另一张城市名片,能成为厦门的郑成功、陈嘉庚。郑成功的成就在于军事方面,陈嘉庚的成就在于教育方面。而苏颂的成就在于科学上,这也填补了厦门在这一领域缺少名人的空白。

  今年11月23日,是苏颂诞辰995年。还原水运仪象台,旨在弘扬苏颂,让更多人知道苏颂。文化的力量渗透人心,让历史记住苏颂,也是记住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这对于如今的中国文化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泪与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