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城门

(2012-07-19 12:54:19)
标签:

杂谈

现如今,纯粹的老北京人不多,其中我应该算一位吧,虽然骨子里也融合了京东的血统。由于原有工作的特殊性,我的同事和朋友们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很多南方来的,初入北京很有些摸不着头脑,看到身边爽快泼辣的**人,自然是如同亲人一般,所以无论是求风俗还是问路,我便成了单位里的不二人选。更有人夸奖我为北京“活地图”,当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图也需要更新换代的。

   原同办公室的重庆男调任某学校任校长,忆起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他认真而正统地向我请教了一个问题:“你们北京人经常说哒哒哒是什么意思?”我听起来云里雾里,后经他解释是我偶尔会有不让别人说话的时候的口语词,原来是“嘚嘚嘚”。再后来我们经常“哒哒哒”取笑了。最近,一位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三十年的先生向我请教,人们为什么把北京叫做“四九城”。解释之余随记。

原来老北京城是以城墙划分,有外城、内城和皇城,所谓“四九城”是指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当然还有九门出九车的说法:朝阳门-粮门;东直门-建筑门;德胜门-出兵门;安定门-进兵门;正阳门-天子门;宣武门-法门;崇文门-税门;阜成门-煤门;西直门-水门。

于是就有些人纳闷了,北京城还有很多地方是以门命名的,是咋回事呢?刚说到皇城和内城,后来北京城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又在内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外城,外城共有七个城门。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定都北京147年后,又在内城的南面加修了外城,外城开有七座城门,分别是: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广安门。北京的外城,因为在内城前三门以南,所以也被称为“南城”。在原本的修筑计划中,外城是要包围住内城四面的,但工程开始不久,因为耗资巨大,财力匮乏,只好在完成了南面城墙的施工后便草草收尾。于是北京城的样子成了凸字形。也恰恰符合了“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典故还是很多的。

于是北京城被人为地划分成两部分,内城成为军事驻防地兼家属区,外城则是单纯的居民区。内城、外城泾渭分明,旗人、民人界限森严。当时的八旗很为自身的特权地位自豪,称自己的所居地为“四九城”,来标明自己是拱卫紫禁城的高于他人的特殊群体,以区别居住在外城的民人。所以从小就听在旗的老人们说起来的四九城,对于一个纯粹的老北京来说,还是颇多亲切。

话说北京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门,“建国门”、“和平门”和“复兴门”却没有被提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辛亥革命后,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方便交通,在内城墙上开辟的三座城门,它们就是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这三座门与其说是门,实际只是通道的大豁口子而已。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封建社会以后至国民政府时期修改建完成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按照当时“复兴、建国”的政治口号,将日寇命名的“启明门”改为“建国门”;将“长安门”改为“复兴门”,这就是著名的十里长街的两头,说到长安街,东西走向,直过皇城,这在封建王朝是绝对禁止的

     进入暑假,闲暇时搜罗印记中的北京城,也算自己不枉为一个北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女归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