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2013-12-13 10:40:35)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数学教学设计和数学备课资料 |
(七)、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对时间进行认识,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时间,同时做时间的运算
第七单元
本单元共设计3个例题,练习二十三安排了11道练习题。本单元可安排新知识学习2课时。
第1课时(教科书第90页、91页),例1和例2,认识几时几分。
例1,认识1分和5分。教材设计了一幅同学们上课的主题图,教室的墙上挂着一个钟表,上面显示的时间是8时5分。然后提出“数一数,填一填”的要求。呈现了两幅图。一是钟表局部放大的图,标出1分钟,1分钟、1分钟的数,从12到1之间共5分钟,用聪聪的话说明:分针走1小格是1分。二是对应钟表上的数填空的题,并填出了5和15两个数。这个例题的设计目的有两点:第一,由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出时间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1分和5分。通过数一数12到1之间有几个小格,认识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然后5分、5分地数,知道分针走1圈是60分。
拨一拨,认识1时=60分。教材设计了表示12:00、12:30、1:30三个钟表图,用红色和粉色分别显示从“12:00
例2,从4时开始5分、5分地数。教材给出三幅钟表图,钟表分别显示4:05、4:30、4:45,下面对应给出了相应的书写和读法。最后,聪聪总结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多少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
课题:认识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整时和半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以及积极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
钟面模型、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地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
2.钟表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能说出一些自己的作息时间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3.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4.认识钟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间: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
(2)
(3)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四、课堂作业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图略)
2.连一连 。(图略)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教科书第92页),分解给出的时间信息,判断某件事情开始的时间。例3用女同学与明明边玩边说话的情境,以及钟表图给出两个有关时间的信息。
钟表显示两个同学玩的时间是7:15,明明说:我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女同学说:明明,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同时,用明明一个人刚写完作业的图显示完成作业的时间是9:00。提出了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给出了显示8:45、9:15、10:50三个时间的表面图,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并把它圈起来。接着,教材通过“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和检验的过程。
课题:认识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例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具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读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图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第一个钟面模型,请同学说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讲解: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走到1是4时5分,用电子表的方法表示4:05,强调,分不满十用0补位。
(2)出示第二个钟面模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代表汇报结果:4时30分或4时半,4:30.
(3)第三个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2.小结: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看课本91页下面的图,指出里面的时间,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一些知道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说。
四、课堂作业
1.课本91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三1~3题。
五、回顾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啊?下课的时间到了,我们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把你看到的时间读出来好吗?
课题:推算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页例3和练习二十三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2.使学生会用排除法推算时间。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真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用排除法推算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图略)
2.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时间。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在哪个时间里做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推算事件发生的时间。
2.教学例3
(1)先让学生把例3看看,说说看明白了什么。
(2)先找两个学生完成明明和女同学的对话,再找一名把问题读出来。
(3)小组讨论
明明做完作业是9:00,所以踢球时间不可能是7:45.
明明10:30看木偶剧,所以踢球时间不可能是10:50.
那么明明踢球时间就是9:15分。
(4)
把三个时间按顺序写一下9:00做完作业,9:15踢球,10:30看木偶剧,解答正确。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二十三4、5题。
2.制定自己周日的作息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很有意思,很新鲜,你们觉得呢?有什么收获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