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淡风轻月半圆
云淡风轻月半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96
  • 关注人气:1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青春

(2013-05-09 11:20:47)

     也算个标题党,追个时尚。不过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眼没看,想来几年不进电影院说明自己真地与时尚脱轨了。但生活中还是能够处处感受到青春的激昂与澎湃,这还要感谢自己即将进入青春的女儿。

    生活从来不寂寞,就是幽默过度有点没正行,虽然不能产生家长的威严,倒是总能分享孩子的快乐。偶尔闲暇的时候,便交代给女儿,“快点,把&&&的QQ给我调出来,我想开心一下”。于是一个青涩小男孩的情话总会让我开心起来,“可我的心却蒙上了一层纱”呵呵,同是孩子的家长便与之妈妈调侃起来“看来你儿子还蛮有文采”的,“哼哼,为这事老师都请家长了……”“别着急,现在这些孩子都有早熟,中学生间好像没有朋友倒是不正常的”。这些似懂非懂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一定要把握好呀,不影响学习的正常交往家长不应该反对。

    每天听着这些可笑的故事倒是平淡的生活的调料。今晚,女儿让我说班里的哪个男生最有潜质“&&”我随口就说,女儿很诧异,他虽然是很优秀的男生但是最近成绩退步不少。原来班里一个学习不好的女孩子特别喜欢他,已经坚持了一年半,为此还跟家长对着干明目张胆表白,该生为之感动,说咱俩先试着好一个月吧,现在才过了不到半个月。啊?我听着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小女孩对感情总会痴迷一些。暑假期间,女儿去慰问同学了,原来看大家都好,有些同学也效仿起来,无外乎每天发发短信打个电话,有些孩子实践以后发现没意思。原来交朋友就是这样呀,一点也不好玩,不玩了。好简单,好直率,好清纯,让我羡慕不已。

    听着别人的故事当然也要提防孩子的状况,孩子对自己口风倒是紧的很。学习好还有些漂亮自然是清高的资本,晚上家里的电话也不少,看着是问作业对答案这些小事,难免不藏着个秘密。但好像和谁的关系都挺好,当然首先是学习成绩好的。最近,一个极为优秀的男孩子成为了我们关注的对象,实验班的班长,各科成绩极好,田径项目获得过区级名次,在管乐团是声部长,学校舞蹈队的成员,真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当然和女儿能够接触也是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小学的校友。几乎每天都要把实验班的作业筛选,留给女儿。还非常关注女儿的成绩,考好了鼓励,考不好安慰,知道女儿爱玩手机就会在她不自觉的时候从网上把她手机锁死,这招我都不会,哈哈,比我这个妈可用心多了。虽然孩子嘴里都是贬义,但在优秀孩子的引领下,已经从一个一般的,混日子的孩子一举努力成为班内期中总成绩第一的学生,虽然在普通班里,但在四百多人的年级能够排在70名之前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为此,我还有些庆幸。

    经与大多的家长们沟通,青春的情愫是一件极普通的事情,只要及时关注因势利导,还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种幸福回忆。

   现在的中学生虽然思想正在萌发阶段,经常语惊四座,思维发散的非是我们常人所比拟的。雅安地震,女儿简洁叙述,告知我学校要组织统一捐款。我轻声应答不作表态,。女儿又重复了一遍“知道了,你自己处理吧!”

   “您没打算给我掏捐款的钱吗?”

   “你每周100块的零花钱不是攒了不少了吗?自己掏”

    触动了自己的利益,她有些不情愿,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一致意见:在班里看形势随大流,然后回来找我报销。

    现在真不能左右孩子的思想了。放学以后,孩子便给我算了一笔账,三星捐了多少,苹果捐了多少,累计捐款总数,平均每位灾民105万,我们为什么要捐款,我们的捐款会去哪里?于是一场抵制捐款的活动开始了。

    第一个捐款的是班长,家庭绝对富裕,拍出5毛钱,“我捐5毛”。

   紧跟着另外一个淘气的男生跟着“班长捐5毛,我只好捐1毛了”。

   班里的捐款形式就这样定了调子,最可爱的是自称为我干儿子的某生,从班里的垃圾桶里捡了一堆空瓶子到校门口回收站换回1.28元,捐到了班里反而赢得了同学们钦佩的目光“太有才了”。

  轮到刚刚走进教室的女儿,对生活委员说“大家都怎么捐的?”“正常一点的都捐十块、二十块”。女儿钱夹里最小面值是五十元,刚刚拿出来,就有同学主动说“&&&我来给你破开。”于是女儿只捐了二十元钱,还是全班最高的之一。

  回想起孩子给小学时给白血病同学几百元的捐款,回想起汶川地震大家哭着进行的几次捐款,再想起我曾组织大家给自己的同事也是同学进行的骨髓移植的捐款,这样的教育活动缺乏前期的组织动员和深刻教育,显得轻率。当然这里也有普通群众对善款运用和社会腐败的不满。

  晚上,女儿得意地给我读她的作文,是一篇读书笔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作品,我读过翻译过来的文本,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和男女思维差异,到现在也不认为自己读懂了,而女儿居然敢写这样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我还是很钦佩,但也只能认为是“无知者无畏”。小文不长,很美,说着一些似懂非懂的伪哲理,感受吗?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灵魂的文章。“这可是被年级组长选上贴在学校宣传栏里的作文。”女儿的反驳让我意识到自己又没有及时鼓励孩子,难怪她总认为“妈妈要求的过于严格”。

  每每看到孩子们的青春轶事,总回望自己那个性张扬的过去。青春终将逝去,没有什么绝对永恒。行为是冲动的,思想是浅薄的,爱情是表象的,时间是短暂的,林林总总却都是美好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怀念青春岁月,唱一首青春之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亲情   友情
后一篇:我们的田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