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存要你的命
(2015-06-26 12:45:34)
这个被微博带火的词汇,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更形象的说法应该是,在社交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简而言之,许多弄潮儿,已经进入了碎片化生存。
仔细检索自己的生活关键词词,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好好利用过碎片化,你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反而被碎片化了。
赶紧做好时间管理,不要在浪费生命啦!
1非典型性碎片化的一天
6:30:睁眼。顺手从床头柜摸过手机,开机,微博,微信,博览天下,颇有上早朝的感觉;
7:00:洗脸刷牙,开始吃早饭,左手手机,右手筷子,牛奶洒在衣服上一点点没关系,哈,昨天小张喝醉了又被女朋友狂骂了,点个赞!
7:30:坐公交车好无聊,这是真正的碎片化时间,继续看昨天晚上没看完的那篇网帖,对了,这会儿微博上段子手们又开始发什么了,我得去看看,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好看的梗!
8:30:还好,及时到达公司……头昏眼花啊,开始干活……且慢,刚才小敏发的那条朋友圈什么意思,她是去马尔代夫度假了吗?土豪任性的生活,让我等屌丝情何以堪啊?!
10:00:开会太无聊了,偷偷看一会儿朋友圈……啊,什么,让我回答下季度工作规划?我……有点想不起来之前怎么准备的。
12:00:午饭。同事天天在一起吃饭,没什么好聊的啊,我还是去刷刷INS比较有趣。
……
23:30:不行不行了,不能再看手机了,我的枕边书都好几天没翻过了……咦,等一下,我看完这篇长微博,这也是阅读,这也是读书……虽然这是个狗血的四角恋故事。
24:00:关机,睡觉,必须睡觉了!
以上,是许多人略有相似的一天。
手机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器官”,随时随地online,每天阅读大量方块字,获知许许多多原本不是那么需要的信息资讯。
许多原本不属于碎片化的时间——比如起床洗刷早饭这个上班前准备时间,比如公交车上长达一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比如午饭一两个小时的休息社交时间……如今都被人为地碎片化了。结果是,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除了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或者学习,时间不能再整段地利用,心情更是因为这所谓的碎片化,而变得浮躁起来。
2碎片化这个伪概念
在我们不知道碎片化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是可耻的。
可是自从微博横空出世,许多人在睡觉前、卫生间里、公交车上低头刷微博时(当然,后来又改成了刷微信朋友圈,或者在微信群里插科打诨),美名其曰“我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呢”,但实际上呢,跟浪费时间也没太大的区别,除了看了几个段子哈哈一笑外,更多时候都在看一些无关紧要的碎(la)片(ji)信息。
现在让我们看看所谓的“碎片化”的真相,说是触目惊心也不为过呀。
碎片化时间≠节省时间
踏入社会后,我们很难再有整块的时间给自己用——上学时,一节课45分钟,在老师的监督下,你不能跟同桌聊天,也不能做小动作,所以,每天你都拥有很多个不算碎片的45分钟;更何况,还有暑假和寒假这么长的假期。
上班族可就没有这样的时间了。
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外,还要用在吃饭、睡觉和交通上,留给自己的时间看起来所剩无几,而且貌似都是零零碎碎的。所以,当移动互联网全方位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之后,许多人都大呼便利,终于可以利用碎片化“为自己争取一点时间做点事情了”。
可是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并没有为更多人争取到自由或者学习的空间,反而让更多人罹患了微博微信依赖症,还有许多人罹患了“拖延症”——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一拖再拖,刷完这条微博再吃饭,看完这条微信再洗脸,看完这屏朋友圈再开始工作……
久而久之,所谓的碎片化时间,却是把我们曾经整装的大块时间不自觉地切割成了小块时间。
节省时间这件事没做到,浪费时间倒是非常轻而易举而且不易察觉,人人都还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呢。
碎片化阅读≠读书
知名博主“假装在纽约”曾发表一条微博:
“微博这类大平台社交媒体的出现,造成全社会知识结构的高度同质化,大家的兴趣点和思维方式也逐渐趋同,这是很可怕的事。原来都是散养的兽,现在关在一个巨大的饲养场,被社交媒体这个饲养员用相同的饲料当猪一样喂养。所以,不要把社交媒体当成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多看书,多旅行,多和不同的人交谈。”
是的,所谓的碎片化阅读,尤其是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资讯,并不能真正代替读书,旅行和交谈。
这个观念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都认可和推崇,所谓碎片化阅读,许多时候收获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资讯信息,与真正的深阅读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也有网友的评论颇能代表一群人的心声:“我办20元流量即可了解世界的动态,我一年的工资才够我去邻国晒晒太阳。”——了解世界动态,对许多人来说非常重要,而读书呢,多数时候是为了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碎片化购物≠省钱
你手机里装的“省钱软件”越多,你花钱就越多——你把自己许多碎片化的时间都来浏览购物信息,甚至下单购物了,用得着的用不着的买了一大堆,怎么可能省钱呢?
有许多东西,你原本根本不需要买,买了也不过是堆在家里,用不到,还占地方,久而久之,就当垃圾清理了,美其名曰“断舍离”。
淘宝装在了手机里,等公交车的几分钟,又或者餐厅里等上菜的几分钟,就可以不动声色地花个几百大洋:有钱,任性!
可是到了月底账单一出来,傻眼了:没觉得自己买东西啊,怎么花了这么多?
全都是碎片化的购物啊,今天买两双袜子,明天买条秋裤,后天等人的时候无聊看淘宝,手一滑买了一堆东西,这都是分分钟的事儿!
以此类推,手机里装的神马大众点评啊、美团啊等所谓的省钱购物软件,都是碎片化购物的利器,随便看一看,这个便宜,那个实惠,随便团一团,本来可以不去吃的餐厅你也去了,本来不需要买的东西你也买了……
你的碎片化,只是别人的商机。省钱?天方夜谭吧。
碎片化社交≠社交
曾经一度,QQ群风靡年轻人的社交圈,聊天说笑之外,还有功能性的作用,比如同学QQ群,比如车友QQ群。不过,这些也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大多数人是在工作之余花费一些时间在这里。
伴随着手机QQ和微信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聊天,也可以无时无刻不在“社交”,春节时抢红包简直是所有年轻人都热衷的游戏,这也是所谓碎片社交的集中表现方式,不少人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增进朋友感情,增加群里的热闹气氛。
可是小部分人在任性地发红包,大部分人在埋头抢红包,说几句话的功夫红包就会被抢光,所以没人交流;也没人在意到底是谁发的红包,能抢到手才是最要紧的,所以所谓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也成了伪命题……
遥想小时候,过年时见了面,大人塞个红包给孩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拿去买零食或者鞭炮,热热闹闹,高高兴兴,不是抢,而是获得。
3碎片化偷走了什么
在我们尚未察觉的时候,碎片化慢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它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珍贵的专注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可怕!我的注意力哪儿去啦?
不少人感慨说,自己忙忙碌碌一天下来,好想啥都没做。而有些人,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不但可以处理好工作,打理好家庭,还能做好许多个人的事情,到底是他们更出色,还是我们更无能?都不是。是现在很多人太难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了——要写一个方案,正打算动手呢,QQ突然有同学群的头像在闪动,进去聊一会儿!15分钟后,意兴阑珊地出来,打算开始写方案了,微信上有朋友发来的消息,约中午一起吃饭,聊几句去哪里吃什么菜要不要定位子;10分钟后,午饭已经安排好了,同事打来电话,有个邮件需要马上看一下……一上午,方案一个字儿都没写,最要紧的是,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两手空空。
专注力被认为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只有在事情上足够地专注了,人才能够全情投入,才能够有爆发力做得比别人更好。
但是当我们的时间被QQ、微信、微博等变成了碎片之后,想要要求一个不习惯时间管理的人有专注力,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没想到!我居然浪费了更多时间?这个不必说太多。
碎片化,意味着我们掌握在手里的都是三五分钟,最多半个到一个小时,这些时间看起来太微不足道,太无关紧要,也就让很多人习惯把它们挥霍在网络上,或者是游戏上,而从前人们坐在地铁、公交车上,利用这几十分钟看几页书的故事,很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了……
细思恐极!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丢了
因为碎片化的信息太多,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前文所讲,很多人都成了被集中饲养的猪——大部分的碎片信息,只要浏览即可,无需深入阅读,更无需深入阅读,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爱动脑子,不爱深入思考,渐渐失去了这一种能力。
看看这条微博,不知你作何感想:
哈佛大学社交网络与人类智商研究所车丹教授最新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上的无意义灌水会影响人的智商。以中国的新浪微博为例,发帖或转发时每发一次“哈哈哈哈哈哈”(四个及以上哈字),智商就会降低0.1。假设小明本来智商是75,上了两年微博发了100条“哈哈哈哈”微博,则目前智商值为65。
虽然这是一条编撰的讽刺段子,但是它却犀利地揭穿了人们在微博上浪费的时间以及不爱动脑子的本质,脑子用得越少,思考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差,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
再也不能!做个沉静独立的美男(女)子。再次以春节抢红包为例。
在2015年春节放假之前,各种形式的抢红包大战就已经开始了,支付宝推出了整点抢红包,微博上名人发抢红包,而微信群里也有不少人在给朋友发红包……这些看似“占便宜”的活动,美其名曰用的都是碎片时间,你抢一个红包往往只要几秒钟,会耽误什么事儿呢?
实际上非常耽误事儿。许多人虎视眈眈地在整点到来之后,在支付宝上戳戳戳抢红包,在那之前等待其实已经让心态非常浮躁;微博上,看到别人都在抢明星网红的红包,也忍不住去试试看,一个两个三个……
浪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心自然也无法沉静下来;最夸张的要数微信群里的抢红包了,因为抢红包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人拿着手机不敢放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红包就被抢光了(现实的确如此),所以原本你以为几秒钟就可以做的事情,实际上控制了你的时间和心情,让你无法再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
抢红包不过是一个游戏,在有时间有空的时候玩一玩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真心以为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那你真的错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用大半天的时间埋头抢红包,什么事情都没好好做,抢到的红包加起来也不过是块儿八毛,真心不值啊亲!
4碎片化利用小TIPS
当然,并不是说,那我们那三五分钟一刻钟的碎片化时间就是要白白浪费了,那也太可惜。
真正有心的人,会把时间综合利用,做好时间管理,把工作化整为零,又能够把碎片时间拼凑成完整的时间块。与其养成依赖大块时间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习惯,还不如提前训练职场真正需要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能力。
以下这些小贴士,看是否能够帮到你——
你先得分清楚到底什么是碎片化时间啊
等人的几分钟,会议开始前的十分钟,又或者是在机场大厅百无聊赖的一小时,这可以算作是碎片化时间,你不能安排工作,也无法安排生活上的事情,这样的时候,刷刷微博玩玩微信完全无可厚非;
碎片化社交的目的,也是为了社交啊
不要以为插科打诨就是促进感情,就是在进行感情交流,更多时候,时间长短不是检验感情深厚与否的唯一标准,最要紧的是真诚。所以微信上交流最多的不一定是你好的朋友,反而有可能是浪费你时间最多的人。
学会拒绝,不要成为“便利贴”
面对同事或者朋友的嘱托,看似一件简单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你会无节制地答应、完成——应该有个度,看似只需要几分钟的事情,积攒得多了就会占据你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养成别人把琐事都推给你的坏习惯,让你成为“便利贴女孩”或者“便利贴男孩”,反正你很好使唤嘛。所以,有时候拒绝也未尝不是一件保护自己时间和精力的大好方法,尤其是对方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就不要做老好人了。
放弃,也是一种能力
学会辨别什么是有用的碎片化利用,什么是以碎片化的名义来浪费自己生命的事情。为了抢几分钱的红包,虎视眈眈地在微信群里盯着这件事,你偶尔换个角度看看也觉得很可笑对不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