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岁告白

(2013-02-16 13:13:14)

   懵懵懂懂的,开博转眼三年有余,心存感慨,但是总也懒得动笔,一拖再拖,趁着越来越少的闲暇,让未梳理的感言自然流淌,也算留存一段心理历程。

   开博的缘由十分偶然,只是在读某篇博文时引发共鸣或思考后忍不住想说的几句话,事后越发不可收拾,竟迷恋上了网络,每日有事无事泡在博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好友中闪烁的图标已经成为了我不是亲人的亲人,关心惦记成为了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博客里其实自己的心理也发生着诸多微妙的变化,自己的关注和关注自己的对象数量几乎停滞了,没有抱怨,其实这正是自己最想要的,吾本草民,又为女性,本不喜张扬,独自默默享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已是极大满足,想着自己的很多博友都是很有建树的,自然替他们高兴和欣喜,于是乎在不减少关注和支持的同时,扫清了脚印。再后来,觉得自己不咸不淡的评论总也说不到点上,还要烦劳各位博主回复(其实本可不用回复的),想着自己闲着没事,人家还得忙里偷闲和你打个招呼,想着是否招人嫌呀?索性连评论都免了吧。

  吾等位卑言轻,现在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能和专家学者能够有所神交,在这里谈谈对几位博友的印象,也借此新春之际表达对各位博友的感激之情。

  我最先认识的是文津艺谭先生,总感受到他身上磁场的巨大引力,天津艺术史学会的蓬勃发展浸润了他多少心血呀。虽然我是局外人,和津沽文化没有过多的交集,但是我深深地被先生的倾情付出所感染。精力、心血、热情乃至健康,脚踏实地、亲身践行,其高洁的人品和无私的付出想必一定感染很多很多人,偶然间和天津的朋友们谈起先生的时候,从来都是称赞、肯定、敬佩、景仰之词,虽然都是背后论人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发自朋友们真心的认同。

  最平易近人的是故纸温暖先生,父慈子孝的典范,民俗研究的专家,笔耕不辍的学者,也是博客更新最多的博友。其细腻的文字和其高大的形象反差强烈。广告、民俗、摄影、美食家……  记得老人们常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灵”告诫我们做事要深入研究,避免形成“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可人家可是样样会门门灵,不得不让我们羡慕、钦佩。经常能看到温暖先生在博客上笔耕的身影,如果在京,人家肯定是个大腕儿,可是每每评论,哪怕只是一个小图标,他都会认真回复,甚是可爱。这几年“温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词汇,听到见到总不免和由先生联系在一起。

   要说和侯福志老师还有一面之缘,那是在暑假闲暇时参加艺术史学会的一次讲座中。虽然并没有被邀请,也不知自己怎样的鬼使神差。可能是艺术史学会和各位博友的魅力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吧!初见侯老师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和博客里的图片和电视上的讲座一样帅气,地热专家的符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是关于土地政策的法律权威,很不得了。更是一位喜爱藏书和旅游的学者,好像相机应该是随手带的,总能够在第一时间把图像传到博客里,让我们了解天津城市的状况。感谢侯老师初次见面体现出来的地主之谊。

  还有喜得爱女的宁静的星空,女儿真是可爱,每每都用女儿的照片做自己的图标,也籍此记录自己博客成长的过程。英俊帅气的小伙芥园居士,痴迷于杨柳青年画和天津老建筑,每次登陆他的博客总有一句话映入眼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不知能有几人读懂,而方博先生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祝福他。

  还有一位博主是我经常关注的对象---一鸣兄。说心里话我到现在还记着您以前的那个图标,两位颇具风雅气质的古代仕女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博主是位文字优雅内涵深厚的女友,若不是您贴出了自己的照片差点当成闺蜜了。其实北方女人对上海男人或多或少会有些成见,但对一鸣兄是个例外,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江南才子的气质。

  北南妹妹绝对算得上是才女,无论是才貌和文笔都洋溢着传统文化的古典美,更何况是远嫁上海的北京女子,和自己的闺蜜好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焉能不爱。自己一直艳羡妹妹骨子里的清雅脱俗。

  可爱的阿羊先生算是博客活动的积极分子,前一段不知何因被封杀,自己可急坏了,好不容易恢复以后阿羊先生谨慎小心了许多。夏木阴阴和妮子姐姐闲暇时间好似多于我,一个在津一个在京,工作生活都很顺心,这样的状态应该是我今后追求与努力的方向。不知为何,慕公半年来远离博客,偶尔到来也总不忘支持自己一下,衷心感谢。其他好友也是多有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老田呀(虽然你还年轻也很漂亮),你和别人不一样,咱俩一个小区住着,一个战壕战斗着,有点事飞信电话反复沟通,虽不能天天见面,但是也是时刻了解对方行踪,哈哈哈。I服了YOU,您咋那刻苦呢?!一天好几篇博文,除了工作就是教育,偶有几篇心理健康的内容,比起您来我对工作的投入真是有限,有时半夜,有时凌晨,怎么总能见到你更新的身影呀。向你学习---不行,太累!改为向你致敬好了。新学期就要开始了,互相帮助!

  三年了,新春了,博客从无到有,从个别知己到四海之内皆朋友,博客忽略了距离,一下子走到了人的内心深处。在博客中我以能相逢每一位朋友为缘,并在心中永远珍藏着这份彼此相互支持的感动。今后自己不留言不代表不关注,没脚印不代表没来过,一个无名的观众,愿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关注着您的发展,为您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凭栏无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