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结构创新—小标题
小标题式:即把文章内容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设置一个别致的、能够统率和凸现本节内容的小标题,它能合理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和谐地组成文章的格局,显豁地表现文章的思路,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尽快把握文章的精粹。如作文《就这样的感动》一文中有三个小标题:忆往日、论今日、谈此时。小作者以对称、排比的小标题提示了文章三部分的内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文意贯通。再如作文《撒谎者》分设了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三个小故事。三个题目是:真诚的谎言;无奈的谎言;高尚的谎言。三个小标题前后关联,自然过渡,非常巧妙。
怎样拟制好各个部分的标题?
一、运用小标题的几个要求
1、数量要求 作为考场作文,小标题不能超过4个,就在2、3、4这几个层次内选择。
2、表达要求 一要围绕作文题、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去拟制,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二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精练、严密、生动,既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又要前后照应、彼此协调,既要符合文章具体内容,又要保持文体色彩。
3、排列要求排列必须有序,或并列,或先后,或主次,或层进。几个小标题谁在前,谁在后,要认真斟酌敲定。
二、选择何种类型的小标题
从小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序数式 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非语言的小标题,如文面上出现的一、二、三、四;A、B、C、D等。它们没有语言含义,其功能只能划段切块。
2、内容式 这种小标题用概括的语言点示了本段的内容,便于读者跳读。如说明文《珍珠》的三个小标题:天然珍珠的形成,人工养殖珍珠,珍珠的用途。它们之间表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3、主题式 小标题概括了段的内容,且抽象出了段所表达的中心。如习作《人间自有真情在》用了“浓浓的亲情”、“醇醇的友情”、“深深的师情”、“暖暖的人间情”四个小标题。这四个小标题不仅表现出了全文写作的线索——“感情”,而且突现了全文的主题——记叙“情”,歌颂“情”,赞美“情”。
4、情节式读者能够从小标题上窥见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习作《新交》写了小作者交朋友的经过。作文中的小标题是:“初交”、“考验”、“冲突”、“挚友”,明显地突现了故事的情节。
5、镜头式它巧妙撷取生活中的小镜头,设置出一种能充当全文的结构线索。如有篇中考作文《复习生活剪影》拟制了这样的小标题:清晨的闹钟声——数学课上的鼾声——晚自习的笑声。
此外还有情景式、论点式、引用式、比喻式等等。
三、标题的语言小标题应当简洁、活泼,可以用词 、短语、句子充当,可以利用标点符号作表达的辅助手段,可以运用双关、比喻、引用、对举、警策等多种手法。在考场上拟题小标题,可先确定它的式样,再从语言的角度增、删、换,适可而止。
文章加小标题,实际上是一种化整为零法。这么一分解,文章写起来更容易;写出来的文章,主旨更鲜明,层次更清楚。800字的文章,一般来说,加三个小标题为宜。因为再多,每一部分文字太少,相关意思也难以表达明白。小标题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承接关系,这需要根据所写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借鉴三部曲 巧拟小标题
小标题式构思在近年的中考作文中,逐渐受到了考生的青睐。这种构思方法既能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明晰,呈现轻灵、匀称的结构美,又能勾连文意、提示情感,呈现显豁、别致的内容美。那么怎样把小标题写得妥帖、新颖呢?我以为可以从文学作品“三部曲”的命名方式里获取灵感。
一、借鉴三部曲篇名拟制形式的多样性。
1、时间串联式。大文豪高尔基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或于一生之中,或在一年以内,以时间为序剪辑分布。循此,就有表现师生之情的习作,拟出小标题“晨练”、“午睡”、“晚自习”,在一天之中剪辑出三个时间点的片段,以点写面表现师生间的关爱。
2、空间排列式。法国作家左拉有“三个城市”三部曲:《鲁尔德》、《罗马》、《巴黎》,意大利作家但丁有“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在空间的转换中组织材料。循此,有考生写话题作文“压力”,用了“教室”、“寝室”、“办公室”三个小标题,反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沉重的精神压力。
3、镜头组接式。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有“自传体”三部曲:《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无鸟的夏天》。三个篇名,如电影分镜头,画面感很强。循此,有一位同学写《秋》,用了三个小标题:蔚蓝的天空、高飞的小鸟、金黄的树叶。抓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描绘出绚烂多彩的秋之美景。
4、物象组合式。巴金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黄谷柳有“虾球传”三部曲:《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通过物象的组合点明线索强化主旨。循此,湖北一学生写作文《在寻求的日子里》,分拟小标题:萌芽、新叶、花蕾、青果,撷取物象,运用比喻,描绘出自己“寻求”的种种画面,体现出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5、情感(思想)连缀式。茅盾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表现大革命失败后主人公苦闷彷徨的心情。循此,陕西一考生以《读〈唐宋诗词选〉我真痴迷》为文题,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分别描述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怒发冲冠,凭栏处……”(岳飞)、“寻寻觅觅……”(李清照)、“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等四首诗词后的情感起伏,揭示自己痴迷唐宋诗词的内在动因。
二、借鉴三部曲篇名拟制语言的艺术性。
1、整齐美。作家李满天有“水向东流”三部曲:《水向东流》《水流千转》《水归大海》,每题四字,都由“水”字领起,富于整齐之美。江苏盐城一考生写作文《木椅情深》,三个小标题:我哭了、我睡着了、我笑了,工整简明,勾勒出“我”由苦恼到奋斗再到成功的心路历程。
2、修辞美。作家杨沫有“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篇名运用比喻手法,文采飞扬。循此,有一个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作文分设三个小标题:“童年是一首诗”、“青年是一场梦”、“老年夕阳红”,新鲜别致的比喻格小标题,使得该文脱颖而出,卓尔不群。
3、含蓄美。作家李乔有“欢乐的金沙江”三部曲:《醒来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寓情思于形象,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循此,湖北有一学生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分别用“多边形”、“正方形”、“圆形”为小标题,由没有围墙的“多边形”,写到有模有样的“正方形”,再到师生共建绿色操场的“圆形”,含蓄深情地表达对母校、恩师的感谢。
作文学拟小标题
文章的小标题,可以说是作者的“写作提纲”,同时也是给读者安排的“阅读提要”。
小标题和文章题目的关系,犹如一棵大树的枝叶和主干的关系。文章题目是揭示、概括文旨的,而小标题则是根据文章题目分解开来的若干个相应的词语。例如,有个同学姓曾,可同学们都说他姓“牛”,他以《我“牛”不》为题,用了三个小标题(三个典型事例):“爱穿牛仔服”、“爱发牛脾气”、“爱钻牛角尖”——“牛”气十足地把自己“牛”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小标题和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既是各自独立的部分,又是环环相扣、密切相关共同构成的整体。例如写《灾区人民的心声》一文,按时间顺序,提纲可拟为“暴雨倾盆”、“奋勇抗灾”、“重建家园”这样一个过程,表现出“洪水无情人有情”的灾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小标题的拟法:可利用小标题显示文段内容,如上述例一、二;或利用小标题提示说明中心,如例一;或利用小标题标明文章的说明顺序,如例二。
运用小标题的好处是,可以节省部分与部分之间过渡性的段落或语句,使行文简洁、明了;文脉清晰,使行文层次一目了然,且能呈现出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
下面介绍一篇运用小标题写作的优秀作文。
我是“调味品”
我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也是家庭生活中“甜酸苦辣”集于一身的“调味品”。
甜
我的嘴特别甜。有客人来我家,我总是先亲切地招呼,然后又拿糖,又沏茶,还嘘寒问暖。客人总是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夸我嘴真甜。
去年秋天,我家掰完玉米,装好了袋,可就是找不到车子运,爸妈急得够呛。这时,我看到张大叔正在不远处装车。我灵机一动,走了过去,把手中的矿泉水递给大叔,亲热地说:“大叔,您真够辛苦的。您看,俺家玉米掰完了,正等车运呢。好大叔,您帮帮忙,给俺家运一趟吧。”这几句话真管用,张大叔不一会儿就把家用三轮车开到了我家的地头。爸爸妈妈都夸我这个甜嘴子会说话,能办事。
酸
我有时候说话爱用文言词语,爸爸常打趣说我吃了半瓶醋,妈妈则夸我说话幽默。前几天,妈妈不知为啥和爸爸怄气,我得想法儿调解一下。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您沉默寡言,和爸别别扭扭,真乃不智之举也。想当初,您患病住院,爸悉心护理,您说过,入院时,爸乃肥牛也,出院时,爸乃瘦猴也……”妈妈被我逗笑了:“你这酸丫头,躲远点儿。”
我这酸劲儿还真派用场,嘿,很快,爸爸妈妈和好了。
苦
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用三轮车拉着两桶肥料往责任田里送。又恶心,又流汗,干这活儿苦不苦?这有啥办法,爸爸上班,妈妈浇麦,这活儿就得我干。钻进玉米地里掰玉米,玉米叶割得脸上、脖子上都是小血口子,汗水浸得火辣辣地疼;口干得冒烟儿,胳膊、手腕又酸又疼;脸像搽了黑油,脏兮兮的,这活儿苦不苦?当然苦!但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我愿意吃这个苦。
辣
我嫉恶如仇,看到不公平的事就会义愤填膺、挺身而出。今年,爸爸干了一年的瓦工,应拿工资7000多元,可工头仅给3000元。爸爸去找工头,我也跟去了。包工头推三阻四,我可不干了。我说:“李叔叔,你什么话也甭说了,这钱你给不给吧?我学过法律,你不给,我们可以上法院告你!”说完,我拉起爸爸就走。临走,我又说:“就等你明天晚上回话!”第二天,包工头如数将钱送上门,他说:“小侄女可真够厉害的,脾气像个小辣椒!”
这就是我,家里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残缺之美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追求完美,崇尚完美无缺,但我认为,残缺也不失为一种美,而且这种美,更有其独特魅力。
古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古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一个中秋的夜晚,因思念他远方的弟弟而创作的。苏轼与他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俩整天形影不离,感情非常深厚,可是长大后他们各奔东西,难以相聚。中秋之夜,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伤感地想:“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何偏偏要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呢?”但他转念一想,世上本来就有悲又有欢,有离又有合,就如天上的月儿一样,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哪有十全十美的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么一轮明月。这首佳作不正是折射人世间的残缺美吗?难道我们能不为残缺美而为之感叹吗?
维纳斯
19世纪初被发掘出来的艺术雕像——维纳斯,是失去双臂的形象,但她那纯洁高雅的神态,依然让世人倾倒。许多艺术家曾设想弥补这种缺憾,设计过无数种双臂造型,可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越“残缺”的美感。这不正是维纳斯的缺憾成了她无与伦比的残缺美吗?难道我们能不为这残缺的美而赞叹吗?
海伦·凯勒
20世纪,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个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残疾女子,她就是海伦·凯勒。然而正是这么一位生命残缺的弱者,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斯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还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一个世纪,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当我们读到她的著作时,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她那残缺的生命所绽放出的美而赞叹吗?
啊!残缺,你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美得让人陶醉,我为你赞叹!
这两篇作文不论从题材还是写法方面都属于创新之列。
首先,两位小作者都没有模仿,没有跟着别人写。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之美》。有小朋友说写“音乐之美”,于是,大家模仿着跟着写“画图之美”、“书法之美”、“舞蹈之美”。甚至有人更会模仿,你写“音乐之美”,我就写“唱歌之美”。而朱圣基小朋友没有模仿,而是异想天开,想到“残缺之美”。是啊,残缺不也是一种美吗?读这样的作文确实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且,在写作上他也不模仿别人的写法,有所创新。文章三个小标题分列,段落清楚,层次分明,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新颖写法。
当然,创新需要底蕴,那就是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全面的知识。小作者如果缺乏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没有对“古诗”、“维纳斯”、“海伦·凯勒”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显然是无法创新的。
最后,两位小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单一,即他们的思路非常开阔,非常活跃。既然有“残缺之美”,那么有没有“奇迹之美”,“想像之美”,“孤独之美”,“失败之美”?既然有“喝牛奶也是乐趣”,那么是否“睡觉也是乐趣”,“遥望星空也是乐趣”,“挨老师批评也是乐趣”,“迷路也是乐趣”,“做梦也是乐趣”呢?思路一打开,思维一活跃,创新也就能做到了。
作文的魅力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作文。
作文巧拟小标题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的确,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标题的作用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阅读者的注意,传递出一种精准的信息。而小标题是段落中最精练最集中的特殊的概括形式,拟别具一格的小标题,不但提纲挈领,还能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一、明确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但有些考生不懂得处理写作内容,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而拟小标题就能使写作内容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试看《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在巧置题记,明确主旨后拟了三个凝练的小标题:“戴个有色眼镜”、“太阳也有黑子”、“自摘的果子甜”。这三个小标题明确地交代了文章就是从感情影响判断、美玉也有瑕、偏爱成了当局者迷这三方面分散而集中地佐证了大标题所涉的观点。再看《择善而从》,文章开始提出观点后就鲜明地亮出三个小标题:“项羽之死”、“马谡之死”和“桓公之死”,这三个小标题清晰明了地交代了文章利用三则历史故事来演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小标题引领下又讲述了这三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说明项羽、马谡、齐桓公均是“固执己见”之人,因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走向末路,从反面来论证“择善而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增大文章张力
写作时,考生会就题目的信息想到许多材料,拟小标题可以使组材更富跳跃性,灵活性,便于跨度大的思维时空转换。在记叙文中更有利于叙述重叠错综的故事和处理纵横交错的文章结构,使行文更简洁。在议论文、散文、杂感等体裁的文章中,可以让作者驰骋想象的空间,纵横捭阖,使文章更荡气回肠。
请看《爹和亲家公的生意》,这是一篇简练明快的记叙文。文章通过贩牛、卖羊、卖驴三则故事含蓄地探讨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话题的,这三则故事时间跨度较大(夏日中午—春节将至—时值暮春),人物情感变化大。于是作者巧拟了三个小标题:“贩牛记”、“卖羊记”、“咋卖驴”。可贵的是,这三个小标题的运用,免去了过多的不必要的背景交代,免去了拖沓繁冗的叙述,让文章既富跳跃性又简洁明了。再看《三原色》,这是一篇清新灵活的散文。本文作者博闻强记,引证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文章主体部份选取了梵高、李白、鲁迅这三个身份、性情、国籍及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的人物,可谓时空跨度极大,跳跃性极强。于是采用冠以灵活的小标题(“不灭之火——文森特?梵高”、“随性之风——李白”、“宁静之水——鲁迅”)的形式,以便于驰骋想象,拓展思维,增加跳跃和纵深感,让行文洒脱,开合自如,使“红、黄、蓝”这“三原色”各蕴含的深意更展露无遗。
总的来说,小标题的使用让文章开合自如,更有张力。
三、增强行文气势
写作中运用排比能起到内容集中,叙事透辟、长于抒情的作用。而在行文中巧拟排比式小标题能让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自然会生色不少。
佳作《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文章主体部份以四个小标题引领:“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这四个小标题,单独成比喻,组合为排比。其行文仿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以时间为序顺势铺开,不仅条分缕析的显示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层层深入地提示了文章的主题。如此给人以凝练隽永、气势磅礴之美感的小标题,谁看了能不喜欢?这应该是本文被评为一类卷的原因之一吧。《语言,人类的骄傲》,文章主体部份以三个小标题引领:“语言,沟通感情”、“语言,沟通文化”、“语言,沟通现在与未来”。这三个小标题展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态势——由人际关系进一步深入到文化层次继而更上升到广阔时空领域去探讨“语言与沟通”的关系。这鞭辟入里、如同剥笋的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更让行文节奏明快、有势如破竹之感。
四、增添诗意情韵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让其打上高分,这是每位考生在写作上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文章就一定有特色,有亮点。
请看佳作《人生三部曲》,作者借用了三个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凤头、猪肚、豹尾。作者并不刻意哗众取宠,玩弄写作技巧,而是以这三个极富诗意的小标题作为灵感的契机充分调动其丰厚的人文积淀,从记忆中提取出三个典型人物(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和他们的典型事迹,而这三个小标题精准的引用既凸显了人物的精髓又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诗意情韵,读起来意味盎然。再看《空白中的独舞》,三个小标题“茶:引恬淡上了心间”、“画:一片空白引情来”、“人:空白在心中”诗情画意灵动,从品茶、绘画、人生三个层面,在中西对比中生动而深刻地诠释“留一点空白”的内涵,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读来正如品茶,不管是浅尝,还是细品,均令人感觉回味无穷、余韵悠长。
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布局是写作追求的另一种境界,而巧用诗词、雅句作为小标题能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五、彰显写作结构
作文明晰的结构能让文章一目了然,也能让评卷老师从纷繁的试卷中暂得解脱,所以聪明的考生常常以拟小标题的方式把所写内容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以彰纲目、显结构。
《归宿》,是一篇满分的记叙文。围绕“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文章没有采用议论文枯燥的说理,而是在“骄傲”、“希望”、“疑惑”、“恐惧”、“煎熬”、“矛盾”、“逃避”、“起舞”、“尾声”九个小标题引领下给我们讲述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一只美丽的左翅残疾的天鹅,背负着全族的期望——带领全族迁徙,这沉甸甸的寄托,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一个严寒的冬天,选择了以死逃避。故事是对话题最好诠释,而这些小标题有机地展示了小天鹅的心路历程,使得文章条分缕析、环环紧扣,这样的文章怎能不得满分? 《“亚洲飞人”的奇迹》,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散文。作者选取了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这一热点素材,运用独特构思,以三个小标题“奇迹的诞生”“奇迹的背后”“奇迹的思考”统领全篇,使得全文结构井然有序,层层深入,全面透彻地论述了“出人意料,情理之中”这一话题。
可见,巧拟小标题在记叙文中更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历程,结构的完整;在议论文、散文中使得思路清晰,步步深入,更具说服力。
六、剖析文章主题
所谓“深刻”就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巧拟小标题就能剖析文题,达到抽丝剥茧的效果。
《稳中求胜》,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明确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亮出三个小标题:“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这小标题标示了文章是从“远大志向”“经历磨难”“没有私欲”这三个分论点来剖析主题的,更为可贵的是它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按逻辑纵向钻透地进行开掘。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下》,是一篇有深入浅出的散文。作者由贝克特的回答切入,引出了自己对“戈多”的个性化理解:“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然后亮出小标题“戈多是信念”、“戈多是理想”、“戈多还是道德”,分三个段落剖析“戈多”的象征意义,不仅使条理显得十分清晰,而且避免了“戈多”意义的虚无化和空泛化,让文章的主题思想更有深度。
高考作文历来被誉为半壁江山,如能在写作中掌握一定的技法,会让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而巧拟小标题就可以成就作文的一大亮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