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日,我正在网上看电视剧,田田质疑:“妈妈,您怎么好久没给我写日志了?”我顿时哑然,转而满脸歉意:“哦,对不起,是妈妈偷懒了!”我知道,此时什么工作忙,没时间都是借口,我不想无形中影响她一种习惯——总是在为自己的错误而强调理由,人就是应该学会面对,学会承认与承担。
没想到小丫头善解人意地说:“妈妈,我知道您很忙,我原谅您了!等妈妈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写吧。”呵呵,望着她一本正经的小大人的模样,我笑了,继而心里漫过一种幸福,那是被理解被宽容之后的坦然,更是感觉到被爱后的一种振奋。
田田忙着自己的事情去了,电脑上的电视剧依然演得有声有色,可是我却无心看下去,想起了不久前的一幕:
星期二的中午因为下雨,办公室里好几个同事都没有回家,吃过午饭后在一起闲聊,田田也和同事家的孩子在另一间办公室里玩。不知什么时候她从我的桌子上拿走了一个笔记本,等还回来的时候,我发现其中被撕掉了一页,因为好奇,我借着反光看到的痕迹是一封短信,细看之下,是写给班里的一个小女孩的。那个女孩我认识,似乎是很强势霸道的一个孩子。
第一感觉是两个孩子闹矛盾了,我刚一询问原因,田田的眼泪就下来了,哽咽地说那个女孩骂她,所以才写纸条回敬的。看着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我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地责备了一番,什么不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啦,怎么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结果呢,田田一直在哭,有害怕,有委屈,有不服,看着她倔强的眼神我知道那一番训教是失败的。
现在想想,做父母了怎么就不能像孩子那样单纯些,简单一些呢?也许“田田,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妈妈原谅你了,可是你不该写这些东西,我相信你会用更好的方式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的”这样一句朋友式的谈话,远远胜过那高高在上,貌似高深的大道理吧。
我们一直在强调爱孩子,是的,这并不否认。可是我们每次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自私地实施着那份爱,却忘记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情绪箱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的“情绪箱子”填满爱,当孩子觉得被爱时,再实施管教与训练,这样他就能接受父母的引导而没有怨恨、敌意和障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