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产生的负面反拨效应表现及因素透析

标签:
教育语言点英语高考效应校园 |
分类: 学习指导 |
http://s1/small/6376da85t734319a31660&690
我推荐的家教辅导机构[优胜教育]
一、反拨效应及负面反拨效应
Hughesm把测试对教与学带来的影响定义为反拨效应(washback),随着20世纪90年代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全面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比预见的更复杂,反拨效应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测试本身,同时也影响到师生、家长对考试的观念,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形式、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Bachman和Palmer指出语言测试不但直接影响受试者和测试者,还逐步间接影响与受试者相关的多种人群,并影响教育体系和整个社会。根据测试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并有效地完成课程纲要,反拨效应可分为正面反拨效应(positive washback)和负面反拨效应(negative washback),两者带来的影响截然相反。邹申认为正面效应对课程的完善、教材或教法的更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负面效应不仅对教与学起不到推动作用,而且还可能会使教与学走入歧途。
在我国一系列的考试中,高考英语测试调动了青少年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我国中学生的外语素养,选拔优秀的英语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国高考包括高考英语测试采用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由一次考试定学生终身,在有限的时间和固定的试题设计中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实引起了诸多负面反拨效应。
二、英语高考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表现
Alderson和Hamp-Lyons研究发现,测试会对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别的反拨效应,但总体而言,英语高考测试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反拨效应普遍存在。
(一)负面反拨效应在教师教学上的表现
1 教学目标的脱离
目前英语教学紧紧以考试为中心,以在各种考试中获得高分为唯一目的和终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语言点的讲解和读写这两项技能的训练,这是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背离的。在高中阶段大型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就基本定格在做题和讲解,尤其是对语言点的巩固,高考英语来临前的几个月或一学期也会采取此类模式,这种应试教学最终导致教师对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与脱离。
2 教学内容的失衡
牛津高中英语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and usage,word power,task,project,self-assessment等7个板块,每个单元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和为学生设计的课外活动内容,涉及到的技能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在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思想指导下,部分教师会对与考试相关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如welcome to theunit板块作为对本单元话题的导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图片等引出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话题,相关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开放性的,容易引发讨论,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后面的一系列活动做好铺垫,然而在现实操作中,部分教师会将计划一课时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压缩为半课时。
3 教学形式的单一
英语教学内容中对语言点的讲授偏重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英语教学课堂给人的感觉是“词汇课”、“语法课”、“阅读课”这几类课型的简单叠加,缺乏厚度。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语言上整体意义的把握,而是侧重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讲解和训练,多运用单纯句法训练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的训练和语法准确度的提高。并且,在各种大小考试的压力下,教师对特定的考试题型反复操练,造成题海战术盛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适合高中阶段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辩论、短剧、表演采访等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偶尔尝试的新鲜物品。
(二)负面反拨效应在学生学习上的表现
1 学习观念的偏倚
通过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得到英语学习以外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是一个普遍认识,但是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并且在时间和考试的压力之下,这一愿望及目标被应付考试而搁置一边。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获得一门语言知识,形成了英语学习以获得高分为最终目标的思想。
2 学习重点的偏离
为了在测试中获得高分,学生更专注于研究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和题型,集中体现于研习语法,词汇背诵,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应试策略的巩固,反复模拟训练,忽略对知识系统的整体掌握和大纲规定的从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压力之下,学生分身乏术,鲜有时间接触语言丰富,蕴含文学价值的优秀英文名著。侧重于研究考试内容和题型会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从而忽略英语学习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
3 口语表达的弱化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评价的手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评价停留在各种形式的测验包括高考上,测试内容侧重于检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虽然目前部分省市增加了高考英语口试,但其仅作为学生的入学参考,分数不计入高考总分。在高考测试体系中,口试的地位远不及笔试。高考英语以检测语言点为主的笔试以及处于的弱势地位的口试都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语法至上”的观念,使学生缺乏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意识,导致“高分低能”以及“哑巴”英语现象日益突出,学生开口机会少,不愿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长此以往造成不敢说英语,而越不说就越不会说,恶性循环,形成一种宁可不说也不愿说错的心理。
三、高考英语测试形成负面反拨效应的因素透析
(一)高考英语测试的性质影响
Bailcy认为一个测试的性质将首先影响参与者对其教学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从而影响教学和学习的结果。刘润清将测试按照目的分为成绩测试、水平测试和语言天赋测试三大类。作为一种成绩测试,高考英语发挥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功能。但在学校内部,高考成绩不但是评定学生的指标之一,更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并且其重要性不断得到强化。由此,教师和学生只能屈从于测试,教和学的过程以英语测试为中心。
(二)为保证考试高信度的因素影响
Hughes谈到虽然无信度的测试必无效度可言,但有信度的试题未必就有效度。语言测试难以达到既取得信度又取得效度的双重利好结果,主观题效度高,但信度却较低,因为对主观题的评分需要阅卷人主观上的判断,这样评出来的成绩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客观题信度高,效度却较低。英语高考作为大型语言测试,为了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测试的方式多采用客观题型,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观题所占比例低于客观题。因此,测试题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从而导致英语高考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造成学生忽视听说技能的锻炼、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自古以来的考试传统影响
中国人才的推选经历了汉代的察举制,曹魏时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举制度等,这些制度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选拔制度,其特有的选拔功能,对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中国古代选拔考试的成绩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和个人命运。一个人能通过选拔也就意味着能走上仕途,得到较高的俸禄,获得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因此通过考试获取功名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理想追求,
“学而优则仕”就诠释了这一现象。当今的高考虽与古代考试的选拔目的不一,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使其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为我国各条工作战线输入高层次高学历的劳动者。但不可否认,现今高考和古代考试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都可以为实现个人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个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英语在高考各科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考生要在高考中略胜一筹,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英语考试获得高分是关键。因此,这样的心态容易导致功利目的,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教师不得不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高分而进行应试教学,从而在英语教和学的过程中被动的吸收了测试的实用目的而忽视测试本该有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我们应该看到高考英语所起到过积极的反拨作用和巨大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高考英语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对高考英语做出进一步的深入改革,使其引导教学重心转向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对考试理念和考试制度做出改革,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得到实施。由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高考英语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并且分析其造成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使高考英语正确的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http://img.users.51.la/351956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