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惺忪的睡眼涌入了一篇佳文《读书,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字似乎是可以渗透到读者骨子里的。暑期,难得的悠闲,并不是可以无所事事,但更愿意抛却一切享受无所事事的快感。周末,只一天多的时间读了一本书,读后更用多达一天多的时间沉醉在主人公的世界里,情感许久不能自拔。原本是独享内心的波澜壮阔,终觉那一份缘与情更有着分享后的快乐。
罗丹,何许人也?其名为奥古斯特罗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最伟大的雕塑家。于我,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居然在2012的某一天,与我,隔着时空,隔着观念,隔着价值观,发生了灵魂的碰撞,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缘份。
缘起于一本信手拈来的小册子《罗丹的故事》。那是在如海的旧书堆中,一本破旧卷边的旧书映入眼帘,翻开发黄的书页,还能闻到略已发霉的油墨芳香。每天蜷居在卧榻中随手翻阅散落其间的各类典籍,本无计划,亦无常性,一张卢浮宫观览图使我突然想起了这位法国大师,从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无法释卷,及至夜晚的挑灯夜读,终于在囫囵觉后的次日清晨,经历了罗丹大师富于传奇的一生。
我非艺术工作者,对美学知之甚少。窃以为连色彩搭配都不够自信之人。每每徜徉于博物馆,总愿意痴迷于华夏传统,对西方文化中的油画、雕塑可以说一点都不懂,受传统价值观影响面对裸体艺术还会有些不自觉地羞涩,但多少还知道雷诺阿、莫奈等大师级人物。在这本传记小说中,看到同时代的大家在艺术上的相互追求,和与当时卫道士思想观念的冲击,以及敢于挑战当时学院派的权威,都对我有着极大的触动。
一、艺术是有灵魂的
“家”有别于“匠”,其根本在于自己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是否把感情融入在作品当中。很多雕塑虽然也很漂亮,大多给人以冰冷的感觉,而在罗丹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灵魂”。作品“吻”的模特就是他的情人卡缪,其过程就是他们炙热爱恋的写照,虽然男主人公是虚拟的,难道不是罗丹进行的自我塑造吗?因此,作品的灵魂显而易见。
二、痴迷是起点、执著是动力
对比当代人的急功近利,我忽然感觉到,艺术家的成就标准和现实大相径庭。如果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大可以妥协于当时的权威学院派,但罗丹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罗丹。突然想起一句时髦的话“走自己的路”,认准自己的方向,不随波逐流,艺术需要性格和特点。
三、真实体验自己的情感
无疑,罗丹的一生是幸福的,有一位深爱自己的妻子罗斯,虽然直到去世前的2个星期才正式成为他的妻子,但罗斯一生的等待和付出是值得的,从罗丹的雕塑《罗斯》,我看到了这位女性的美丽与纯真。更要值得提及的是罗丹的情人卡缪,她才是罗丹事业的支持者和感情的知音,也是罗丹一生最挚爱的人,因为卡缪的存在和对罗丹的情感,点燃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也许真是如此才造就了伟大的艺术。爱情的力量啊……
写不下去了,因为总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文字,和我内心的感受相比都是苍白的。再看罗丹的作品,内心是不平静的。用扉页上的一段文字结尾:
我赤裸裸地来到人间,
亦须赤裸裸地离去。
---塞万提斯:《唐吉坷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