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论述—运用弗莱明-蒙代尔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标签:
杂谈 |
分类: 西方经济学 |
弗莱明-蒙代尔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1)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上图中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交于某点E,且BP曲线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当IS曲线右移至IS’时,它与LM曲线相交于新的一点E’,该点位于BP曲线之上。由于IS曲线右移引起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利率必然上升。一方面,收入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进而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BP曲线的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位于BP曲线上方的E’点所对应的利率将吸引足够外资流入,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市场上将出现本币供不应求,本币出现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为稳定汇率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向外汇市场注入本币以买进外币。这样,一方面是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至IS、LM和BP曲线重新相交于E’’。而在此过程中,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因此,此时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产出最终增加至Y’’。
此外,如果资本是完全自由流动的,那么BP将为水平线,此时以上基本分析不受影响,但产出增加幅度更大。
(2)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http://s5/middle/6482f00cgb0f64cf2b8e4&690
在上图中,LM、IS和BP线交于E点。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并与IS曲线交于E’。由于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这会引起资本外流;同时,由于利率下降使国内投资增加并进而使收入增加,进口随之增加。这都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并对本国货币产生贬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下,为了保证汇率稳定,政府需要出售外汇买进本国货币,以抵消贬值压力,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直至LM线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
http://s6/middle/6482f00cgb0f654b20495&690
在上图中,资本并非完全自由流动,政府增加财政开支,使IS曲线向右平移至IS’,与LM线相交于E'点。收入的增加虽然增加进口并进而产生了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但是也使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这使得利率上升,外资流入,且外资的流入将足以抵消进口增加的国际收支失衡压力并最终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本币升值和BP曲线向上移动。本币升值导致竞争力减弱,IS曲线将会向左方平移至IS’’。如果此时资本并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那么IS曲线将不会回复到原先的水平,因此财政政策仍然有效,但其效果被削弱了。
但如果资本完全流动,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的本国利率的上升将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造成的竞争力减弱将使IS曲线迅速向左移动,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迅速下降,直至国内利率水平回复到国际利率水平,此时IS曲线刚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4)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