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

(2018-10-07 16:00:17)
分类: 数学教学设计和数学备课资料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25页《5以内数的加法》例题及“做一做”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1-5的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设情境,谈话导入。(出示课件)

谈话导入,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这部分环节中体现了学生积极思考、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这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马戏团看小丑表演吗?

:那现在看一下这幅图,(出示小丑图例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1:我看见小丑左手拿一个绿气球,右手拿三个红气球。

2:我看见小丑手里一共有4个气球。

师:那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生:31=4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出示“+”)

齐答:认识,读作:加号。

师:说得真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学习很认真。(掌声鼓励)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这个教学环节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出示1-5的数字卡片,指名读数。

  (学生一条龙形式读数)

3、读出下面各个算式,并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2=4    12=3

同学们,你们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二、课中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出示课件)

 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

师:同学们,树上有3只松鼠,在枝头上歌唱,这时候,他们的同伴被清脆的叫声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老师操作幻灯片,学生交流讨论。)

1:我看见两只小松鼠也跳过去了。

2:我看见树上原来有3只松鼠,现在又跳过去2只。

3:我看见树上原来的3只松鼠很开心,好像在欢迎同伴似的。

师:同学们,他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交流思考)

生:现在共有几只松鼠?

师:下面,我们根据这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怎样求现在共有几只松鼠呢?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它们合起来共有几只呢?

生:它们合起来是5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齐答:加法。

(板书:加法)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要求现在共有多少只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补齐板书:5以内数的加法)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把3只松鼠和2只松鼠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指名答)

那么,“32等于几?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呢?(小组交流讨论,说出各自的算法。)

1:我是看着松鼠图,用数数的方法(12345)算出来的。

2:我是从3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345)算出来的。

3:我是数手指数出来的,3个加2个就是5个。

4:我知道32组成5,所以32等于5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不看松鼠图,不用数手指,你会计算32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说数的组成,使依赖直观(数松鼠、数手指)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让同学们知道因为32组成5,所以32等于5。板书:32=5

读作:32等于5

三、课后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课后习题“做一做”)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又形象又神奇,说明你们学习的很认真。(加油!)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解答5以内数的加法式题,下面我们根据情景图,自己解答课后“做一做”习题。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中第1题。(出示课件:课后习题情景图)

根据情景图,指名说出图意和怎样列式,以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同时,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组交流讨论)出示左图,说出算法。

生:因为41组成5,所以41等于5

右图让学生仿照左图的学习方法自己独立完成。

然后,将两个算式排成

41=5

14=5的形式,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小结: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

2、教材第25页“做一做”中第2题。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自己写出第二个算式中的加数,并作以解答。

 3、教材第25页“做一做”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全课小结,扩展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5以内数的加法

32=5

读作:32等于5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思想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学活动

教具学具:气球、纸鹤、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按顺序填数

2、按顺序填数

  ()(  )()(  

 32+3=    1+3=     1+4=    2+2=    4+1=     3+1=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演示图画:小丑拿着4个气球,放走了一个。

2)教师再用气球演示一遍,拿出4个气球,放走1个。

3)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集体交流后老师说明:老师拿着四个气球,放飞了一了,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个,就是从4里面减去1,要用减法计算。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气球的总数和飞走的数量写出41

2)老师说明:4个气球合一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飞走了一个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像这样从4里面去掉1个,就是从4里面减去1,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这叫减号。

板书:(减号“—”读作减)。讲解减号的位置。(板书:4

3)引导学生数一数,从4里减去1后,还剩多少,让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并在等号的后面写上3.

4)老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去掉1,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5)读减法算式: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由读。

6)追问:减号表示什么意思?(去掉的意思)4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141=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1,还剩3

3、发散思维

(1)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用减法来表示的事例,生自由说,如: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剩3个,算是是41=3

2)教师拿出3只小纸鹤贴在黑板上,用虚线圈出两只,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意思。在生说的基础上,师说明是去掉的意思。生小组交流,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师说明有3只小纸鹤,圈出2只,还剩1朵。算式32=1

3)学生两人一组,用手中的小棒进行活动。如:拿出4根小棒,又拿走1根,还剩几根。

426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扩展练习

1、演示第27页的主题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教师分步讲解。

2、出示27页做一做练习题,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认识减法含义的练习。

板书:

减法

“—”减号,读作减

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算式的读法:41=3读作:41等于3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减法,教材第27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看图说图意,说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显示教材27页情境图(动态显示)

教师引导:你能说出画面的意思,然后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互相说,使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组织交流:树上有5只猴子,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

老师引导:要求还剩下几只,就要从5只猴子中去掉调走的3只,就是剩下的数,用减法计算。

算式:5-2

板书:5-2

52等于几呢?你是怎样算的?

1、交流各自的算法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把算式写完整:5-2=3

2、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算5-2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计算减法,或加法算减法。

三、课堂作业

1、教材27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观察,说图试做,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看算式,在动手摆,最后填 教师巡视指导。

3、练习五第8题,同桌互相说图意,根据情境思考。自己填 ,在说说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在(  )里填上恰当的数

3-1=        5-2=      3-2=(  )

4-2=        5-4=(        4-3=(   )

第十课时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0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

2.数字卡片15和可以写“0”的空白卡片。

3.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认识0──认识0的含义

1.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数学王国有几位小客人参观我们教室。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手拿15这五个数字的五个小客人作自我介绍:我是数字1,我是数字2,……

学生帮他们排排队。(从小到大或从大都小由自己判断发表意见。)

2.找朋友──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一个也没有。

A、<课件>电脑显示图画:5个月饼、4颗小红星、3只小鸟、2个桃、1只猴

这几副图画也想和几位数字客人作朋友,每副图只有一个朋友。谁是他们的朋友呢?

各个数字站到对应的图画的位置,并用完整的话说出作朋友的理由:图上有5个月饼,就用数字5表示……

B、小猴吃桃<演示小猴吃桃动画>

师:当小猴遇上2个桃,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猴把2个桃都吃了后,盘子里还有几个桃?用哪个数字表示?(用“0”表示)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12345都是数字,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3.猜硬币──多角度感知“0”表示没有。

教师手拿装有硬币的盒子,摇动发出声响,学生猜有几个,用哪个数字表示。

第一次装1个,用“1”表示。

第二次1个也不装,就是什么也没有,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12345一样也是数字。

4.举出我们身边可以用“0”表示的事例。

5.书写0

A、说说0长什么样子(像鸡蛋,像月亮,像月饼,圆圆的,又长长的)。

B、教师示范写0,学生跟随书空写0,说说注意事项。

C、闭眼想象0的样子和写法,并在数字方格中描红和写0

D、展示学生写的“0”,集体评价。

6.直尺上的0──认识0的另一含义:0表示起点。

A0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B、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出示直尺图>

  学生观察直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找出0的位置,说说0在直尺上的含义。(表示起点)

C、说说生活中还在哪里见到“0”(天平、温度计等)

二、情景中体验0──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0的作用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将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会更有趣。

板书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2.同数相减等于0

A、<演示小猴吃2个桃子的动画>

   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有几个桃子?用哪个数字表示?用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20

B、<演示小鸟飞走动画>

   提一个问题后,说出算式。

   板书:330

C、还能说出几个得数是0的例子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440 550  110 000

D、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发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3.有关0的加法

A、<课件>荷叶上有3只青蛙,又跳上来1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314

B、<课件>荷叶上有4只青蛙,又漂来一片荷叶。

学生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404

  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

C、<课件>水面上有一片荷叶,又漂一片荷叶,上面有4只青蛙。

学生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044

D、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505 303 202 101 

00  055 033 022 011 

E、观察这样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4.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A、请教大家:50=?

同桌讨论交流,请一个学生说出得数,并说明理由,全班评价。

B、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说算式,教师板书:

   404 303 202 101 000

C、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四)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书本第三十一页,练习六第一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规范整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