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论述—说明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利用AD-AS模型解释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标签:
杂谈 |
分类: 西方经济学 |
总需求曲线反映了均衡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反向变动关系。
在不同物价水平下LM曲线和IS曲线的一系列交点所对应的产出与相应的物价水平描绘了总需求曲线,因而可以按如下方式得出总需求曲线:http://s8/middle/6482f00cgb0d03e97a647&690
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的变化将改变LM曲线的位置。在上图中,当价格为P0、P1和P2时,LM曲线分别为LM0、LM1和LM2,相应的与IS曲线交点所决定的均衡产出水平则分别为Y0、Y1和Y2。各价格水平及其相对应的均衡产出水平的对应关系即为总需求曲线。
由于物价水平的下降将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因而此时货币市场会出现过度供给,这导致货币持有者对“债券”需求量的增加,在一般情况下这会进一步引起债券价格的上升即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的下降又会进一步提高投资需求量,而投资的增加会通过乘数作用增加均衡的产出水平,即价格水平与均衡产出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即在一般情况下,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影响总需求斜率大小的,有以下四个因素:
(1)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较小意味着对于同一价格变化幅度,利率必须有较大变化才能导致货币需求量发生所需的变化以便重新实现货币市场均衡,而这意味着投资需求也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动,产出量也随之会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利率敏感度越高则总需求曲线越陡峭,反之,利率敏感度越低,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
(2)货币需求的收入敏感度。在货币供给量给定的前提下,当物价变动使得实际货币余额变动进而导致货币市场供求不等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均衡收入水平来改变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从而使货币市场重新实现均衡。较小的货币需求的收入敏感度意味着物价水平提高时需要均衡产出水平有较大下降才能重新实现货币市场均衡,因此此时总需求曲线较为平坦;反之,如果货币需求的收入敏感度较高,则总需求曲线较为陡峭。
(3)支出的利率敏感度
支出的利率敏感度主要是指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对于货币市场上由一定物价水平变动造成的利率变动,较高的支出的利率敏感程度意味着投资需求会有较大变化,因而均衡产出也会相应产生较大变动,此时,总需求曲线较为平坦,反之,总需求曲线则较陡峭。
(4)支出的收入敏感度
支出的收入敏感度则是指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支出的收入敏感度意味着对于价格变动引起的给定的收入变化(如因投资需求变动导致的收入变化),将因乘数较大而得到更多的扩大,因而此时总需求曲线较为平坦,反之,则较为陡峭。
受货币需求利率敏感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度的影响,存在两种总需求曲线的极端情况:
(1)古典主义的总需求曲线。这对应着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为0及投资利率敏感度为无穷大的情形。0货币需求利率敏感度意味着物价微小变动所导致的货币市场失衡必须通过极大幅度的利率水平的变动来调整。而投资利率敏感度无限大则意味着对于微小的利率变动,投资需求进而均衡产出水平将出现极大变化,这两者都意味着微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导致均衡产出的极大变化。此时AD曲线将是比较平坦的。但是,投资的增加将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在货币供给量给定的条件下,给定物价下降所导致的投资需求,总需求的扩张必受限制,因此AD曲线也不是一条水平线。实际上,此时的AD曲线对应着货币主义的数量公式,并表现为Y=(M/P)/K,其中,K为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
(2)垂直的总需求曲线,这对应着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无限大及投资的利率敏感度为0的情形。无限大的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意味着对于给定物价变动所造成的货币市场失衡,利率的微小变动即可以导致使均衡重新实现的货币需求的变化。而投资的利率敏感度为0则意味着无论物价水平的变化通过货币市场造成利率的何种变化,都不会对投资需求产生影响,因而不会导致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两者都意味着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均衡产出的变动都及其微弱,因而此时总需求曲线垂直。
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此时,如果总供给不变或者无法及时相应总需求的变动,就会出现持续的需求缺口,从而导致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说明:http://s5/middle/6482f00cg7814d36c411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