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小岛,别样“太平湖”】

标签:
太平湖龙窑寨陶瓷景德镇清代 |
分类: 旅行 |
假如天气并不晴朗,没有碧波蓝天的太平湖,
更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你如痴如醉。
站在邮轮的甲板上,只需一部手机,便揽一眼美景,获得一场心灵的放松!
当你乘着游船远远望过来时,可见湖心小岛上竖立着一精巧的门楼
“龙窑寨”三字高悬其中
龙窑寨地处太平湖中心湖区北岸,
新华乡赐田马冲组,占地40亩,
该寨龙窑系明清年代所建,用青砖砌拱而成
门内的情侣松、三姊妹松,轻摇绿意。
由于当天正值阴雨,所以厚重的云层笼罩着这个小寨子,更突显其古朴。
约几十公尺便视野豁然开朗,看到右手边第一个土房子---陶坊
这里空间不大,表面上看来也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里面的布置类似于生产车间,可供游客学习制陶过程,亲身体验制陶乐趣
这里的一切,瞬间把你带到远古时代
盆,碗,壶、罐,烟缸,,,,等等,都是游客来此制作的雏形
虽然真的很简单,但是达到圆润,成型,且可以进行后续烧制的阶段
真心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但是能够领略我国古人制陶的技艺和情趣,已经很满足啦
再说了,在转动过程中还复习了一下同心圆、离心力的课程。
离开陶坊,便是一路向上的泥土路,类似土坡 小土山
再往上走,便会看到祖师爷太上老君庙
如此多的陶器堆积,有成型的,有残缺的
还有很多瓦片一样的,
搅拌,硕大的碾子,真不是一般人能推动的,
所以当批量制作时,便是如图所示的壮观景象
看到下面这张模糊图片了没?
中间那条长长的这座窑,就是龙窑。
这座龙窑有40多米长,两边各有48个烟孔,是烧窑过程中调节火候用的。
除窑头窑尾两大进出门外,靠两边还开有两道小门,供装窑出窑之用。
龙窑是在馒头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东汉晚期就出现了龙窑雏型,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
龙窑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曾有一个平地堆烧的过程,
后来人们发明了窑,有蛋形窑、龙窑、馒头窑等,闻名于世的景德镇瓷器
“龙窑”始建于明末清初,以烧制陶土器眦为主,
历时数百年之久.虽经修修补补,但至今还可造福民众
虽然某些年间也曾遭到了破坏,后经政府扶持,几经修缮,又可点火烧窑了
必须要到寨子里这个 古陶文化陈列厅 来学习
一样的简陋,一样的泥土墙,木棱窗
在这个土气的房子里,有些许色彩,真的很难得
像个小小博物馆
让孩子们了解下陶器时代的发展
放在院子里,取水,而后盖上大木板一样重的盖子
现在离开,就意味着返古归今了
门口也会遇到一些本地渔民,划着自家小船来卖一些土特产
雾雨中踏上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