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浪潮之巅》

(2012-02-01 22:53:18)
标签:

浪潮之巅

分类: 大学/IT
去年8月我在深圳腾讯实习时,曾在电梯和厕所,遇到过一位看起来50多岁的男士,穿运动衣,短头黑白相间。有人告诉我,那就是吴军。想起在厕所与他相临“轻松”的情景,不禁莞尔。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某人很伟大,成就非凡不可亲近,你就想象一下他蹲马桶的样子。凡人凡事,尽皆一般。

伟大的人、伟大的公司,都并非一蹴而就。一部宏伟巨制的电影,它的每一帧画面也可能平淡无奇。读历史,就如追寻成长的轨迹,让人除却无尽的崇敬之外,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认识。《浪潮之巅》就是一部描述IT的长篇电影,也一部关于技术公司的的历史演义。

《浪潮之巅》描写了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众多引领技术发展浪潮的著名公司的兴衰历史,并试图从中总结规律。“近一百多来年,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书的描述的主要公司有:AT&T、IBM、苹果、英特尔、微软、思科、雅虎、惠普、摩托罗拉、Google。这些公司,无疑都是在各自领域的巨无霸,各自独立成章,颂说着各自非凡的历史。书中也描述了其他许多耳熟能详的公司,包括AMD、太阳、网景、诺基亚、3M、GE、eBay、亚马逊、戴尔、腾讯、Facebook等。这些公司或是市场的挑战者或追随着,或出尽风头,或转眼即逝,或风华正茂,或引领未来。在吴军的笔下,技术公司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犹如春秋战国时期众国分立,此征彼战,气势磅礴。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犹如国君和武将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决战千里。

不尽如此,书中还综合了几个有用的定律,对许多技术发展的现象进行了阐述。例如最有名的摩尔定律和反摩尔定律。作者也试图自己总结规律,例如“基因决定定律”、“70-20-10定律”等。这些定律不无道理,也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许多现象。 此外,作者就科技公司的商业运作进行了大致描述,包括风险投资、投资银行、商业模式等在科技公司创业及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科普性的介绍。我相信这些知识对于一位计算机专业人士来讲很有益处。

看完此书,我对美国的创业环境和教育又增了几分好感。令我羡慕的不仅仅是他们丰富的果实,也有他们开阔的土壤。我觉得,人类从诞生之今的所有发明中,近九成都集中在近200年,而这200年的发明中又有近九成诞生于美国,当然余下的一成也与中国几乎无关。现实近乎残忍!与引领浪潮的技术公司相比,中国的技术公司相形见拙。在书中有那么一提的中国技术公司中,华为为首,腾讯淘宝次之。我开始好奇作者为何轻视百度(事实上我一直轻视百度),不过待看完他在书中的解释,更加深了自己对百度的不屑。百度在中文搜索之外,一无是处。事实上即使在搜索技术领域,我也甚为怀疑它领先的程度。百度的竟价排名,搜索结果与广告不分彼此,以及无数的“牛皮癣”,让我越来越失去信心。

百度的问题,正是中国技术企业文化的普遍问题——追求的不是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金钱。有人批评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国企”,我也觉得大有道理。大似宣扬自己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的中国技术公司,往往让我反胃。对比而言,我对网易的印象最好,淘宝次之。在《浪潮之巅》书的最后,作者希望未来技术革命能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国。对比我甚为悲观。在中国,拥有良好的种子,却没有合适的水和土壤,这里注定长不出参天大树。我直觉,要初略改变现状至少也要50年,而我辈上下,是探索者、追逐者,更是“环保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