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结题报告
(2014-03-25 13:28:3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小课题论证 |
《怎样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结 题
唐山市丰润区朱庄子小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先考虑是教师的教的问题,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师上课所提的问题是学生听不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还是问题过于浅显,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还是问题过多使学生丧失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是问题的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考虑学生的问题:对于数学感到接受有点困难,没有学习的兴趣,还是心理因素不喜欢回答问题,还是前面的知识不牢固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是问题自己没有解决出来不会回答,还是课堂上没好好听讲。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并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调查法,和学生进行座谈,弄清原因为什么学生上课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心理因素的及时和家长结合,都进行鼓励和刺激,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的把手举起来,对于知识不牢固的情况,要及时查漏补缺,对于不喜欢数学的学生,要多进行兴趣培养,还要尽可能给他们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提高孩子学习兴趣。之后,老师们再从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几方面着手解决学生数学课上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问题。在老师存在的问题方面,我们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首先通过相互听课、研讨,相互学习,相互指导来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堂的问题设置进行反复的推敲;其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理论上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上的提高;另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向外校老师学习,以求从多方面找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最后在课堂的设计上要避免死板的情况,通过各种手段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通过对《怎样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一课题的自主研究,我真正认识了教师在进行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是时出现的问题:
1.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或新旧知识衔接缺乏逻辑性,往往使学生失去答题的兴趣。
2.老师对于问题的答案过于单一。使学生的学习过于保守。
3.向学生提问时,不宜搞突然袭击,让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害怕的心理。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
4. 我们常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而始”。学生学习中过程中对学生的求疑精神和求知欲的兴趣不高
5. 教师提问中的偏爱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很大。在提问中,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使前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使后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之后虽把易题送给后一部分学生回答,只是暂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现出来,我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判断出让谁来回 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管己,高高挂起”态度冷漠,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了思维的发展。
6.
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7.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8. 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9. 上新课的兴趣过后,有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慢慢减弱,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要我会,举不举手都是一样的。或是存在侥幸和懒惰心理,觉得反正我不回答,也会有其他同学回答。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10. 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投入。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采取的解决方法使:
4设置疑问。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教师善于选取新颖奇特的角度提出问题,去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虑,以促其思考,探索新知。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5.现在我非常注意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6. 应先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7.要预见答案的多样性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做好应变准备。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最好不直述答案,可重新设置若干个小问题,以降低原问题的难度,并加以启发和引导,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因经常答不上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积极思
8.提问注意的原则
1提问要讲究目的性原则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1)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2)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3)问题切入点控制要求切中要害,(4)问题要求有一定的思维价值,(5)问题呈现的形式要求具有趣昧,(6)提问时要求语言有吸引力并配合适度的肢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