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唐代著名的舞蹈特征

(2012-05-08 10:42:01)
标签:

杂谈

唐代著名舞蹈的特征5 Y7 M2 Z, h- A
        唐代舞蹈体系完备,种类繁,艺术成熟,影响深远。从表现内容和历史沿革上看,有文武和武舞、健舞和软舞之属。因其用途和表演场所也有明显区别,还可分为表演性舞蹈,宫廷宴享舞蹈,民众自娱、民间祭祀和寺院佛事舞蹈等三类。
  (1)表演性舞蹈多后宫,贵族集宴,肆,街头和广场演出。表演性舞蹈的表演节目,涉猎古今中外,经教坊专门训练后才正式演出,艺术水平高于其他各类舞蹈。
$ V1 P1 |2 |7 p3 z
  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巧尤为繁难。舞者1至3人,规模较小,以 健舞 和 软舞 的节目为主。优秀的 法曲 舞蹈难度更大,艺术水平更高,也是表演性舞蹈的 拿手好戏.表演性舞蹈均源于民间。其中,中外各民族的民族舞蹈有《柘枝》、《胡旋》、《胡腾》,以及用地名命名的《凉州》、《甘州》、《大渭州》、《拂菻》等;继承前代的舞蹈有《兰陵王》、《乌夜啼》、《回波乐》等;另有《剑器》和《春莺啭》、《胡旋》、《绿腰》和《霓裳羽衣舞》等舞,则是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其他舞蹈因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乐舞。它们的出现,把表演性舞蹈发展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充分体现出盛唐那种包容一切的吸收能力,大胆豪放的创作热情,以及自信向上、气势豪迈的进取精神。
 (2)宫廷宴享舞蹈为了满足宫廷朝会、庆典的需要,隋朝在继承南北朝乐舞的基础上,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乐舞,兄弟民族乐舞和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先后制定了 七部乐 、 九部乐.唐初,在沿用 隋九部乐 的基础上,经太宗增删,诞生了 十部乐.其中,《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等8部,均为兄弟民族和国外乐舞。它们多在南北朝时传入内地。经过隋唐的开发和磨练,更为纯熟精湛,代表中原传统乐舞的《清商乐》,内容十分丰富,且有严格的礼数,不能随意处理,若越礼使用,便会受到惩处。因此必须成套地、完整地演出。《燕乐》一经诞生,更显生机勃勃,并以其强大的阵容,列于 十部乐 之首。 七部乐 、 九部乐 、 十部乐 中的各部名称,实质上都有两种含义:一是专指某一乐部的狭义属性,二是指某一民族或地区具有的特殊风格的舞蹈,带有广义的性质。可想而知,每个舞部的数目,不是一成不变的。
; ]2 W4 u6 P: y) R$ v
  七部乐 、 九部乐 、 十部乐 的演出规模并不大。每部乐舞,舞者最多4人,乐工最多27人。除《燕乐》外,其他各部都是民族风格很强的民间歌舞,没有明显的政治内容。但经过朝廷修定后,被王公视为神圣,只能在皇帝宴请群臣、招待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首领,庆祝丰收等活动时,才郑重演出。只有《康国乐》中的《胡旋舞》、《清商乐》中的《白纻舞》、《公莫舞》等少数乐舞,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不断发展。
  坐部伎 和 立部伎 ,是唐代撰定的乐舞保留节目。其中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武后、玄宗李隆基等各个时期的作品。这些乐舞已不像九部乐 、 十部乐 那样地照搬演出,而是在继承、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的新乐舞。
 (3)民众自娱性、民间祭祀和寺院佛事舞蹈唐代的民众自娱性舞蹈,是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代景观。这类舞蹈,人数没有规定,观众也可随时加入表演行例,大家在同一节奏中欢呼、跳跃。
  舞蹈的动作朴拙自然,节奏强烈鲜明。当个人、集体、音乐、舞步浑然一体时,便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使人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享受参与感。民间的《春堂舞》和《踏歌》,就属于这类舞蹈。其歌唱特点是:同一曲调,即兴填词,反复传唱。刘禹锡《纥那曲》赞为 踏与兴无穷,调与词不同.数百人齐声欢唱的沸腾场面,更是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盛赞为: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其舞蹈特点是:人数众多,手连着手,肩并着肩,随着歌唱的节奏以脚踏地,即所谓 连袂踏歌 ,间以轻盈美妙的舞袖动作。
 民间风俗祭祀和寺院佛事舞蹈,随着隋唐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而有所发展。民间祭祀舞蹈,较为普遍的是巫术活动中的娱神舞,由巫人独舞,称作巫舞.在祈求神灵保佑而举行的迎神、送神或求雨等祭祀、祈祷活动中,都有巫人舞蹈。与前代相比,唐代巫舞的神秘气氛淡化,审美的色彩更加浓厚。
+ U/ d; w9 B, z" ~; e6 [8 D% E
  隋唐的寺院,承袭了南北朝时期常设女乐的风气。安国寺在佛事活动中表演的《四方菩萨蛮舞》,是突出的例子。

 

查看转载原址:http://bbs.nianw.com/viewthread.php?tid=6214&extra=page=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