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从小吃饭就有些挑剔的人。忌口的特别多,但还是一直向往美食,总觉得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人生至乐之一。
由于经常外出,便也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跟团外出,大多能吃饱就行。即便这样微小的满足也总不尽然,于是乎,便养成了带零食的好习惯。其优点在于:一是闲时解馋、消耗时间;二则可以不把旅行餐看得那么重要,吃饭有时候只是例行公事。千万不要说我矫情哟,我身边的好朋友各个都是如此,一会儿拿出个橘子,果丹皮、话梅、麻花;一会儿又拿出个酸奶、蛋卷、豌豆黄等等,旅行和开会,也成了美人美食的聚会。
这次川渝行,确实很仓促。不是主观上准备不足,而是工作太多。在微信里发了匆匆的行程准备,也不管是否忘记东西了。这倒好,成了好朋友们给我带零食的暗示。一大早刚到机场便多家美味一并凑来。
这边还没消化,那边又提供了机上早餐,下了飞机,又是匆匆赶往餐厅---行程中似乎最重要的安排就是一个字“吃”。
说心里话,川渝是美食之乡。好多朋友、同事都是这里的老家,自然会把这种饮食文化带到我们的身边,老坛子、辣子鸡、毛血旺、水煮鱼……
也正因为如此,京城小有名气的川菜馆我几乎是一网打尽的。像川办、重庆驻京办事处的参观要么在胡同里,要么在城乡结合部,一般人连地址都找不着的,对我可是多次出入,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我对正宗美食的要求。味道不正宗的川菜是别想糊弄我的。
我的特点也是“每逢佳节胖三斤”。从川渝回京,看家里的体重计可轻易不敢踏足了。为了一探究竟还是抖着胆子上了秤,果不其然,指针已经倾向于110,惨不忍睹!足足涨了五斤不止。心里愤愤地埋怨着好友们,天天劝吃,早餐、中餐、晚餐就没有一餐不好吃;也怪领队。天天加什么菜呀,腊肉、毛血旺、手剥笋……还全是我爱吃的。就这样吃饱了还要逛,亲眼目睹锦里和宽窄巷子的各类小吃,您知道吗?当你吃不下的时候还看到各类诱人小吃简直就是一种精神刑罚。就这样,在黄龙溪的时候没有按照好友的提示去吃黑豆凉粉和一根面,还落了批评,恐怕失不再来。
相比之下好友倒是足足享受了家乡的美味。晚上也是酒足饭饱的状态,她居然还能拉着我在酒店边路口的拐角处,又白饶了一碗“老麻抄手”和一份“宜宾燃面”。如此秀美的女子饭量如此惊人,确是我相识二十年鲜有看到的。
最撑的一顿莫过于在路边小馆里吃的“铺盖面”。好友觉得家乡最正宗和地道的美食不是大饭庄,而是路边小摊。于是,我们要求导游特意安排了一顿特色。那是一次分团活动的中午,现扯的铺盖面让大家各个赞不绝口,以致晚饭浪费了很多的美食。
到了川渝,也不知道这些天天生活在京城的同僚们怎么这么多社会关系,每天晚上都会少几位,原来都在这里有朋友聚会。
我的社会关系是很简单的。不过好友的老家是四川的,姐姐就住在成都。她是一心向公的,所以公务期间根本没有办私事。最后一天的晚上,再确认大家都能理解的前提下,她才决定去姐姐家。但不忘了非要拉上我,于是我们从位于市中心的一环打车到了成都大学,二姐当晚便请我们品尝了鱼火锅,然后又去KTV和茶楼,一直玩到深夜,二姐专门给我们叫了出租车送回酒店。
从川渝回京已有一段时间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瞎忙。但从成都背回来的美食还在与我相伴,又麻又辣相当过瘾。
我喜欢成都的慢生活,我喜欢成都的美食,我更喜欢以前去过的四川美景:九寨、峨眉、乐山……
有句讽刺刘禅的成语叫“乐不思蜀”,我在这里篡改为“乐蜀不思乡”。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四川了,但我还是坚信自己还会来,而且还会不止一次来。好友决定退休后要在这里定居,到时候我租套房子,要把四川玩个遍才行!















哈哈哈,肚子哪里够用哟……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