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要建青年后备人才库,单位宣传动员工作非我莫属。为了留下几张照片证明工作过的痕迹,也是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一改往日坐着发言的形式。站着发言颇有些演讲的味道。感觉青年人听讲也不一样了,如此专注的眼神是平常教师集会里少见的。
我谈到人才库的建设是基于我区地域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朝阳区的位置优势更加凸显,纵观全局,我们左手就是通州,这是北京呀!北京市各政府部门将于2017年完成搬迁任务,这里将成为京津冀发展的领头城市。往右看进入北京的老城区,据闻东西城也将合并成首都特区,也就是说我们的右手拉着首都。我们的朝阳就位于首都和北京之间,目前已经是首善之区,将来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如此重要的位置,一定会聚集各级各类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占领先机,奠定自己的人才队伍优势。如此观点,让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年教师蠢蠢欲动,满眼都是对未来的企盼。
其实市政府搬到通州的说法,我在很多年以前就听说过。信息出台后,一个好朋友还在通州购置了一套130多平米的房子,当时的每平米接近2.5万元,说心里话我有些嫌贵。还没等我犹豫,市政府立刻出台了非通州本地人和纳税人限购的政策,我只有呵呵的份了。不过替好友能够稳准狠的下手欣慰。
单位有好几个同事居住在通州,有位姐姐居住条件应该是别墅级,最近人手紧代课的间隙打嚓“通州值钱了,想当通州人都不容易了,只能庆幸我是通州郊区的---管庄、常营,那可是大朝阳的管界。嘻嘻,我就是可以比肩FBI的朝阳群众。”
记得前两年我还痛骂闺蜜脑子进水了,怎么能买通州张家湾的小产权房。结果人家边上很快就要建设“环球影城了”,将来的发展肯定不得了,早知道我也顺便买一套就好了,起码退休可以住的。没办法,视野不够开阔,也就这样的生活了。
我是生在朝阳、长在朝阳、工作在朝阳,但现在暂时居住和户籍在东城,东西城合并的可能性已经基本确认。为了思虑今后的生活,下一步何去何从?看来,为了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户口不能迁出老城区,将来这里就是首都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云集的地方。即便部分外迁,这里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楼下就是史家小学,过马路就是北京二中,五中、东直门中学、171中学也不远,将来如能共享四中和13中的西城资源也是一件美事。
说到医疗卫生资源,住在市中心真是方便,现在家里距协和、同仁都很近,口腔医院、天坛医院也不远,中日医院、朝阳、中医医院也都是公交直达,而且这些医院根本不需要在医保定点医院上选择可以随时就医。我自己选择的定点医院是家门口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单位门口的武警总队医院、还有北京医院。前些年看病可方便了,这几年感觉格外拥挤。全国各地赴京看病的人特多,前两年协和医院都是连夜挂号,很多人都在医院门口打地铺,看着让人心酸。据了解,绝大多数京外的医院无论是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生职业道德还真比不上北京。所以比起别人来,我们看病有医保花钱有限,而又享受比较好的文教卫生资源,觉得生活在首都还是很幸运的。
前一段时间微信里传播,北京市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不是之一哟。看题目还有些不解:拥堵、雾霾,怎么就宜居了呢?原来,国外机构是从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重角度考虑的,说的还挺有道理,例如北京的博物馆资源就不胜枚举,这可是我的大爱;还有就是北京的公园也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顶级的。想到我们也会不远千里去旅行,动辄就上百元的门票,这种现象在北京几乎没有。市民的公园年票不过200元,老年人还半价或免票,博物馆几乎都是免费的,市区内不出家门一公里内都有街心公园,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通活动场所。今天中午和单位的外教小伙子半英文半中文的沟通,建议他周末去故宫玩儿,门票也不过80元(记忆中的,不会超过这个金额),这和很多通过世界非遗文化中自然景观敛财的地方来讲,这气势可不是一般的大气。
随着2020年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的消息传来,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会更加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北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生活在无论是北京,还是首都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这种感觉凝聚着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深深热爱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