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名教师的独白(一)

(2013-08-08 15:25:26)

    昨天是分水岭,今天便是溜溜一天的会。累死我了。但这样的会议还是颇有意义的,因为能引发思想的共鸣,心灵的震撼。

   不是看不起很多省市的教育,自从我区实行人才引进以后,才发现人才队伍良莠不齐。很多打着特级教师旗号的引进人才,不乏乌合之众。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实践都不太符合北京这方水土。对此,很多人都心有不满,在背后不屑撇嘴之状多数人还是心领神会的。而今天参与我们会议的是我心中的大牌教师“高萍”---此乃我系统小学教研室主任,一位有着真才实学的特级教师,每当她讲座的时候,台下总是座无虚席,甚至校际间请她作报告,也总会有得到消息的兄弟学校的同仁不请自到的,这样的老师在我心中可以算是一座丰碑。

   高主任专攻数学学科,今天主要到访的目的是全国数学权威级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准备在我校召开教学现场会,主要推广的内容是我校秀梅已经研究十几年的“数学画”。这种得天独厚的机会非常难得,为此,吴老师在六月底已经亲自来了解过,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现在利用假期研究活动方案,准备于11月进行全市性的推广。想起昨天刚刚部署的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的相关工作,估计没得歇了。这一忙就到11月底,12月开始进入复习,手头的活计忙完也该放寒假了。这日子,像子弹飞一般。

  今天的会议我重点聆听了专家的意见。这样专家的观点总能让你碰撞出思维的灵感,心潮激昂。但是考虑到自己并不是活动的主体,很多语言欲言又止。在内心反复审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反思也算教育人的一种自觉吧。

  说实话,我最讨厌听那种不是发自内心的教育口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如果不是为了生存,我还真不相信人们的觉悟能这么高?我小时候不喜欢当老师,现在对孩子也没什么激情,只是报考志愿的时候老师看了我填报的学校找我谈了话。“师范学校提前录取,即便考不上也不影响后边的录取,别空着”。就这样阴差阳错的混进了教育队伍。马马虎虎干了四年,每次走出单位大门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像一只飞出牢笼的小鸟,于是我决定“不干了”。在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日子里,这样的抉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为此我这头犟驴义无反顾,留给父母的只有无奈。

  当时恰逢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期,董事会领导下的公办民助学校试点。校长是大学的系主任,教育学博士的头衔。学校建校伊始正式招兵买马的好日子,自己的在职学历相比一般的年轻人还有很有优势的,虽然同僚都是全国各重点师范院校的高材生,但并没有压住自己原有的芳华。选择工作就一个要求--不当班主任,不愿意教书。四川籍的校长很是爽快,畅谈了他的教育理想---学校办学主旨在于为全国教育改革培养师训人才,这里不过是人才队伍培养的基地,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是做“教师的教师”。呵呵,我喜欢,自己的愿望也得到满足,所以还是没离开教育这方阵地。

  将近二十年了,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当我看到很多小学教师还跳不出自己狭隘的教育观念,更有甚者还如居家妇女般的计较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如果我还被扔在当初的那个环境,是否也如他们一般。所以,感谢我的同事、朋友,正因为接触了这些高素养的人才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优秀起来。

  今天谈到教育改革,高主任谈到在某省的省会城市参观的某个重点中学,每个月休息一天,墙上都是“争分夺秒”类的大标语,残酷呀!学校如牢笼一般。这样的教育现状如果把北京高考放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北京的教育相比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这样的教育受到冲击就是国家政策把人才往国外推,北京再分能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选择不得不出国留学,国家就真正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另有老师介绍说,在德国,当下可得时候黑板上还写着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五分之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都急了,这在国内简直就是D级课,是要下岗的。而国外的老师一脸无辜:这是孩子们自己探讨出的结论,怎么了?既然不影响他今晚吃饭、长个,为什么非要让他今天必须学明白?是呀!人家说的没错。今天不会不代表明天不会,学不会怎么了?

  要说国人的数学水平可是很高的,我在美国买东西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超市购物62美元,我很开爱滴给了112美元,满以为会找给我50美元。谁知收银员看了我半天,一脸诧异,先是把12美元退给了我,接着又找给我38美元。立刻我就想明白了,他们根本不用学算账,只要按照计算机提示的操作就可以了。妹妹的好朋友移民瑞典,据说开了一个寿司店,传回来的电话是,“瑞典人好傻”!租房子因为燃气管道没有按时通,所以一年十几万欧元的房租就不要了。乖乖,我们看到很多学习不咋地的孩子们一出国就成神童了,数学知识基本都不用学,一次女儿拿出一道弱智题考我,告诉我这居然是美国的高考题。可就是这样的国家和人民素养,却是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我不得不陷入了沉思。

    说到这些让我冥思困扰的事情,昨天好友小杨和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她的小妹才从澳洲学成归来,主攻国际会计和法律,现在在外企任职。澳洲虽然也不错,但是她更倾向于加拿大和美国。也难怪,自从教育经费充裕以来,教委年年选派有语言基础的教师赴海外进修,短则三个月到半年,多则一年半到两年,同事小杨、小潘、建平都得到过这样的学习机会。加拿大人少,机会多,环境好,原来的好友小殷当初就移民加拿大了反响不错,后来又去了北欧,近些年疏于联系也不知近况如何?顺其自然吧!出国容易回国难,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可真不想老无所依。当然,更要尊重个体意愿,她不愿意我不鼓励,她要是愿意,我全力以赴。

   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和当今的时代。尤其是教育领域需要的是一种原则、刻板、稳健、老成、墨守成规,而自己的性格过于张扬。曾经,多个高端级人物给我下的断语就是“不适合当老师”,开个公司、搞个贸易,融资推广,办公室文案,人力资源管理,是攘外还是安内都有一套,独独地看了孩子憋屈了。其实,人活着很势力,当我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了一份名利以后,就有点舍不得这个平台了,放弃的后果就代表从0开始,而结果却是一个未知数。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我就不得不日渐认可自己的教育人身份,做好属于我教育人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