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历史街区名园卧虎藏龙之地,怡园曲园听枫园鹤园等主人经常互相串门拜访,苏州绣园的前生是讴园,是清末词人郑火焯的寓所。绣园历经三代园主,后改为"庞氏居思义庄"。现在的绣园经修复已经转手私人居住,从讴园到庞氏居思义庄再到绣园如今的名字。
绣园之所以用"绣"字来命名,还在于它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被人们称誉为"针神"的苏绣大师沈寿曾在此园教授过绣技,创立于传世的"仿真绣"针法。沈寿原名"沈云芝",慈禧七十大寿时献过寿屏,慈禧见了十分欣喜,称之"真乃针神也。"后慈禧分赠"福""寿"二字给了余觉沈云芝夫妻俩,沈云芝后来改名为了"寿"。
我误入绣园的时候,是2010年秋天的下午,位于马医科巷东端的绣园大门开着,我路过正好随身带了相机,心中便暗喜。当走进绣墨堂时,看门人说不能拍照,我就将计就计答应了。到了花园我才偷偷摸摸地拿出了做案工具,乘看门人大意拍了几十来张,待了十来分钟,也算意外收获。
绣墨堂是没拍到,但花园欣赏到了。如果硬要拍绣墨堂,那花园就没机会拍到了,关键要取舍。绣园花园才七八百平方米,可谓弹丸之地。就在这弹丸之地,造就了有山有水有亭的环境氛围。园中水池不大,却有三峰耸立于水中央,比喻为三仙山,大有移天缩地之感!
园不大却见形态各异的亭子,长廊串起,芭蕉叶从廊内探出,点点绿意葱茏。廊中筑壁山,贴墙立意,植物爬上了墙,细节处见匠心独具。花园景物虚实相衬托,营造出了以小见大的空间组合感。
时间有限,否则还可以感悟更多的景色和想象!绣园中也有一座石板拱桥,桥两侧有花纹图案,架设在湖石假山两岸,水在桥下似乎有源头,形成小桥流水的实际体会。旁边还摆放了一盆景,园主人极富闲情雅致。转过一头,望另一头,又产生了移步换景的视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