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秋 (闲看花开)

(2013-08-16 13:53:35)

      闲来偶读,且听心语。似乎是专门写给我的。呵呵,朋友们懂的。何止是喜欢……

                             报 秋(宗 璞)
    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发现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被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主题思想

报秋》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清晰地显露出作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了解了这一历程,也就触摸到了文章的主题
这一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玉簪花的开放,让先生感觉到时光飞逝,先是“一惊,随即怅然”;其次是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给先生以强烈的感受,尤其是此花“不要人照料”,“不挑地方,不拣土壤”,“随便种种”,就“蓬勃生长”,花香浓郁,而先生在这一、两年中,却“总在不安和焦虑中”;最后是兄长寄词,让先生感悟到“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要心中领取,便是逍遥”。
这一历程十分明晰,玉簪花仿佛是作者的参照物,它顺应自然,自在生长,生机勃勃。而作者自身呢?感叹时光飞逝,感叹秋来无获。由此,作者感悟到“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至此,文章的主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就是: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做为,不能虚度年华。

构思技巧

宗璞的《报秋》全文分成“报秋”和“知秋”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层层铺垫,前后勾连,结构严谨。
前六段写“报秋”,扣住一个“感”字。文章开篇写我看见玉簪花“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先是一惊,随即怅然”。此句领起下文。我为什么一“惊”呢?原来“这花一开,没几天就是立秋”。作者在点题的同时,也巧妙地设下伏笔,让读者去揣摩“我”为什么“怅然”。2至4段用对比手法,极力状写玉簪花给人的深刻印象:开在百花凋零的初秋的玉簪花,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只有这种“生命力极强的花”才会在初秋让满园飘香,让人警醒“秋来了”。所以第5段就写玉簪花的芳香醒脑,并再次点题。
面对这生命力极强的玉簪花,作者自会观照自身: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这正是我“怅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后三段写“知秋”,突出一个“悟”字。在吟咏朱敦儒词的过程中“我”理解了“领取而今现在”的内涵。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怅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谛自然悟出,于是在结尾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的主旨:“领取自己那一份”,“领取生活”。

艺术手法

报秋》篇幅不长,但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玉簪花开是作者悟生活、悟人生的起点,并由此展开了花与花、花与人、人与人的对比。玉簪花不同于太阳花等其它花,生命力极强,蓬勃生长,花开时芳香四溢,坦然“报秋”;而“我”到了人生该收获的“秋季”却“两手空空”,“总是焦虑与不安”。花与人的不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悟出了与朱敦儒不同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些对比,提起层层思索。这“对比”的手法运用得好。
作品既描写了花开之景,又直抒自我感慨之情,再引用古诗作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物有我有诗,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这“立体”的手法运用得好。
文章一开头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为什么“怅然”?作者却不马上回答了,设一个悬念,之后却铺开笔墨写玉簪花,直至第6段才作出回答。解除了这个“悬念”,文章似可收束,而作者却出人意料另起一笔,写兄长寄来的朱敦儒的词。而又正是这词解除了“怅然”,水到渠成收结全文。这“跌宕”的手法运用得好。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亦如秋日里的玉簪花,飘散着浓郁的芳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