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生活谈不上不顺,但在学年度交接的关口,确实要面临很多底限的挑战。
先说人事工作安排吧!本来都是常规调整,怎么现在就这么难,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对自己没有客观认识,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强、水平高。这个岗位我有困难,那个安排我不去。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有的人甚至都自己就安排了自己下学期的工作岗位。更可气地是个别中层干部,唯唯诺诺,老想根据教师要求,当然也夹杂着自己的私人情感调整。这些历史的因素,造就了当下的工作困难。这些都严重挑战了我的工作原则和工作底限。
作为学校管理者之一,近些年我非常重视工作程序。新学年人事安排之初,我先协调了学校的各位中层干部拿出了人员调整的初步方案,说心里话,这里也算涉及利益博弈。没有批评的意思,学校一校两址,各位干部都有自己的工作分工,当然都愿意能干的同志纳入自己辖属的麾下,可教师的能力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协调工作的压力和难度也不小。经过和校长、行政的多次协商,本着兼顾和均衡的原则,人事安排总算如期部署和落实,当然这当中肯定不免哭鼻子、诉委屈的。
人事工作推进刚见眉目,暑期的青年教师培训又惹风波。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全体会后找到我,几乎是兴师问罪的态度。“为什么安排我参加培训,我已经不是青年教师了?这件事为什么不和我提前打招呼!”这位老师是一位军嫂,从外地进京后无论是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都和学校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家长的意见也不小。为此,学校多次给她调整岗位,,本学期她的教育教学成绩依旧不够理想。组织青年教师培训,学校是精心的,正因为聘请了多位专家参与,也想让培训成果惠及更多教师,学校行政才集体研究扩大了参训人员范围。没想到不领情也就算了,居然如此对待培训。
本身我就属于有脾气和个性的管理者,这样的质询碰触了我对工作管理的底限,于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她身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话过程中,我的应变能力,例证水平让原本等着我下班一起回家的女儿目瞪口呆。居然就我的反诘录音还发给了同学。我真不希望孩子的同学看到我“厉害”的一面,女儿倒是很骄傲地享受同学对妈妈“很棒”的赞美。不过让孩子不满意的是,我在家里实在是太温柔了。是呀,单位是讲原则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告诉孩子下班会晚一些,稍安勿躁。我又拐进小会议室参与对某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处理。与老师谈的很顺畅,进行的处理决定他也能够接受,也表示要努力改正。但家长一方面还有些不依不饶,大有集体逼宫之势。现在的人都很自私,自己合适就行,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况且换老师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前期的决定是让老师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两位得力的干部使出了浑身解数,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工作目标。还有个别家长的工作难做,让干部把握,实在不行约到学校就要我亲自沟通了。经验告诉我处理这样的问题,只要把握住原则,问题都不大。为此,信心满满。
工人身份的退休教师总是上访,我经手协调过,上级已经予以了解决,该教师也签字确认了。回过头来,利益拿走接着上访。我真是无语了。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她同事过的老师们义愤填膺,一个老教师,工人身份有利益的时候要当工人,现在干部身份比工人身份退休金高又要转回干部身份。她主动打来电话又询问上访结果。电话里颠倒黑白,非说我不同意她转回干部身份。这些年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一直考虑是个老教师,更不愿意激化矛盾,多采用安抚和耐心协调的工作方法。但有的时候真觉得这样的老同志做的有些不可理喻。于是采用了直截了当的方法,您别说还有点震慑作用。
一早的青年教师集会又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员迟到。于是我临时调整了讲话内容,先让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处理学生迟到问题的,然后再引入正题。之前就这方面没有准备,不能说大放厥词,也确实没有丝毫的客气,针对问题、指出弊病、分析原因、预测后果,也算苦口婆心。下午再集中,迟到现象明显改观,希望长久坚持下去,但习惯养成的初期还要随时监控和提示。
其实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在原则范围内,我可以温柔、宽容,也可以忍让、迁就。但触动了我的原则,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变成一只小刺猬,用最冷酷无情的一面示人。千万别怪我,这只是我的本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