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兴文邱氏源流考略

(2024-01-19 13:45:21)

 

四川兴文邱氏源流考略

 

木有本,水有源。中华邱氏家族也不例外,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姓氏有成百上千,各有其源。但追根溯源,我们中华民族都有炎黄裔胄的传统美德。同时,一个有中国血统的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无论他漂泊多远,都有寻根觅祖的心愿。中华民族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各个民族的人民和每个姓氏的后裔无不是这样。

     中华民族从秦代开始都把炎帝、黄帝作为人文始祖进行祭祀,这种祭祀本身,就表明了中华民族以“炎黄子孙”而自豪。春秋时期,司空季子曰:“昔少典聚于有嬌,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中华民族一向称之为“炎黄子孙”。“炎”就是炎帝神农氏,“黄”指的是黄帝轩辕氏。炎帝是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祖先,因生于姜水(即陕西岐水),故以姜为氏。相传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姜尚是炎帝神农氏茧裔,尧舜之世四岳伯夷的宗胄。伯夷佐禹治水有大功,受封于目,继炎帝之业。以部族为姓,以祖封为氏,故太公姜姓吕氏名尚。他是曾经显赫于世的周初姜姓部族长,字望,一说字子牙,史称姜太公,耄耋之年为周文王访得,拜为军师。周武王伐商,尊太公为师尚父,掌军政大权。在歼灭商纣时,牧野会战中,功绩卓著,名垂千古。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国,建都营丘(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姜太公生四子:吕伋、吕得(齐乙公)、吕穆、将具。太公享寿125(公元前1139—前1015)。穆公领镇营丘,是为丘氏,故穆公为丘(邱)氏得姓始祖,姜尚为邱氏的太始祖。可见,丘(邱)氏得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雍正三年(1725)乙巳岁十二月二十七日,世宗皇帝诏令尊孔丘,避讳加“阝”改丘为“邱”。1912920日,中华民国政府议员、台湾民族英雄丘途甲等人联名呈报中央,要求将邱姓恢复为丘姓。并登载于台湾、广东等地报纸,遂有部份宗亲更改,故而今丘、邱并用。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丘()氏虽有多种来源,已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3000多个姓氏中人数已排为前100个姓氏的行列。新华社198752日电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研究结果表明,丘()姓名列全国第77位。据台湾省丘()氏宗亲会第三届三次会员大会会刊《台湾区百大姓》资料记载,丘()姓在台湾省为第16位大姓。

四川兴文邱氏宗支源远流长,脉络清晰。根据南宋咸淳八年(1272)时,五世祖邱必明公在福建首次创修《邱氏族谱》,清顺治十八年(1661)、雍正十二年(1734)年斋泰、迎泰二公重修之《邱氏族谱》均有记载曰:“吾宗自炎帝育姜水,凝发其渊源,继有太公封营邱,嘉锡其姓氏。其闻公卿将相,英哲贤明,非不丝丝相传,第年淫世远,渺而难稽。今只就可考之烋秀公为一世,又以成实昆季为第二世。”“先代世居于闽,继迁于粤”。根据这些谱史料记载,我邱氏先祖是几经辗转迁徒,在历经三千多年以来,也是饱经苍桑,一言难尽。追忆远祖往昔,从烋秀公上溯至起姓始祖一世祖——丘穆公世系源流如次:丘氏一世祖——丘穆公至十世在右公居于河南封丘;丘氏十一世言公至十七世坊公迁居于山东:丘氏十八世和公至三十世笔连公迁居河南开封;丘氏三十一世茂千公至四十八世连方公迁居福建上杭:丘氏四十九世纪泷公至五十五世原公迁居广东潮州、惠州等地。

兴文邱氏宗支经历了清代“湖广填四川”的迁徙历程。兴文邱氏乃祖籍广东惠州府人氏,清乾隆年间移民入川,至今已历十三代。四川开发最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向有“天府之国”的称誉。由于明朝未年,国势日衰,外有倭寇、清兵侵扰,内有平民反抗,特别是明崇祯年间,朝政腐败,灾荒频繁,民不聊生。李自成率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军乘机入关,剿灭农民军,张献忠也赴机征剿四川,烧杀淫虐,无恶不作;其后清康熙年间又逢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至此四川战乱达三十多年,人民死伤贻尽。至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四川人口稀少,土地荒芜。于是,清政府决定采取移民措施,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移民入川,明是移民开垦,实是武装押送。兴文邱氏宗支入川始祖邱公仕汉,在清乾隆年间,住广东惠府永安县,小地名昔唯革。仕汉公先祖必仁公其父淑敏公生九子,是时弟兄九人都参加科举考试,八个考中进士,只有一人未取得功名,所以号称九子八进士,是此源出。八个文武进士有的被朝庭任命官职,分别距家 500 里外任职,有的则在当地办私塾为生。未考起功名的一人仅必仁公(本祖),他则一心发愤,操习武艺,能用刀矛一百余斤,不知如何在练功时滑倒伤了脚,至近逝世时,有一只脚仍包住未脱下,随脚入棺收殓,临死时吩咐多端,有些根由:邱氏家族本广东惠州府永安县人氏,修有丘氏宗祠。

仕汉公为何从广东移民入川。一则是皇帝下诏,不得不从;二则历史记载,清朝雍乾年间,粤东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广东人等惟采野菜充腹,饿死无数;三则明未张献忠征剿四川后,田园荒芜,资源弃地。我氏仰慕巴蜀之富庶,乃于清乾隆年间,仕汉公欲由粤东率眷西上。入川之时,汉公念家道艰难,而粤土地狭隘,且连岁荒旱也。公念蜀中地旷人稀,岁丰稔,流人至者咸得意,辄欣然愿往。清乾隆 20 年,邻人有入蜀者,公毅然携家室、负盘缠偕行,跋山涉水,以至于蜀,住川南古宋县青山岩下石滚坝,公率长者以耕耘,训幼者以诵读。定居之初,人烟稀少,林密山深,鸟兽纵横,兼之规占所至,地界旷远,或月余不能履其地。按当时移民政策,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垦之地,通过向官府“报垦”、“承粮”,便入四川籍了。但至若干年后,我氏又因故再迁,二世祖永林公率冈盛运公弟兄三人、父子四人等,始到共乐大营盘寨下屋基田住所,生启祖公等四人。至此,在大营盘寨下已落籍二百余年,安居农业,子孙繁茂。

根据江西万载、湖南浏阳所纂修的《邱氏族谱》穆公一世至五十五世原公世系。本谱将另文刊载远祖穆公源流世系,这里不再复述。以下是北宋烋秀公一世至二十一世仕字辈入川始祖的源流世系:

 烋秀,原公长子。穆公六十九世,烋公一世,先世居闽兴化府莆田县。烋公始居广东潮州宿饶平县,迁闽汀州府宁化县石壁堡,洪福里邱氏坊。烋秀公生于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农历二月初七寅时,大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甲戊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宋代翰林院,与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和枢密院并列,翰林学士是正二品的实官)、授鸿胪寺正卿(为中央“九卿”之一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是正二品的朝廷大员,地位很高。公于宋宗哲宗元年(1086)丙寅十月二十七辰时仙逝,享寿八十一岁。妣周氏,北宗真宗天禧二年(1018)戌午七月十三午时生,崇宁元年(1102)壬午六月二十一日仙逝,享寿八十四岁,亦诰赠为太夫人,生三子:成实、成益、成满。

成实, 烋秀长子,穆公七十世,烋公二世,翰林院,号邓秀,行二十五郎,北宗皇祐四年(1052)壬辰八月初三辰时生,钦点翰林院,任泉州学政升授通直郎枢密院使(北宋有枢密院,设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品级从一品)。公卒于南宗高宗绍兴七年(1137)丁已三月初三金山精舍(现绕平一中孔庙),享寿八十六岁,葬于三饶琴峰山南麓之生基”(原饶平县政府址)现三饶镇政府址)。妣张氏,北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丁未六月十六卯时生,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丙辰十一月十七申时仙逝,享寿七十寿,与公合葬于琴山鼠堆乌鸦落洋名坟,生一子君与。

君与,成实之子,烋公三世,号三五郎,居福建宁化县,后迁上杭县胜运乡太白城。

淑敏,君与长子,烋公四世,号伯七郎,居福建上杭县。妣古氏,生九子:必诚、必形、必著、必明、必动、必变、必化、必仁、必达。淑敏公这九子中有八个中了进士,堪称奇迹。九子八进士,一时名传乡里,深得世人称颂。他谱伯七郎,三五郎之第七子也,妣黄氏,生三子,长子继龙,次子梦龙,三子从龙。老合墓葬上杭县胜运里黄岩紫云滩。

     必仁,淑敏八子,本祖。烋公五世,号继龙,亦号八郎。居福建宁化县,殁葬宁化黄岩紫林滩,后改葬上杭胜运乡叶坊山梅花落地形,金盘载珠穴,寅山。妣韩孺人,率三子迁杭县南坑,殁葬叶坊山鹿角塘观音窝。清康熙十七年改葬上升五寸甲山兼寅穴,后湖方园约有五丈水长清,真吉地也。韩氏妣生三子:惟长、惟福、惟禄,烋公六世,居福建宁化县。

()烋公第六世——惟长公后裔世系

     万一郎:烋公七世,惟长公长子,生殁未详。居福建宁化县。考妣俱附葬于父坟,同镌立碑。烋公八世十五郎及烋公九世四十郎、烋公十世百七郎、烋公十一世三七郎均居福建。

     仕仁:烋公十二世,居闽省汀州上杭,迁广东嘉应州松口大立堡。烋公十三世淳叟公、烋公十四世法保公均居广东嘉应州。烋公十五世法隆至烋公十九世寿吾公,住地未详。

     崇禄:烋公二十世,寿吾公之七子,由广东嘉应州,康熙八年(1669)迁江西南安府康县。烋公二十一世玉荣公居江西。

     运魁: 烋公二十二世,玉荣次子和运文偕子联景、联有等于乾隆辛巳岁(1761)移居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荣昌县罗会里八甲地名阡丘旁琵琶沟居住。

     崇禄公之下裔孙四代连续入川,开基创业。繁衍子孙计有十三代,入谱一百九十四人。分布散居在荣昌峰高铺,琵琶沟,殷家湾,泸县石桥坝心头,玄滩,严肖冲、斑竹林等地。

()烋公第六世——惟福公后裔源流世系

     大八贞官:烋公七世,惟福公季子,元末明初由闽(福建)迁广东大埔神前社,继迁大河七昌村麻沙溪,殁葬七昌村大塘尾乌石坑人形脐穴。

念三郎:烋公八世,贞官三子,居住七昌村。

仲贤:烋公九世,念三郎之子,葬七昌村寨子背后。

崇仁:烋公十世,仲贤之子,居住未详。

阿净:烋公十一世,崇仁三子,葬溪南和仓栋。

:烋公十二世,阿净之子,居住未详。

:烋公十三,世良次子,居住未详。

:烋公十四世,凌次子,葬嘉应州溪南和仓栋甲山庚向。

祖全:烋公十五世,凤之子,仍住广东惠州府龙川县登云乡。

     希岗:烋公十六世,祖全之子,蜀始祖。原居广东程乡溪南,壮迁广东惠州府龙川县登云约兴乐图上村。希岗公后裔第五代啟沄、啟淦、啟涵、六代士元、士慧、士昌、士穆、士槐、士楠、士瑾、士汉等先后迁蜀省定居,故称蜀始祖。

道翰、沛公、运泰、连泰(烋公十七、十八、十九世)均居原籍广东。

     啟沄:烋公二十世,运泰长子。清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三月初二,由原籍粤(广东)龙川,初偕男士魁,士先迁蜀创业于绵竹()。啟沄之长子士元于清雍正丙午岁(1726)由粤(广东)迁泸之北坦坵赁居。乾隆辛酉(1741)创买泸县里仁乡(现玄滩) 赵湾,并去绵竹迎父终养,故沄公殁葬于赵湾。

     啟洤: 烋公二十世,连泰次子。康熙辛酉(1681)率三子士穆、士青、士槐入川,1741年创买泸县里仁乡(现玄滩)赵湾。洤公殁后葬赵湾上屋后边乙山辛。

 自啟沄、啟洤、啟涵率子挈家入蜀后,其子孙及啟字辈其他子孙士慧、士昌、士龙、士楠、士元、士瑾、士理、士琏、士桐、士超、士植、士穆、士槐、士经、士戫、士标、士青、士洲、士弘、士梁等,多属由粤迁蜀,为开基创业之祖。多数聚居于蜀北今泸县境域玄滩镇境内,历有“邱半场”之称。并于1832年兴建邱氏祠宇于泸北里仁乡之石河沟。(今玄滩镇石鹅沟)。泸县玄滩邱氏宗支以入川始祖士楠公、士元公的“士(亦可为仕)”字开头,取48个字辈为:“仕崇一宗,法应贞希;道泰载元,启士肇廷。洪昌翊世,鼎宗有钦;如应宜庆,毓彦钟英。良家善继,丕振武文;同堂永茂,万代光荣。”

士汉公则由粤迁蜀,于泸州所属古宋县青山岩下石滚坝居住,后又迁至共乐大营盘寨下屋基田世居。兴文共乐屋基田邱氏宗支以入川始祖士汉公的“士(亦可为仕)”字开头,取字辈40个字为:仕永盛启映,和顺朝阳兴。荣正崇仲开,修德耀光明。彬清文畅志,玉学振泽洪。思恩育英杰,承先普泰平。故共乐大营盘寨下屋基田邱氏与泸县玄滩邱氏乃同源同宗,同时,也都是在清代初从广东迁入四川矣。

()烋公第六世——惟禄公后裔源流世系

     三五郎:烋公七世,惟禄公之子,居福建胜远来酥,殁葬芦峰济桥塞鼎山罗坡马婆顶上盘龙形,又名张天海螺形。妣严氏,葬下都黄坑,苦竹山,猫儿洗脸形。

四九郎:烋公八世,三五郎四子,名晋安,由福建宁化迁广东湖州程乡县三图水。

     十八郎、二郎、伯一郎、千三郎,亦居广东程乡县。以下法传、法惠、法俊、法奎、法金、万侍郎、宪侍郎、奇元、命侍郎、尚侍郎等公,住地未祥。但谱中记有芳郊清康熙二十四年(1865)生于广东太阳寨,尚可说明上几代一直居住广东境域。

     芳郊:烋公二十二世,裔慰公次子。清乾隆年间偕子淑麟字成泰及孙辈元公、元福、元仕、元荣、元昌由广东迁入四川泸州伏龙乡牛滩场落业。

芳熏:尚侍郎长子,妣朱氏,生葬均在广东嘉应州。

     文炳:烋公二十三世,芳熏公长子,字庚扬,康熙辛巳岁(1701)生于广东嘉应州。乾隆年间由嘉应州兴宁县东厢黄塘堡太阳寨移居四川省泸州伏龙乡地名梁家坝落业。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正月十八殁,葬在伏龙乡大山沟过去天子坟吊,片卯山酉向。文炳公后裔捷英、润兴、昌亮三世均生殁于四川泸州境内。

     世荣:烋公二十七世,昌亮次子,出生于泸州伏龙乡,清宜统三年辛亥岁(1911)三月十九日五十八岁时,举家携子,由蜀迁入贵州赤水大同乡回居住。其子女均生葬于赤水大同。其孙钟毓(仲书)因读书工作到正安县定居。钟毓之子邱洪、女灵娟现迁遵义市工作、居住。

惟禄公系,入川仅芳郊、芳熏二支系,开基创业于泸县优龙乡牛滩地区。至今繁衍裔孙十一代,计上谱七十六人,散居牛滩,优龙、远居贵州赤水、正安、遵义。

終上所述,中华邱氏立姓久矣。邱氏脉缘炎帝,始于穆公,胄衍营丘,是为祖籍。姜太公吕尚三子穆公领镇营丘,是为丘氏。穆公为丘(邱)氏得姓始祖,姜太公吕尚为邱氏的太始祖。邱氏得姓三千多年以来,也是饱经苍桑,一言难尽。丘氏一世祖穆公至十世在右公居于河南封丘;丘氏十一世言公迁居于山东至十七世坊公;丘氏十八世和公迁居河南开封至三十世笔连公;丘氏三十一世茂千公迁居福建上杭至四十八世连方公:丘氏四十九世纪泷公迁居广东潮州、惠州等地,直至五十五世原公。到了北宋仁宗年间,穆公六十九世——烋秀公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了甲戊科进士,并钦点为翰林院,授鸿胪寺正卿(为中央“九卿”之一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正二品的朝廷大员。烋秀公始居广东潮州宿饶平县,迁闽汀州府宁化县石壁堡,洪福里邱氏坊。妣周氏,诰赠为太夫人,生三子:成实、成益、成满。其长子成实公,也被钦点翰林院,任泉州(福建)学政,升授通直郎枢密院使(北宋有枢密院,设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品级从一品)。由于烋秀公父子是朝廷高官,故邱氏烋秀公后裔子孙兴旺发达,发展流传至今可谓香火不断。而共乐大营盘寨下屋基田邱氏宗支,始迁祖士汉公(烋公二十一世)在清代“湖广填四川”从广东惠州迁至川南古宋县而世居。以上即我四川兴文县邱氏宗支的源流史略矣!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