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凄美的爱情

(2013-01-09 12:10:27)
标签:

杂谈

    昨晚,趁着闲暇的心情,在键盘前狂敲一气,把自己近期的心情和所记装进博客这个时光印记里。因为他人急着用电脑的缘故,赶紧发送,退出。不巧的是,最近歌华的网络不稳定,时断时续,自己的文件没有及时传送,又白白浪费了不少功力。关键是自己当时心境溢出的豪言壮语和歪理邪说怎么事后总也找不回来,再言,已非当时情感。这就是率性而为的后果,也许自己对异地高考的抨击之言注定就应该烂在肚子里吧。

   今日看到夏木阴阴姐姐博客里写下了对《石评梅散文》的观后感,突然觉得那么有共同语言。因为当年百花系列的散文也是我的最爱,只不过是穷学生的财力问题,只是买了几本自己当时不太了解的散文家,郁达夫、石评梅都在其列。几个月以前石评梅的文章还随手放在枕边。想来,这也是博友惺惺相惜的缘故?

   石评梅之美除了其优雅的才女之气,华美细腻的文风,更让我们怜楚和感动的是她凄美的爱情故事。是与她的未婚夫生未成婚、死而并葬,谱写了一曲振撼人心的爱情悲歌。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原名石汝璧,笔名波微。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山西平定人。1928 年7月30日因病逝世。终年26岁。
  石评梅和高君宇是1921年在他们的一次同乡会上认识的。说起来,高君宇还是石评梅的父亲石鼎丞的学生呢 。石评梅以前听到父亲夸奖过高君宇。高君宇在家乡的时候也听人说过石评梅的才名,到京后对她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文特别留意,并因此多了一分倾心与赞赏。此时,石评梅是北京诗坛颇有名气的女诗人,高君宇则是中国文人领袖当中的佼佼者。所以两人见面,甚为欢喜。从此她俩结下了友谊。
  俩人往来不久,高君宇就深深地被石评梅的思想和才情所吸引,不由得坠入情网。然而,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在心上留下了太重的伤痛,从而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她拒绝了高君宇的爱情。
  高君宇并未气馁,他要用极其真挚的情来感动石评梅。他在香山采摘了一片红叶,在红叶背面写上“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寄与石评梅。
  望着红叶上的两行小诗,石评梅犹豫不决:她敬重高君字的才华与胆识,但又不思轻易允诺,所以把红叶又寄了回去,并在红叶反面写道 “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再次的拒绝使高君宇十分伤心,但仍然忠诚地爱着石评梅,并尊重她的选择。高君宇将红叶珍藏在身边。不久,他从广州给石评梅又寄了一对象牙戒指中的一只,象征俩人纯洁而坚贞的感情。高君宇对待理想和爱情的严肃态度,使石评梅心有所动,这一次她郑重地接受了那枚戒指。从此他俩的手指上各戴一枚纯洁如玉的象牙戒指,直到他俩生命的最后一息。
  1924年底,高君宇陪同孙中山北上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因操劳过度,到达北京后,旧病复发,咯血不止,住进医院。这时,高君宇多次剖露的心迹和他奋不顾身从事革命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石评梅的心。她认定高君宇是真正为理想奋战而又真正爱她的人,她决定把心完全交给他,即便他身患重病也毫不反悔。然而不幸的是,高君宇患病动手术后于第二天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青天霹雳,寸肠欲断,后悔当初没有接受他的求爱。石评梅在刻骨铭心的悲痛中,更加坚贞地热爱高君宇,至死不渝。
  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碑文,是石评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它包含了生死不变的爱恋和铭心镂骨的哀痛。她还在《墓畔哀歌》写道:“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表达了她刻骨的思念之情。
  失去高君宇之后,石评梅长久地处于极度悲痛之中,每周末都风雨无阻地前去祭吊,用思念的泪水浇灌高君宇墓前的花草。石评梅因悲伤过度,损害了健康,在高君宇死后约三年时,石评梅患急性脑炎,在高君宇生命最后住过的医院、住过的病房里泪尽而亡,在泣血哀吟中走完了短短的人生。
  石评梅在高君宇去世后说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为实现她的愿望,朋友们将她安葬在高君宇墓旁,碑腰篆刻“春风青冢”四个大字。他们的生命竟是这样地永远地连结在一起了! 这是石评梅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比翼鸟,逝后飞。
  石评梅的二十六个春秋年华太短促、太匆忙了,许多人为她叹惜。然而作家焦菊隐说,人生长短本来都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要有意义。无意义的长寿是无趣味的,至于虽然短促一些,而是有意义,也倒并不可惜,而石评梅女士的人生却是有意义的。
  是啊,石评梅已逝近一个世纪了,人们却没有忘记她。如今,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高石之墓”汉白玉石碑耸立在山麓丛林之中,每年总有许多青年男女成群结对地地去那里参观,去那里缅怀,有人整理出版她的著作,还有将她的故事拍成影视剧,以纪念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无独有偶,近日又听到了另外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依旧是一位才女,她的名字---林徽因。而另一个主人公是金岳霖。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故事的大致情况略有了解,但是对其身故后的某些内容却是不曾听闻也是最令我感动的部分。

   说心里话放在如今这个爱情故事肯定会有争议,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都产生了爱情,确实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受到世俗的偏见。但我可以理解在一个女人心中友谊、爱情和亲情的区分度。但我相信感情的真挚,感动于痴情的执着,但又终归为一个优秀人才一生的付出抱屈。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体,太过理性的人生压抑的人性本身,我是极不提倡的。虽然自己极为普通,但也要求这短暂而普通的人生充满幸福和快乐,感受人性的光辉。

 

   在人生的长河中岁月很短,不知不觉已经书写了大半的人生,回首被爱情遗忘了的岁月,品味爱情故事的凄美,才能体会这多姿多彩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末日惊奇
后一篇:北京啊北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