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3-06-13 22:16:45)分类: 教学设计 |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的必要性、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3、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问题体会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
600-150=
200+170=
师:在含有加减法的算式里,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师:放假了,小红来到乡下姥姥家,姥姥家的变化可真大呀!小红玩得可高兴了,今天表哥又要带她去参观舅舅的养鸭厂,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请看,养鸭场到了。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数学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家养了398只花鸭
师:这些信息讲了几件事?(2件)
关于鸭蛋的信息有哪些?指生读,师出示。“还剩下多少个鸭蛋?(板书)”
那么关于鸭子只数的信息有哪些?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白鸭有多少只?”
谁会解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花鸭和白鸭一共有多少只?”(板书)
(二)解决问题“还剩多少个鸭蛋?”
1、我们先来解决(手指)“还剩多少个鸭蛋”好吗?
你能找出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吗?谁能完整说一下这道题?
生:原来有600个鸭蛋,已经卖了200个,阿姨又买了150个鸭蛋,还剩多少个鸭蛋?
师:谁来列式?
生:600-200=400(个)
400-150=250(个)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师:谁能把这两种方法分别用综合算式来表示?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
生:展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00-200-150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列的这个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种方法,我们要先算什么?这个算式要想先算200+150,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
生交流。
(三)认识小括号。
师:通过交流解题思路,学生们肯定了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那第二种方法怎样用综合算式表示呢?怎样才能把这个算式变成先算加法呢?
师: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学符合(
在没有发明运算符号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大约400多年以前,在大数学家魏芝德的数学运算中,首次出现了“(
师:加上小括号这个算式怎样读呢,请大家仔细听教师读:600减去200加150的和。
师:谁 能像老师这样再来读一读?
指生读。
师:在有(
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齐读)
师:不加括号的话,我们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加上小括号,我们就要先括号里面的200+150了。看来,小括号非常的神奇,只要有它的存在,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小练习: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小括号,也知道了它的作用,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选一道写在练习本上。
59-(30+20)
我先算500-200行不行,为什么?如果我想先算500-200,应该怎么办?在哪儿加上小括号?这样就可以先算它了,是吗?唉,真棒!
生: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评价书写的格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有什么作用?
三、交流提高:
解决问题“花鸭和白鸭一共有多少只?”
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已经圆满地解决了,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花鸭和白鸭一共有多少只?”想一想要先求的是什么?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做法?
谁的做法跟他一样?
还有谁想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做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白鸭只数
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一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同学们说他做的好不好?看,这个同学不仅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到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们能不能也试着用综合算式来解决?
四、巩固应用:
从养鸭厂出来,小红看到街面可热闹了,原来是食品加工厂开业,人们都在忙着准备庆祝活动哪,小红和小强也去帮忙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1、74页第2题,学生读题,并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集体展示交流。
2、74页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心人,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的级部听评课活动,我执教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把图中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鸭子的,一类是关于鸭蛋的。并把参观养鸭场的故事穿插在里面,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1)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
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
要求还剩多少个鸭蛋,解题思路有两种,第一种先求卖了200个后剩下的鸭蛋,再求卖了150个后剩下的。第二种解题思路是可以先求一共卖了多少个鸭蛋,再求还剩多少个?
(3)由分步到综合体现层次性。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4)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5)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6)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分步计算,我们应鼓励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解答。
反思:
------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习性养成
2013年4月8日,我校数学以 “数学课堂中习性养成”的课题教研,进行了主题研课。马丽娟和赵天平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高质量的数学课。两位老师以能以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设计,课堂中能以培养学的学习习性为主导,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并能将数学习性的培养贯穿其中。两位老师为我们立了标,我们级部又进行了达标。我执教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下面谈谈本次教研活动中我的一些收获:
一、程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无论哪节课,上课老师都能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在设计上都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将简单的信息窗的内容呈现的如此立体,如此厚实,可以看出每一位老师都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充分解读了文本。如:赵天平老师在涂2的倍数时,让学生画上曲线,5的倍数让学生打对号,教师的示范、引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做到了有序。教师提出的小组要求,让小组合作全体参与,体现了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本节课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注重小组长的训练,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的进行,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注意了合理的分工,再次体现合作的有序。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后,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做练习时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符号,体现了数学思维方法,保证了做题的正确率。在寻找3的倍数时,感觉教师放手不够到位,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在展示时,只关注了合作的成果,没有呈现小组获取知识的过程,如果能让学生呈现出小组合作时的困惑或遇到的困难,对难点的突破更到位。
二、习性关照表面在每个环节中
课堂兴趣的导引做得比较到位。上课伊始,老师们都比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有关注学生习性的意识,并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良好习性的训练,习性的关照与训练真实有效。实现从形式上的外显逐步转向内化,逐渐成为学生习性养成的永恒,如教师有效的小组分工,艺术性的表扬等。如:马丽娟老师课堂中注重了学生听、说的训练,学生听课的习惯,坐姿、写姿教师在课堂中都能得以关注。从这次活动中,还看得出老师不紧紧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性,而且还关注了数学习性。
三、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如:我在执教《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借学校教研的东风,不断研讨,不断进取,让我的课堂也因学生而精彩,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