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三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的
(2015-11-27 17:22:20)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口语交际”替代了“听话与说话”后,教师们对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为了解决教师们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困惑,应用活动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交互式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实践,总结出口语交际“三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是:三个步骤:第一步:创境孕情,激发兴趣。第二步:互动交流,言语实践。第三步:评价拓展,升华情感。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环节二:小组交流,生生互动;环节三:汇报交流,群体互动;环节四:巧引妙评,适度拓展。
[关键词]
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首次用“口语交际”替代了“听话与说话”。提法的改变,是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更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课程功能重新定位的产物”。提法及教材的变化,使教师们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在课型上,一些教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文明礼貌课、交际技巧传授课、习作指导课等,在教学活动中,交际偏离话题内容,课堂教学结构混乱,不能突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育思想的问题。二是教学模式问题。三是教学策略问题。
为此,构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时,有模式可依,有章可循。从教学设计的结构环节和课堂教学结构的运行环节,规范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效益。
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话题、情境、倾听、表达、互动。“话题”和“情境”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倾听、表达、互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内容核心要素的实现,关键在预设;教学活动核心要素的把握,关键在教学机智。
在模式研究实践中,以皮亚杰活动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交互式教学理论和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为依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行动的准绳。笔者对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运用介绍如下:
一、“三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了 “口语交际三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是:“三个步骤,四个环节”。 三个步骤:第一步:创境孕情,激发兴趣。第二步:互动交流,言语实践。第三步:评价拓展,升华情感。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环节二:小组交流,生生互动;环节三:汇报交流,群体互动;环节四:巧引妙评,适度拓展。
1、三个步骤的设计意图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创境孕情,激发兴趣。
(1)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话题互动交流的切入点,创设符合话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情境,是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能孕育学生的交际激情,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为实现言语交流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注意事项
创设话题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在创设情境时要遵循情境为内容服务,情境为兴趣服务,情境为效果服务的原则。情境要精心准备,精心选择,力求达到个个是精品。要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注意科学性和真实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规律、教育教学环境、生活实际。不要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主。情境是铺垫、渲染,不要费时太多,冲淡主题,要源于生活。设计时要考虑情境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学生参与激情太高,如何驾驭课堂,学生激情调动不起来,如何调整教学思路。
第二步:互动交流,言语实践。
(1)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时要使学生在话题情境的感召下,实现互动交流和倾听表达的言语实践活动。通过“小组互动”和“群体互动”实现人人参与言语实践的目的,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听辩、应对的能力。划分为两个环节,就是要达到面对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言语训练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对各小组的交际情况得到分享,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既感受成功,又分享喜悦。
(2)注意事项
互动交流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和言语交流的可能走向,多角度、多视野设计应变方案。力求达到学生的思维变化在自己的预设之中。面对课堂教学生成,要把握以训练学生言语表达和品德教育为目标,灵活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使课堂教学活动不偏离语言训练的主线,不误入课堂生成的陷阱。把握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课堂生成是否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二是课堂生成是否紧扣话题内容,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交际素养;三是课堂生成是否是在对话感知感悟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思维或疑难问题,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步:评价拓展,升华情感。
(1)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的言语实践,是围绕话题进行的思维实践活动,学生的交流思维发展是千姿百态的,教师要利用学生言语交流的闪光点、漂亮点、活跃点,通过评价牵引,实现互动为教学目标服务,并借此挖掘话题内涵,把话题交流与课文学习、习作练习、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语言、用语言的天地。
(2)注意事项
群体互动达到一定程度,要巧妙地进行课堂评价和适度拓展。小结评价的内容为:一是学生参与交际的情况;二是针对话题内容把学生在交际中获得的知识和情感进行升华;三是对交际行为和技巧进行适当指导;四是对言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导,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明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评价要重在推动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发展,突出工具性,体现人文性。
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要结合话题内容和教材编写要求,把口语交际与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适度拓展就是要把听说转化为读写,把讨论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拓展,使学生的言语实践得到巩固和加强,意志行为得到升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训练过程中,知识得以丰富,品德得到熏陶感染。
2.四个环节的应用策略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创设与话题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根据人教版国标实验教材话题训练的类型和要求,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创设话题情境。
(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利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处于生活情境的氛围中,能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利用生活情境一般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利用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有一次,有两位同学发生纠纷,我利用这一情境,作为口语交际话题,在课堂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结果既解决了问题,又训练了语言,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完成了教材中《劝说》这一教学内容。二是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观摩体验中,孕育交际欲望。再现就是让学生做游戏、搞活动、做表演等,使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再现。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时,先与体育教师协商,和他共同上一节体育课,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做游戏,接着我就开始上口语交际,这样学生因为有生活情境的再现,交流时,就能根据做游戏的体验,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三是走进生活情境。就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看、闻、问等方式体验生活,通过体验,积累交流的语言。我在教学《春天在哪里》前,安排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体验春天,教学时,采用多媒体再现春天景色,勾起学生记忆,用自己的语言畅谈春天。
(2)利用实物材料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利用实物材料或虚拟的“实物”材料,创设话题情境,能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一是利用实在实物。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教具,开展教学活动。一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教你一招》时,安排学生自己制作一件物品,教师自己也制作一件物品,教学时通过教师的示范介绍,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使课堂的交际活动高潮迭起,学生言犹未尽。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实物”情境。话题中有关于动植物和自然景观的内容,一般采用制作课件的方法,虚拟“实物”,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我在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就采用的这种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应用语言,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有想说的欲望。想象类话题,情境空洞,要激发学生思维,就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激发交际欲望。话题内容中有关讨论、辩论的话题,都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我在教学《身边的科学》时,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电脑旁边打电话,电脑为什么会发出一定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对身边科学的探究兴趣。
(4)利用课文内容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各个板块相互关联,交际话题紧扣阅读教学内容和综合性学习。利用教材知识情境,就是通过回忆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我在教学《讲名人故事》时,先要学生讲讲教材中的名人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讲自己收集的名人故事。
环节二: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这是学生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语言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设计的重点一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只有小组合作形式才有可能使交际的面和参与的度尽量扩大。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最佳,分组要遵循“组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要设置小组长、噪音控制员、小组汇报人等。二是任务驱动要明确,要找准交际互动的切入点。交流什么,怎么交流,交流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都要用亲切柔和的语言安排交流任务,交代学习任务时,切忌“浇灭”学生想说的激情。在教学《小小新闻发布会》时,教师对话题切入点发生争执,两位实验教师,一个用“新闻”切入,一个用“发布”切入,在反思时,用“新闻”切入的教师感到互动交流较为困难。用“发布”切入的教师感到互动比较容易。
环节三:汇报交流,群体互动
汇报交流是把小组交流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潮,设计时,一要考虑如何巧妙过渡;二要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辨识和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三要结合话题,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力争有效把握课堂生成。四要精心考虑并运用集体指导策略、变序教学策略、情感维护策略和评价策略,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内部组码、快速编码、准确发码、定向传码”的能力。教学时要把握动态生成,适时调控课堂。面对生成,教师要把握的原则是:一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表达热情;二是要把握情感主线;三是要把握教学目标;四是要把握价值取向。要巧妙嫁接,烘托高潮。针对教学中的语言交流情况和学生的情感变化,巧妙嫁接,采用延长教学时间、变序教学、改变教学方式等灵活处理。并要把握特征,针对实际,不要任意拔高要求。口语交际言语实践,是以交际为渠道,口语表达为途径,培养学生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强调的交际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口语言语实践活动。
环节四:巧引妙评,适度拓展。
从群体互动到课堂小结,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验,不要戛然而止,使学生没有回旋的余地。对交际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拓展要把握好度,不要漫无边际,要紧贴教材和课标要求。在拓展时要注意四个结合:一是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三是与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四是与品德养成有机结合。
二、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研究,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但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模式在不同的学段和不同的话题内容中,如何产生变式;二是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指导策略还不够完善;三是课堂生成的应对策略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进一步的实践验证中去探索、总结。
总体来说,建构“三步四环”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们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初步解决了课堂教学结构的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好教师们“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问题,还将经历一定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究,勇于实践,一定能开创口语交际教学新局面,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益。
三、口语交际“三步四环”教学模式例举
教学内容:人教版国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对象:风华小学三年级(农村孩子)。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流,基本能做到清楚明白地表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把握主要内容,基本能简要转述。
2、通过互动交流,准确应用语言,发展语言,开发思维。
3、通过交流,体验大自然的美和秋天的快乐。
教学重点:语言实践和开发思维。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师生观察秋天,参与秋天的劳动、活动、游戏等。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诗词、歌曲、图画等,教师把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教学流程:
步骤 |
环节 |
教 |
学 生 活 动 |
注意事项 |
第一 步 创境 孕情 激发兴趣 |
环节 一 创设 情境 激发 欲望 |
1、出示实物:风筝、梨、稻谷、玉米等 2、课件出示拍录的当地秋天的丰收情境、野外的情境和儿童游玩的情境等。 3、边看课件边用语言描述秋天景色,唤起学生对秋天观察的回忆,激发学生参与激情,师生之间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 |
1、观看实物、课件。 2、倾听、想像。边听边回忆观察秋天,参与秋天活动的经历。 |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体验秋天。 2、安排学生自带一样有关秋天的实物。 3、开课前孕情。用录音配乐播放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
第二 步 互动 交流 言语实践 |
环节 二 小组 交流 生生 互动 |
1、巧妙过渡,明确任务,小组交流。 2、参与交流活动,认真倾听小组交流,进行应用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指导。 3、收集小组交流的各项信息,为下步教学作好准备。 |
1、明白交流要求,准备交流。 2、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3、按照学习小组的约定,推荐代表汇报。 |
1、出示要求:用普通话与同伴说在秋天里看到的情境,自己做的事情,不明白的地方向同伴提出询问。 2、个别指导重点在不爱说话的学生。注意发现点滴成绩和进步。 |
环节 三 汇报 交流 群体 互动 |
1、观察各小组交流情况,准备进行群体互动。 2、简单评价小组交流情况,过渡到汇报交流,并明确汇报交流的注意事项。 3、小组汇报。每组汇报后,让学生质疑交流(质疑交流的重点是语言的运用与发展)。 4、在倾听中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
1、交流完毕的同学端正坐好。并思考汇报或补充的内容。 2、认真倾听,并就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3、参与语言行为的评价与争辩,初步了解语言交际的技巧。 |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激情和自尊,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快乐。课堂生成要把握实践语言和为话题服务的原则处理。 |
|
第三 步 评价拓展 升华情感 |
环节 四 巧引妙评 适度 拓展 |
1、全课小结评价并进行交际技巧指导。 2、拓展内容: ——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诗词,阅读描写秋天的文章,如教材中的《五花山》 ——收集描写秋天的歌曲。 ——画一画秋天 ——写一写秋天(每人必作,为习作做准备)。 |
1、参与评价并倾听技巧指导。 2、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拓展内容,并展示。 3、说秋天,画秋天,唱秋天,颂秋天,写秋天。 |
要让学生参与小结。保护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欲望。拓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完成作业。 |
参考文献:
1、彭小虎 王宗海.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双全.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
3、夏玉成.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特性
4、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89
6、王文彦
179
7、刘仁增.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8、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增刊
9、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
10、陈大伟
11、陈琦
1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13、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张淑娟.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四大原则.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5、廖蓉.“趣味视听说”小学语文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湖南师范大学16、纪 磊.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双向互动策略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
17、朱文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徐光荣.创设话题情境
形成互动交流. (省市参赛论文).
徐光荣.该不该打断.贵州教育.
2006.19.26
徐光荣.把握动态生成,形成互动交流.小学语文教学.200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