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玉树哭吧!有我们陪你!

标签:
4.12玉树不哭坚强心理卫生心理干预接纳健康 |
分类: 热点点评 |
4.21,玉树哭吧!有我们陪你!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特举行全国哀悼活动。
仅仅一个上午,我在网络上看到“玉树不哭”的字样就≥10次,文字看似能让我们充满信心,乐观积极,但这只是一种文字的游戏。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当人遭遇巨大心灵创伤却强忍悲痛,甚至拒绝悲痛时,真正的悲剧就要发生了。当眼睛不能流泪,心,就要开始流泪了,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个时候,就埋下了心理疾病的隐患。有一些悲伤如果没有完成,抑郁症就来了。
记得汶川地震时看央视的赈灾晚会,其中一个孩子说到自己的爷爷、父母及妹妹现在都还没有消息时,不禁就开始嚎啕大哭,我们的主持人及诸位名星的回应都是对这个孩子说,孩子,不哭,听话,咱不哭。后来,我就不忍心再看类似的晚会。
最近又在无数的关于玉树地震的传媒上看到了“不哭”、“坚强”这类似的字眼。一份颇具影响的报纸前几天刊登出一篇名为“撕碎你的恐惧、让悲伤滚开”,声称这是一个心理援助的方法。给受援者每人一张白纸,把它们当做自己的恐惧、悲伤、愤怒等负性情绪,大声叫喊着把纸撕成碎片并扔进垃圾桶。
上面的几个例子只在说明一件事,传达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不应该表露诸如恐惧、愤怒、悲伤、无助等负性情绪。表露这些情绪是不好的。
让很多人为之感动的那些“坚强”的孩子,在他们说着“我没事”的时候却让我很担心。如果他所遭受的事件刺激程度与他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等心理反应强度不协调一致,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他所受的创伤要比那些表露情绪的人们更为严重,以后处理起来也会更加困难。
可能从主持人及名星的角度出发,他们是在鼓励孩子要坚强,要挺住。可做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不禁担忧,负性情绪真的很被撕碎么?情绪是我们的内心的情感体验,它撕不碎、赶不走,只有被了解、被接纳时才能化解。一味否认、回避只会导致这些负性情绪的隔离及压抑,造成更大的心理隐患。
在灾难面对,我们是需要坚强,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接纳,是承认,否认真相只会复制灾难。我们需要在这些情绪里呆一阵子。只有哭过才可能达到内心的和谐,才能真正的站起来,才能发自内心的微笑。
狼在失去孩子时,会朝向天空悲伤的嚎叫,嚎叫完,继续它的生活。
这个时候,它们在做的就是完成悲伤的这个过程!
不要再阻止他们哭,让他们哭吧!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吧,哭喊出你的悲痛,哭出你的绝望,哭出你的揪心,哭出你的无助!哭,是心理重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