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打坐的时候不由得想念已经去世二十二年的姥姥。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位含辛茹苦的老人,6个儿女,17个孙辈,四世同堂。从来没跟人吵过架、红过脸,是村里最受人尊重的“大奶奶”。在上个世纪活到83岁应该是高寿了。由于在身边长大的孙辈不多,自己从小又比较懂事,虽是外秧,感情却非同一般。姥姥有些信佛,因经历运动较多,经常是偷偷摸摸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妈妈发现姥姥总去西厢房拜佛请愿,一问究竟,原来是为了我和表哥的中考祈祷(同班同学)。
前几天电话中聊起了姥姥。母亲忆起姥姥长寿的原因,认为是“打坐”的结果--即每天在睡前盘腿静坐,双手十指莲花,闭目养神,大脑清空,时间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近母亲也在用此法,据说身体状况还是不错。也许家里人一致认为我的身体素质不太好,所以希望我也能经常练一练。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易经和参禅悟道也并不陌生,静心打坐历史渊源深厚。尤其是随手翻阅了很多中医理疗的书籍,对打坐的功效更是深信不疑。联想到近年来经常会半夜骤醒,不由自主想某人某事,思虑过度还是会有些伤神,想想试用此法也未尝不可。
无意中浏览了“今日教师”的标题。“国内中小学女教师是全世界最辛苦的教师”--我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习惯用小时和分钟来安排工作进度,总是早上7点到单位至约晚上6点回家,节假日加班更是平平常常。从本学期开学至今还没有休过周末,检查评比更是层出不穷。昨天上午带着小记者去了武警某部参观建立教育基地,回来时环境检查、专用教室检查和规范化复验检查正在进行中,中午外出陪了一顿饭,下午先是大教研活动,再后来就是生涯规划等两项讲座。主讲教授曾经是我在干训时候的老师之一,会前看到了他孙子的照片,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虽很憔悴但感受到老师升级换代的幸福。主动送老师回家,顺路拐到望京,李老师说打电话给我,我却用另外一部手机打电话给他,同一时间没有商量还是很默契的。看到李老师一瘸一拐的迎接我,嘴上乐着心里却有些担心,暑假带学生外出,李老师膝盖脱臼这次明显更严重,看得出来小孙女妞妞很喜欢我,只是帮不上老伴的忙,黄老师更辛苦了。交了手机话费回家后已经是晚上7点多还去菜店买了水果和蔬菜。今天更忙,一早值勤,两会期间校门口又多了两位社区的干部义务值守,整理了归位的档案,因为限行又落实了下午去开会的车辆,急匆匆赶去听公共课,中间电话若干。下午赴蟹岛开会,被朋友拉着聊了一个小时,学校老师来接赶紧溜号,赶到安定医院走访了行政部门和个别专家咨询了一些问题。回来后与校长做了沟通。下班后配合解决快递问题,回家的路上好利来买明天早点,物美超市买牛奶等。到家后顾不上吃饭又去银行把女儿准备暑假休学旅行的款项打到指定账户。常规家务已经没有赘述的必要了,都是鸡毛蒜皮,可是哪一项不干都不行。难道这就是我的三八妇女节的礼物吗?不喜欢三八,所以总用这个字眼去骂人,没有礼物更好。
跑题了,真不知道思绪会飘到哪里。言归正传,这么忙的工作想静下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到了这个单位以后心态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好像没有以往的急,躁也降低了不少,原因可能在于心态更静的缘故。校长年轻很多事情能够亲力亲为,工作没有私心是我最为欣赏的,配合起来感觉很舒服。基于现实的工作状态,活儿多心不忙,虽然没有打坐的时间和精力,心灵波澜不惊,这种精神上的打坐,无论于人的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一种释然和超脱的境界,对很多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及,能够享受心灵打坐的纯净,是自己生活的一种幸福。
心灵打坐首先要放下执着,放下人与事、名与利、得与失、过去与未来,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其次要反思,用自己的人生标准定位,我是谁、我为谁,我要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干;再者是人思想上的短时停滞与调整,太忙、太累和不忙、不累都不是完美的人生,需要缓冲和适当的调整节奏、步伐;最后是清空,水满则溢,思想亦是如此,放空思想新事物才能进的来,没有创新和挑战的生活就是循规蹈矩和周而复始,总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身体没空就让思想空起来,工作没空就让生活空起来,给自己放放假,品味书香、茶香、墨香,感受友情、亲情和爱情。高质量的生活,不是奢华的物质而是从内心世界的纯净做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