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鲁献蓉)一
(2010-07-17 16:31: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大器晚成 |
导言
1. 教学改革的需要
“如果你要跟你的朋友联系,有哪几种联系方法?那种最省钱,那种最快捷?”,在十几年前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大多数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给出答案:通信、电话和电报,信件最省钱,而电报则最快。而如今面对同样的问题,很难有人很自信的回答这个问题。
在信息时代,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人们以往对知识通过传授来获得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的学习的需要,我们对学习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进而,我们对教学的观念也需要进一步的变革。教学的转向将在以下三方面得到体现:超越单一的认识论的教学观、教学的反思和教学的建构。事实上,实现教学的这些转变不仅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更是一个从理念向行为转变的实践问题。
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需要对教学理论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教师能够通过对教学设计功能的认识和技术的掌握,理解和内化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得帮助教师从传统的理念转向新课程理念,进而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转变。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尽管教师专业的理念还尚待研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看,现代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教师不但要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自主进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学习评价的设计,所以说教学设计能够在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3.从理念到行为转变的需要
3.1. 对传统教案的剖析
传统教学中“教案是教学的依据”。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来重新审视和认识这些依据,将会对传统的教学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好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的本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1,能准确找到判定公理1的条件,并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在条件不明显的情况下找出较为隐蔽的条件,从而运用判定公理1。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740)this.width=740">
(二)新课
求证:DA^BC
分析:(略)
证明:(略)
(三)巩固练习
740)this.width=740">
(四)小结
(五)作业
740)this.width=740">
740)this.width=740">(完)
这是很典型的一类传统的教案,从教案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环节和方法、手段,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设计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是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他对目标的陈述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发现,教学仅仅围绕知识技能而展开,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不断的强化训练而获得。
同时,教师的教学主要依赖自身的经验积累,是一种感性的教学活动。从整个教案中我们丝毫看不见施教者对于教材深入的分析,更看不见他对教学对象对于学习准备的任何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预见,即使在复习引入这一环节所设计的问题,也是仅仅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为下面进一步知识的顺利地接受而做好准备,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仅集中于内容的设计,而不是对过程的设计,即使在内容上,仍然集中在既定知识的加工,而不是开放学习内容的组织,或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内容。在这样的设计之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按部就班地将自己教学思路贯穿到底。
如此设计的教案,作为教学的依据,教学的结果可以想象,它只能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而定,这里我们所说的能力也是在传统教学意义上来说的,即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教材的驾御、处理,教师对语言的运用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所培养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片面、静止、和机械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往往是他主、被动和封闭的,学习效率也是低下的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