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境界

(2014-08-18 11:19:46)
标签:

杂谈

    假期,本是放松自己的好机会,可今年~  一会儿一个会议,一会儿催交一份文档,搞得自己很多时间都在单位加班,嘻嘻嘻,看似很敬业的样子。不过对于我来说,还是假期好,一则自己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二则居家楼上装修,吵得我头疼,还不如在单位躲清闲。如今偌大的办公室空调、电脑、WIFI、热水,闲了对面的活动室里我存放了好多书籍可以翻阅,累了沙发上随意小憩片刻。这份悠闲岂是平日可以奢求的?!

   可以远离些电子设备。月前,家里又多了一个小米盒子,这可好电视、网络、IPAD、微信等等全都可以连在一起了。女儿又笑话我的无知和幼稚。连个机顶盒都搞不懂,面对电子产品只有乖乖上缴。可手机和IPAD始终杂乱的堆在床上,经常上厕所或者半夜醒来都离不开,一日网断,极不适应,24小时内给歌华有线打了7个骚扰电话,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电子设备绑架了生活。迷途知返,赶紧刻意主动远离些,虽感生活有些别扭,但还觉得益处多多。

   性本慵懒,如此一来,床便乱了许多,书东一本西一本,原则就是随手就能抓到。别看我吃饭挑剔,读书可是不择食,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  喜欢就翻阅,没有一定之规。我心目中的好书一定是可以带到厕所的。因为道理很简单,我本布衣,现如今蜗居在这四九城内不足70平方的蚁穴,自然只好一房多用了,况且厕所是最安静的。所以网友们千万不要怪我不存书,同事们也千万不要笑话我以校为“家”。当然,我也曾想象过自己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大别墅,哈哈哈,看实力要有不是外省市也得是远郊区县,生活着实不方便,凑合着过一天算一天,等孩子上大学也许就真迎来生命的第二个春天了,期待。

   在我看来,读书和吃饭一样,爱吃的怎么读也不腻,不喜欢的浅尝辄止,但换换口味也是必要的。最近最爱读的书之一是《沉默的证人》。这可不是电视剧哟,是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学。与其看看小说的故事进程,不如我们看人性,我倒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心理小说。同时读的还有冯友兰的哲学文化读本《人生的境界》。这本书好在哪里呢?是不由得我想记读书笔记,当然纸笔写肯定落伍了,通过这本书和这篇文章发现了自己学识和修养上的太多不足。

    冯友兰先生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指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冯友兰认为: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这四个境界,按我的理解,虽然有层次,如马斯洛的需求模型,但也不是完全割裂的。即使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他也会有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当然,他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会受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影响和统合。

   天地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及或可望不可求。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中国哲学的追求: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广义理解:内圣外王就是内心修养追求高境界,对外工作、办事取得成功。梁启超《庄子·天下篇释义》:“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冯友兰《新原道·绪论》: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代表内在修为的最高境界(精神境界);外王代表外在功业的最高成就(现世成就)。通俗地说:一个人的追求无外乎这两者:既能安顿自己的身心,在精神世界里自由徜徉,又能在现实世界中纵横驰骋。

    反省自己的修为,还处于较低的人生境界,还处于只求心安就好的自我满足状态。

    联想到昨日孩子问我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时,我似乎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自然就想到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定位,忽然意识到自己到了需要“觉醒”的时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悠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