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孩子的情绪~(三岁娃叫人抓狂啊)

标签:
控制孩子情绪三岁孩育儿 |
在将近三岁的当口,淇淇变的越来越难控制,一不满足就大发脾气,好的时候晴空万里,鸟语花香,可能过几秒后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唉 软的不行来硬的,最终皆无效,全家束手无措,欲做撞墙状。。。网上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觉得很有用,分享一下给和我一样无奈的麻麻们:
http://s1/mw690/64838a61hcefdef180f00&690
原文地址:《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绪》2011/12/8群讲座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情感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提升方法: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能控制自己情绪,提高自己的交际技巧等
情商往往是决定命运的
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练,多点感情投资,我们也会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幼儿情绪的发展
婴儿期0-3岁,是某些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爱的情感对此时期儿童的发展及以后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情感剥夺实验,大家都听说过。早起母子分离,比如外出打工,孩子给爷爷奶奶抚养的。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哭闹,不高兴的时候就大哭大闹,父母看他,孩子对父母开始有敌意,过后又老缠着父母,注意父母的一举一动。看到他们要离开的样子就特别警觉,以哭闹而阻止父母离开。进入学校后,与同学合群差,犯错误挨批评时,表面上满不在乎,而且会反抗,要父母打或者严厉喝骂才会停止。老师批评也无所谓。这个时候,孩子的安全感是婴儿教育的重点。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人亲爱、尊敬、同情、好奇、羡慕等情绪都得到发展。
这个时候的情绪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外,还有对社会性要求,如对父母依恋、独立性需要的满足。情感特点是冲动性强,难以控制,情绪不稳定,常常是刚刚哭,马上又笑。
3-6岁的孩子情感特点是:社会行交往情感逐渐增加,情绪的产生往往与对成人的依恋和与伙伴们的交往有关。幼儿期孩子情绪仍然后婴儿期儿童的特点,冲动、难以控制,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景性强。但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主要是表现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状态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稳定性增强,冲动性家少,还不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孩子的高级情感开始发展。比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孩子会告状了,喜欢评价别的孩子
还会安抚别人
同情心和羞愧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很笼统的题目,因为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个性。不同的个性需要不同的指导方法,我们今天讲儿童情绪控制只能从一些大的方面来说,每个家长可以去对号入座,或者得以借鉴,同时,家长们还会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孩子的暴风骤雨或者扯皮耍赖。所以,不仅仅是听我说,我的话只是引子,还希望妈妈们参加讨论,献计献策,和其他妈妈们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
情绪放在第一讲,是因为情绪的控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和情绪会牵连在一起。那么孩子对情绪的控制就是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
1.
首先父母是榜样,你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这点很重要。如果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生气或者高兴时候的样子,你会很惊异地发现孩子的模样和你或者父亲很像,甚至举止都会很像。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掌控情绪的能力。这样,你就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告诉她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所以,当你和丈夫吵架的时候,或者与公婆等出现矛盾的时候,你如何处理,就直接影响了孩子如何处理和别人的冲突。还有自己购物的欲望,处理其他事情的时候,甚至处理你的钱时,孩子都看在眼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比如孩子因为要买个东西耍赖躺在地上哭闹,你可以看着他,不理睬他,直到他哭累为止。然后告诉他:耍赖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方式不能得逞。如果你真的需要,可以和父母谈,说说你为什么需要他。然后父母和你商量是不是真的要买。这样也教孩子学会延迟满足,不是想要什么,立即得到什么。能够很好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以后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有个经典实验——延迟满足实验,告诉一个班的小朋友,老师要出去10分钟,分给大家的巧克力不能吃,如果老师回来还没有吃的话,再奖励一块。这10分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孩子立即吃掉了;有的孩子玩一玩巧克力还是慢慢地吃掉了;有的孩子拿在手上玩,闻一闻,但不吃;有的孩子玩其他的东西,忽视不看巧克力;有的就盯着巧克力;有的孩子舔一舔,又包回去。后来跟踪调查,那些没有吃的大约30%的孩子最后都有不菲的成绩。
可见,控制自己的情绪的重要性。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父母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个性的培养,其次才是知识的积累。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吧。
0-6岁孩子个性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就包括了情绪的控制。
2.
当孩子出现各种情绪问题的时候,首先是父母要及时察觉。不要认为孩子只是会哭闹。哭闹有不同的涵义,比如焦虑、害怕、不安全感、疼痛等。为什么有些人有贪食症呢?就是因为小时候每当他们哭泣的时候,父母就以为她饿了,给她吃的,于是她认为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做父母要的要及时察觉,孩子不能说话的时候,要多方面看看,用温柔的语言多安慰孩子,而不是用焦虑的语言快速地说:“宝宝,怎么了,怎么了?”母亲的焦虑总是会很快地传递给孩子。孩子能说话了,可以问孩子:宝宝,为什么哭啊?是不是……?比如,妈妈要去上班,孩子会哭闹,是因为他不想和妈妈分离,这个时候用轻快地语调安抚孩子很重要,而且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上完班马上回家陪宝宝。”“宝宝会想妈妈,是吗?宝宝就看闹钟,短针指到这里了,妈妈就回来了。”
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控制孩子的情绪,也能教孩子怎么控制自己情绪,短针没指到地方,妈妈就不会回来,想妈妈了,就去看看针指导哪了。这样孩子心理有个预期,知道妈妈不会离开他,就得到安慰了。
有的孩子脾气大,经常会发脾气。这是因为他发脾气得到了好处,每次一发脾气,自己的要求就得到了满足。或者他发现,妈妈每次发脾气,爸爸都很听话,于是,他也依葫芦画瓢,果然有用。
不是常有人开玩笑说:“在家里,我儿子是一把手,老婆是二把手,我是三把手。”孩子发脾气就会得到关注,这样发展下去,想不发脾气都不行。所以,如果孩子无理取闹发脾气时,就要忽略他,并非常正定地告诉他:“吵闹没有用。有话好好说。”当孩子说:“我好好地跟你讲的时候,你又不理我。”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反省了,是不是常常忽略孩子的语言。久而久之,父母只要坚持,孩子就会丢掉坏脾气。很多时候,父母不能坚持,今天坚持了,明天又依孩子了,或者妈妈坚持,爸爸依孩子,容易让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或者开始学会察言观色,看人行事。所以有些家长也会说:“我家小子,不听我的,只听他妈的。”
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只知道哭,特别是些小女孩,喜欢哭着说话。做父母的,告诉孩子:“不要哭着说,我们呼口气,不哭的时候再说。”
有个妈妈说,孩子哭闹的时候,我有时冷处理,不理他,让他自己在哭,这一般是他没理的时候。如果是孩子受委屈的时候,就会拉起他的双手,耐心地听完他的诉说,然后再和他讲解道理。这样的方式就很好。
3.
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搞不过别人孩子的时候,父母最为焦虑。不少父母问了这个问题。能搞过别的孩子,父母大多不会说什么,最多说我这孩子太强妄了,甚至沾沾自喜,我这孩子以后不会吃亏。
与其说是孩子的焦虑,不如说是父母的焦虑。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殊不知,“吃亏是福”,这句老话是真理啊。当然,我们也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能让别的孩子伤害到我们的身体。孩子还太小,我们不宜用成人的眼光去教孩子在幼儿园里如何保护、争取玩具。如果是孩子带着玩具和其他小朋友玩,教会孩子要学会与其他孩子共享,可以和其他孩子商量怎样玩各自的玩具,是交换还是各玩各的。如果有孩子比较强妄,要抢自己的玩具,或者抢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自己先协商要回来,或者让父母去解决,但不要哭着告状。父母不是不能帮助协调问题,只是不要随意插手解决。
4.
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要先尊重他们。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作出无情的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地给予他们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还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令孩子自尊尽失,还会破坏亲子感情,更甚者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通过哪些活动提高孩子的情商?
1.毅力。刘亦婷母亲常和小婷婷玩毅力游戏,比如冬天握冰,看谁握的时间长。教做坚持做一样家务,这件家务就归属孩子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毅力。双休日带孩子去爬山,锻炼孩子的毅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
2.说服力。家庭内部搞一些辩论赛,孩子小可以就简单的问题进行辩论,或者就孩子的需要进行辩论。比如讨论能否买某个玩具,孩子能说服自己,就买,不能说服就不买。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也教会孩子如何说理,而不是蛮干。
3.合作精神。母子合作做家务,或者母子各出一只手共同折纸。教育孩子与其他孩子合作,一起做一件事。
4.反应力。很多手上的游戏,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反应力。比如,手指歌,记得以前听过,大拇指怎么的,小拇指怎么的。还有玩“打手”游戏,轮流把手放在另一个人的手背上,那个人翻手打覆盖在手背上的手,看谁能躲掉。还有,相反的概念,叫起立就坐下,叫坐下就起立,全家可以一起玩这个游戏。
5.理解力。一家人一起看电影,看完后来讨论电影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这个比较适合大一些的孩子,比如上学的孩子,或者可以和孩子讨论动画片里的角色,这样小点的孩子,也能说出一二来。
6.个人意识。搞个家庭自我表扬赛,看谁把自己夸得最厉害,而且要有“抢说”的环节,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而是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当孩子学业有进步或其它表现良好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度的赞美,以此来鼓励孩子,令他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7.培养孩子的自知。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父母每日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8.培养孩子应变能力。看谁演得好,创造几个环境让孩子来表演,以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不仅孩子可以参与,父母也同样可以参与。
9.培养孩子表达力。让孩子复述刚看完的电视或者讲故事。
10.培养孩子想象力。可以给几个人物,然后来编故事,或者做故事接龙。
总而言之,孩子情绪情感的培养,有赖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有赖于父母的耐心指点,有赖于父母自身良好的榜样。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