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三位中国赴美J.D留学生谈在美实习与就业情况
(2016-04-06 09:05:21)
标签:
jd |
分类: 杂七杂八 |
===========================
转自WXC
赵丹喵,JD @ Yale Law School
1L的实习非常好找,基本没有找不到的。
2L实习主要看成绩,非常predictable。
JD毕业后OPT是12个月,基本上vault 100的firm都会给办工作签证。
有一些美国律所有英国办公室,也有一些英国律所有美国办公室。
-------------------------------------------------------
土与豆
我觉得仍然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这是T14的经验 或者说 是T6甚至Yale的经验 并不具有普适性 请不要将“T14”与“big
law”直接划等号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美国的律所起薪都是160,000”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vault排名前100的律所起薪范围大概是145,000-160,000 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big law” 这里面既有Paul Hastings,Clifford Chance这种在国内很出名的,也有Young Conaway这样的Delaware奇葩
但是 世界上还存在着mid-size firm和small-size啊
mid-size的所分几种 有的是boutique 专精一个或者几个业务领域 有的是区域型律所(不过似乎现在人数在一两百左右的所不管有没有专精都管自己叫boutique......)
这类mid-size/boutique类的律所人数一般不多 office也不会有几个 薪水也是可高可低
举几个栗子
之前学校OCI的时候有几家德州做能源的律所来招人 起薪165,000+奖金 还有一家做房地产的 待遇这差不多这样
不过成绩要求是全A+ 有病
不过mid-size且脑子正常的所也是存在的 比如Beverage & Diamond 环境法全美第一 起薪110,000左右 不过这个所partner:associate居然是2:1 感觉也是有点厉害
哦对了mid-size虽然人不多 但是有的也是有可能和中国联系很紧密的
small law嘛....从20人到solo practice 感觉没什么前途....
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不过在结束回答之前我还是想鸡汤一发
我真觉得对于还没进law school的少男少女来说 什么五年规划十年规划挺扯的 首先 整个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 律所招人虽然很大程度看成绩 但是除非你能有碾压式优势 不然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反过来 你的社交能力 经历 英语口语 个人性格 还有律所需求类型 都会为你的求职带来很多变量
所以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做出严密 环环相扣的计划 万一其中某两个环扣不上了 怎么办?
另一个做长期规划的坏处在于 自己限制自己 JD对于中国同学而言好像是个负担似的 好像上JD的同时就染上了“不去律所就会死”的绝症 而这种焦虑感在高年级前辈给低年级同学“传授经验”的时候 也会不自觉地传递到新人JD身上
所以另一个不在JD入学前做计划的原因是:你对JD是什么JD能干嘛还处于一 种不明觉厉的状态 这个时候做了计划 其实是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这一点我觉得韩国同学做得就很好 或许我接触的人没有代表性 但是中国同学特有的“国际学生口语差做不了litigation”和“除了律所哪也去不了”的固有观念 在他们那里并没有 确实 政府有关的工作没有公民身份做不了 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啊
我个人是想去律所的 因为我不能自甘清苦 因为我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 但是如果你想救天下万民于水火 法学院也会有你的位置
顺带一提 要是后一种 欢迎来Georgetown的Section 3
-------------------------------------------------------
知乎用户,还是叫我法师吧...
前面两位已经表达的很详细了。这周末加班,先列个范围,慢点补足。
说些在中小所实习的个人感受:
1. 皆有可能:不挑食+田忌赛马,灵活利用法学院之外的背景和经验;
不挑食分两方面,法学院和工作。
首先说法学院。要说法学院就不得不说一下法学院排名。Holy
Trinity最高,能进绝对去。没听说过这三所学校的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的,好坏而已。要去大所当然还是要付出努力。T4-14次之,同理。14名开外
的所有学校排名几乎浮云(T30可能还可以参考下,不过也别太当真),工作主要看城市,强龙难压地头蛇这个道理美国也适用。
工作方面,我1L暑假开始一直到现在2L暑假,贯穿整个2L,我都在同一个 IP所实习。1L下半学期期末考试期间投的,第二天电话就来了(理工科本科、会中文都有加分)。。。于是整个暑假就没怎么再找工作,OCI拿了几个随便应 付了下,学校综合排名不高,我的成绩也不出彩,没拿到二面也是意料之中。小所氛围相对放松,由于一直在同一个所,所以我也没有体会到1L实习与2L实习有 什么不同。。。上周收到一位校友的邀请,很可能这个暑假有第二个实习要做,该实习与IP无关,不知道能走多远,到时候来谈体会。遗憾的是这个暑假没时间刷 白金奖杯了。。。
关于田忌赛马,我还是想先讲理工科学历的彩蛋:
首先是专利律师执照。美国专利与商标局规定,只有若干符合规定的人员才能参加专利代理人执照考试(Patent Bar
Exam)。参加Patent
Bar需要符合1.学位/学分规定,2.移民状态/工作状态规定。这第二条是我最近才知道的,还在研究,欢迎有了解情况的朋友留言。即使满足了学位学分规
定,考生必须是持有美国绿卡/国籍,或者全职受雇于某律师事务所(国别不知有没有要求)。。。所以看到很多美国学生2L暑假考过Patent
Bar放到3L简历上,简直羡慕嫉妒恨,我想努力都不让。。。不过呢,很多律所只要知道你符合第一条即可(sit for Patent
Bar)。
进一步讲,如果现在还是在读理工科硕士的法学院申请者,不妨缓一缓。NYC这 边有不少JD前辈,都拥有美帝理工科博士学位(PhD)。期间优秀人才搞定绿卡,然后换了心情去读法学院JD,然后去大所。这样首先就不用担心工作签证的 事情了,其次额外的背景在做IP时候更有优势。一个大所IP人士如是说:法律方面的我们能训练你,但是科技方面的律所没有办法教你。与我同校的一个中国姐 姐也是走这条路,Pharmaceutical Doctor后,CDC工作X年期间EB1搞定绿卡,2L暑期实习OMM,在芝加哥IP Job Fair找到。对于理工科背景的JD来说,如果想长待美国,不妨好好利用这些,PhD/JD不仅更好找工作,而且在NYC大所起薪是180k(非理工科 PhD的NYC大所普通一年级律师是160k)。不过,读Ph.D不是一条简单的路,自忖撑不下来的也没必要浪费青春。
对于其他中国留学生:
全科律师应该是绝大多数大所给出的职位。中国人数学好。有不少我认识的非理工科JD最后去做税和公司法了。貌似是个可以发挥中国人优势的方向。非理工科美国人数学有多烂简直无法想象,感觉他们不是人类。。。
2. 非STEM专业都是不超过1年的OPT。如果在学位期间使用过CPT,请注意不要累计超过12个月,否则OPT失格(参见Practical Training,谢谢@陆柯良提醒)。工作签证应该没问题,现在不仅大所,也有一些小所帮办。不过,这两年疯狂的H1B工作签证抽签情势下,国际学生身 份可能给毕业后长期留美工作带来一定阻碍,抽签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大小所。身边有不少JD LLM朋友被没抽中搞得很心烦。。。近期未听说律所帮办绿卡的,想长待美国取决于事务所。
万一没抽中,那就得去和所里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举个可比性未知的例子,我有个同学是建筑师,在知名建筑事务所P工作,双硕狗,今年H1B没抽中。P所作为美帝国知名建筑事务所,老板除了骂移民局,就是说抱歉。。。现在还在和所里商量是不是明年再抽一次。。。保佑他。。。
五年十年都是很久远的未来,天晓得。。。英语不地道是劣势,但会中文也是优势。听大所前辈说大所美国办公室里,一个人的中文能力对工作几乎没加分,原因没细问,但我能想象。我在中小所里体会到了些许不同,但也就那么一丁点儿。
3. 从美国转到英国办公室:不知道。虽然有点跑题,但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例子是:目前实习的所里,之前的中国JD前辈工作几年后,去了某英国知名所上海办公室。
最后,关于工资:
美国的工资按区域消费水准不同而有所不同。举例,三藩-硅谷地区和大纽约地区大所一年生是160k左右(理工类博士头衔对工资有加成),听说同等级的在亚特兰大貌似是120k-14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