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优质课:《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2012-10-27 13:25: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亲近大海------《分类统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01-103页,有关分类统计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有了前两部分知识做基础,本节教材以“亲近大海”为主题,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体验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与一年级统计内容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加以统计。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两次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感受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统计表。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听波浪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听一听这美妙的声音,你猜到是去哪了儿吗?
你们喜欢大海吗?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在海边玩什么?
老师有要求:这节课中,认真听讲的同学能得到它,发言积极的同学能得到它,善于动脑的同学也能得到它。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时通过播放大海的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并对学生提出本节课的要求,利用漂亮的小贝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为下面学习统计埋下伏笔。】
二、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1、师:现在啊,我们就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瞧,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汹涌澎湃的浪花,展翅高飞的海鸥。大海多美呀!夏天的海边更是热闹极了!
2、请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生: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恭喜你获得了第一个漂亮的贝壳!
你的这个发现很有研究价值,老师把它写下来!
继续观察海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海面上一共有几只船?
师:你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把这个问题也写下来。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呢?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伸出小手开始数了,大家赶快在心里数一数吧!
师:大家有结果了吗?(21)谁的答案和他不一样?(19)同意21个的请举手?同意 个请举手?
4、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看来有同学错了。谁愿意上来验证一下他们谁数对了?(齐数)
看来这样一个一个地数有时容易出错。游泳的人有这么多,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数得又快又对吗?
(手指图)仔细观察正在游泳的这些人,你有想法了吗?
(学生交流先数男的再数女的然后再合起来时)哦 ,老师听明白了。你是想把游泳的人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类来数。(然后呢?)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能再清楚地说一遍吗?(生再说)
你的这个想法真了不起,小贝壳送给你! 游泳的人有这么多,分类数是个好方法!
5、师:想一想,游泳的人还可以怎样分类?
生:大人和小孩
生: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
生:戴游泳圈和不戴游泳圈
6、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象这样先分一分类,再数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不同的统计方法,使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老师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分类方法整理了一下,制作了这些统计表。大家看,每种分类方法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家能看懂吗?有问题要问吗?
看第一个统计表,把游泳的人分成了几类?哪几类?类别是指分类的情况,也就是分成了哪几类?
合计是什么意思?(说得多明白呀,合计就是把分类数的每一项都要合起来,求的是一个总和。)
8、小组合作:师:这些统计表你会填吗?
下面请小组长轻轻拿出信封,取出里面的统计表。要求:四人一组,从四个统计表中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完成其中的一个统计表。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工合理,统计得又对又快!注意:只填一个表。
9、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统计表?(投影展示)
(你们选择的是分成 和
谁是按大人小孩来分类统计的?
师:刚才我们选择了四种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合计一样)这是他们的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结:对,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看,同一个问题,我们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但最后合计的数却是相同的。(板书:分类不同,合计相同)
10、师:在刚才的统计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数数时,数一个做一个标记,大家看!(展示学生的课本)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做法怎么样?(好)好在哪里?(清楚,不易出错)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注重运用原理、寻找规律、抓住难点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统计品质,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统计的模型。】
三、拓展应用,巩固深化:
1、师:刚才我们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你们能用这种的方法来解决海面上共有多少只船这个问题吗?
师:大家先自己想一想海面上的船可以怎样分类?然后同桌两人合作,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并完成统计表2。
2、学生同桌合作,老师巡视,选择三种不同的分类统计方法准备展示。
3、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刚才老师收集到了三种不同的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统计表)
4、师结:刚才这三位同学,把海面上的船按颜色、形状、名称三种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最后合计也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部分为教材中的绿点教学,是对红点教学的进一步巩固,重在给学生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体验分类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另外,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实际运用,加深体验。
1、师:同学们美丽的海滩风景宜人,迷人的海底世界更是令人赞叹!(课件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
2、师:看,(电脑出示热带鱼的画面)这幅画面中共有多少条鱼?你能分类统计一下吗?
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然后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自己完成统计表3。
3、谁愿意把你的统计结果和大家分享?
4、师:同学们真能干,用所学的知识又解决了海底世界里的数学问题。
5、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许多认真听讲的同学获得了小贝壳,许多积极发言、善于动脑的同学获都得了小贝壳!下面请获得扇贝壳的同学起立,获得海螺壳的同学也起立!有这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师在黑板上画大海行简笔画)
6、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美丽的贝壳放归大海吧!(课件再次播放海浪声)
请获得扇贝壳的同学赶紧把它们贴到这边来,获得海螺壳的同学赶紧把它们贴到这边来!大家看,有这么多漂亮的贝壳呀!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们表现,就像这些贝壳一样美丽!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贝壳吗?
7、学生交流时,师出示相应分类标准的统计表,和学生共同完成统计表。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统计感兴趣的小贝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统计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中去,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真了不起!又用分类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统计无处不在。课后希望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大海那美妙的声音,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带着数学的眼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习惯。最后在大海的波浪声中畅谈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