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马河
位于宿城区陈集镇东北角,它发源于洋河往南流入民便河,全长约4公里。这条河为何叫“拦马河”,据当年一位老人介绍,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哩。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马庄的东面有一座庙宇,叫马祖庙,庙里共有10多个和尚,住持和尚法号悟玄,40多岁,他平时除了诵经念佛做些道场以外,还能为四邻的民众诊治小病,加上庙地三百多亩,租给贫苦农民耕种,香火旺盛,收入颇丰。
马祖庙西边三里多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罗双庄,庄里住着一位孀妇名叫慧娘,长的十分漂亮,她身边有一男孩,名为佑丰,天资聪慧,性情开朗,十三岁至桃源县入童子试,使年青守寡的慧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谁知在小佑丰十四岁那年突患疾病,一连数日高烧胡言乱语,由于家中无钱,不能请名医治疗,只能求当地的郎中开点中草药煎汤让其内服。邻里见佑丰久治不愈,便劝慧娘到马祖庙降香消灾,慧娘无奈只好一试。某天,她进庙焚香,拜奠完毕,又进禅房向悟玄和尚诉说其子病历,悟玄见慧娘虽年过三十,属残花败柳,但仍显露出令人动心的妩媚丽质,顿时产生了不良的念头。于是,不仅热情替她念佛消灾,而且还到慧娘家中为佑丰诊断病情,开完了处方返回庙里,悟玄和尚心猿意马、神情恍惚,满脑子都是慧娘形影,随之便让小和尚给慧娘送去纹银十两,以作佑丰调养之资。事后,悟玄又以探视佑丰病情为由,隔三差五经常往罗双庄跑,与慧娘接触,有时还用轻薄言语对其挑逗和引诱。慧娘明知悟玄不怀好意,但自己有求于人,并受到人家的物质资助,即使想斥责也拉不下面子。由于慧娘对悟玄不良用心没有明确拒绝,使悟玄和尚得寸进尺,等佑丰的病情痊愈,悟玄和尚想占有慧娘的愿望也实现了。在悟玄和尚的资助之下,佑丰也学业有成,后来乡试中举入国子监深造,会试又名列榜首,一举成名。皇帝看其年轻、俊秀,随颁旨让佑丰入翰林院。
佑丰在读书时,对母亲与悟玄和尚私通之事,亦有所察觉,但因其母年青守寡,矢志不嫁,一生之中受尽千辛万苦,过去因生活所迫做出了不轨之事,但自己年幼,想管也无能为力,如今自己做官了,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让这种令人耻笑的关系继续保持。于是,便动员母亲跟他进京居住,一来能让母亲晚年享点幸福,二来可从此割断她与悟玄的爱昧之情,但母亲却执意不从。佑丰无计可施,便向皇上上了一道奏折,称家乡地势低洼,年年五谷欠收,建议在洋河美人泉至南边的民便河开挖一条河,以排泄良田之水,使此地摆脱贫穷。皇上闻奏,立即御准。
河道形成后,恰好将马庄和马祖庙与西边的罗双庄一分为二,悟玄想再与慧娘见面,如不绕道十余里,只有隔河相望了,佑丰的心中十分得意。这时,他又突然接到母亲家书,要他在河上再修一座桥,并限期完工,不然的话,她将亲自赴京告其不孝之罪。古时做官的最看重一个“孝”字,历代帝王也以“孝”冠之天下,佑丰明知母亲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在当时以“孝”为先的时代,却也无可奈何,随之便令人在河上修了一座桥。在桥完工之日,慧娘非常高兴,还买了一串大鞭炮到桥上去放,也就在那天夜里,马祖庙里的悟玄和尚也被人悄悄杀害了。第二天早上,桥头两旁还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修桥随母意”,下联为:“杀僧报父仇”。因此,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做“拦妈河”,也称“拦马河”。
王庆云 陈明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