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宋仿
饕餮纹青铜鼎
尺寸26.7*22
http://s16/middle/627d2537t8b66d68576cf&690
年代: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距今约1000年左右}
http://s12/middle/627d2537t8b66d8d884cb&690
【名称】:饕餮纹青铜鼎
【类别】:青铜鼎
【年代】:宋朝
【文物原属】:宋朝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春建*私人收藏
http://s5/middle/627d2537t8b66d93411c4&690
【简介】:本馆收藏的此件青铜鼎为宋仿,三足,足底木座为硬木,为清代年间所配,高26.7、口径22。直耳、深鼓腹、圆底,柱足;腹饰饕餮纹六组:三组虎面纹,稍下饰蝉纹12个。鼎底有铭文“....”4字,为早年出土之物,已为熟坑。
http://s4/middle/627d2537t8b66d9dbf583&690
相关背景资料:我国商、周时代的青
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
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据《春
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青铜鼎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
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等。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开始居多,鬲鼎逐渐多了起来。鬲属于鼎的一类。《尔雅》记载“鼎之款足者,谓之鬲”。鬲鼎也
称为分裆鼎,是鬲和鼎的混合体,鼎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多为兽面纹,如饕餮纹、蝉纹、象纹等等,纹饰变化巧妙。容器内部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
字。
青铜器上常饰有千奇百怪的纹饰,达些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这些纹饰内容复杂,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和人事活动图案。动
物纹中叉有象生动物纹和幻想动物纹两种,前者包括牛、羊、象、虎各种动物图纹,后者则有饕餮纹、變纹、龙纹、凤纹,有弦纹、绳纹、云雷纹、滑纹、环带纹
等;人事活动纹饰则有宴乐、采桑、渔猎、攻战等生活图景。
http://s11/middle/627d2537t8b66da18ff5a&690
[相关故事]:(摘自网络)商代前
期青铜器的纹饰非常质朴,结构粗犷,最常见的纹饰是饕餮纹。商代晚期的纹饰则趋于繁缛的作风,图案多姿多彩,有弦纹、云雷纹、滑纹等几何纹;有将牛、羊、
虎、象等动物进行抽象、变形后的动物纹;还有以想象中的动物来构思的饕繁纹、夔纹、龙纹等。单时的青铜器纹饰流行通体满花,而且有时以几种图纹交织,并有
主题、陪衬之分,形成各种不同效果,观赏价值极高。西周初期主要的纹饰仍是繁餮纹,并新增了长鸟纹,凤纹也颇为流行。西周晚期,土些象生动物纹饰已经绝
迹,最流行的纹饰是窃曲纹和瓦纹,还有一种带状环纹文叫鳞纹的,也很爱用。
春秋战国时代,周王朝衰弱,诸侯各霸一方,早期青铜器那种带有浓覃宗教色彩的传统被打破,地域性及创新精神被更多地表现°已往奔放的粗花渐变为工整的纳
税。最常见的是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小螭龙纠结在一起,不断地穿插和盘旋,装饰非常华丽、复杂,叫做蟠螭纹,另外,还有几何形纹、贝纹等,它们具有图案化的
倾向,而不再有神秘的意味。并且这时的纹饰中有了大量的宴乐渔猎等生活场面,非常富于时代气息。
秦汉以后,镶嵌工艺不断发展,纹饰不再占有重要意义了。
饕餮纹 饕餮(tao
tie)纹在我国早期青铜器纹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很常见的纹饰。而且,举凡作为礼仪之用的钾器,几乎都采用孽餮纹。有些国办研究家甚至把我国
早期铜器时代定名为饕弩时代,认为我国早期铜器的时代是“以饕餮纹为象征,以鬼神为先,以人文为后的神圣王国时代。可见繁餮纹在当时的意义之重大,它决不
是随意的点缀,而是有关政教的标志,甚至有着图腾的意味。
在古代的文字记录中,攀餮是被尧流放的四凶之一,它贪食、强横。而流放的目的在于以凶御凶,让这四凶去抵御螭魅之灾。历代相传,人们把攀餮幻想为睁着眼、
张着嘴的凶物,从此,它就以比种面貌出现。铜器上,特别是铜器中的礼器多饰举餮纹,想来一是为祭祀鬼神,二来也是求佑与去邪的双重愿望。饕餮纹取材于虫、
箪、鸟、兽等各种现实动物,选择它们特殊性能的部分拼凑在一起,使其浑然下体,塑成一个抵御屮川妖怪的鬼神形象。比如一个混合体的饕餮纹,可以有虎的头、
象的耳、牛的目、鸟的爪羽、鱼的鳍、蛇的身。因为商周人不善幻想,这些拼凑都是写实的,但写实中又都经搏了变化,有强调、有夸张、有简化,体现出人们精心
的构思。
在这些拼凑中,饕餮纹是以颜面为主纹的,简单的也仅有颜面,左右相对称;足、身、尾为副纹,雷织为地纹。完备的主纹是由冠、鼻、离、眉、角、耳、口等组
成;不完备的,则或缺一二,但目纹却是必备的,无论怎样简化、变形、分解,都决少下了那一对瞪视眼睛。其中,冠饰代尊贵,角代表武力,目代表光芒和警剔,
耳代表聆听,鼻代表辨别:牙代表攫取和凶恶,眉代表威武,足代表操纵,羽毛代表高了,鳍代表下潜,身躯代表活跃。另外,它的纹饰是以菱形额纹为中心,十字
形为主干,身躯或为直线,或为曲缘,配置对称,神态庄严。
攀餮纹这个题材本是简单的,但在人们的匠心独运的构思中却变化多端,本是单纯的写实型,却演变为原始饕餮、粗壮饕餮、简略饕餮、变形饕餮、龙化饕餮、分解饕餮、兽形三条等等,且各具有不同的风格。
总之,饕繁纹的材料虽多,安排部妥贴适当,毫不勉强;内容涵半复杂,代表一种超越的神的境界;结构宏大,轮廓协调,风格生动,达到了图案的最高准则,因此,它在中国的装饰艺术上也具有莫大的启示与成就。
http://s1/middle/627d2537t8b66da654210&690
我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龙纹装饰,丰富多来,无论是平雕的;还是浮雕、半浮雕的龙,常因器物时代的不向、器物种类的不同'而形成迥然相异的风格与特征。商末周初的上些蟠龙盘上的蟠龙纹,是以皤蛇作身,加上一个龙苗的饕餮纹,在有限的围盘内重复的旋转,这是龙的原始静态式。
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饰不但有平雕的,而且出现了半浮雕的和浮雕的龙。龙纹的形式与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这时的青钢器上常有一首二身的龙纹,龙首在颈的中
心部位,作半凸起状,龙身向两侧或直线、或波形地伸出,奇诞奥秘。此期也常在器盖上饰以各种变异的龙纹,效果很好。颂壶腹部有相互纠结的无角龙纹;益则以
一回首龙作鋈,以一长颈张由的龙作流,二龙前后呼应,独具匠心。春秋时期,龙纹有了很大的变革,由商周的单纯、庄重、镇静而演进为繁复、精巧、活跃了。
战国时期,被一些外国人称为是“创造天才的复苏”的时期,此时的龙饰象一个舞者,充满运动感,任意地跳跃,“淋漓而纵横”。当然,在前期,龙纹仍是沿袭春
秋,有的予以简化,有的使之繁杂,甚至保留有商周时饕餮纹的余韵。但到了后期,则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写实的纹饰外,几乎完全风格化了。这时的龙纹
有由垂直线与倾斜线相交组成的变形式,这种变形不仅鸟兽难分,而且云、龙不分;有山形纹重叠的菱形纹;有藻纹与钩连纹;有涡龙纹与轻云舒卷纹。战国中山图
在辔(音xl)墓出土的错金银龙凤鹿纠结坐铜方案就很有代表性,在这里,鸟兽相互纠绕,充满动律感,龙的铸造也菲常生动,伸颈昂首,每一龙头顶一斗拱形饰
件,上承方案。
秦汉及其以后的龙纹装饰更是司空见惯了,而且大多活灵活现,异彩纷呈。
http://s11/middle/627d2537t8b66dab17d4a&690
凤鸟纹青铜器上的图案和浮雕、半浮雕的装饰中,凤鸟纹为主题的占有很大比重。这种写实风格的纹饰,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青铜器上凤鸟纹的出现与图腾崇拜有关。商代青铜器上马纹装饰很多,这表明商人信仰鸟图腾。传说商祖先叫契,其母筒狄,因吞食一只燕卵而生了契,这就是《诗
经·商颂》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西周铜器上也有鸟纹装饰,呵周人也与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说周族的祖先后稷,名弃,其母妻媚因到野”外踩
到一只大脚印上而产生感应,生下了弃,人们认为不祥,就将他扔到小路上,
准备让牛、马踩死他,但竿、马却纷纷绕道而行;想扔到山林里,但行人渐多,不便行事;最后扔到冰上,却飞来一群鸟用羽翼暖护他。于是姜嫄又将他抱回抚养。弃长大后做了农官,教民耕种。因此西周时的鸟纹可能与人们感念神鸟有关。
商周鸟纹图案多彩多姿。商代鸟纹以对称的直立或倒立的小型鸟纹为主,素朴简洁,灵秀典雅,一般作主题花纹的陪衬。商末至西周时代,工匠们刻意求变,鸟纹常
被作为器物上的主题花纹,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上。有新创造的大鸟纹;高冠长尾,异常丰满华丽,这种形象的鸟纹图案人们称为“凤鸟纹”还有一种鸟身短而尾
羽长,可称长尾鸟纹,姿态迤逦,令人如醉如痴。
鸟纹在商周以后的铜器上,余韵始终不衰,人们认为凤乌的出现和凤鸟的鸣声是土种吉兆。《诗经》中就有“凤凰于飞”豹翊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
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朝”的美丽诗句。1950年出土的土对秦壶,器身饰有用细线条勾出的轮廓简单、形象各异的鸟纹,有前视、翘尾欲飞的;有背上扬起一
翼,回首顾盼的;有欲卧或半起的,生动活泼,意趣横生古各代铜镜也常饰有鸟纹,有的鸟喙还衔绶带或耗枝,充满美感。
http://s13/middle/627d2537t8b66daee939c&690
云雷纹: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也单称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也单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
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和西周,春秋战时期仍见沿用。
青铜器上纹饰有三角雷纹,勾连雷纹,目雷纹,弦纹,环带纹,涡纹,火纹,重环纹,窃曲纹,乳丁纹,龙纹,蟠螭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交龙纹,夔纹,蛇纹,蟠虺纹,蚕纹,蟠虺纹,动物纹,象纹,牛纹,鹿纹,虎纹,走兽纹,贝纹,鱼纹,龟纹,凤鸟纹,几何纹,等。我
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
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http://s8/middle/627d2537t8b66db3ae1f7&690在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莫过于鼎,它甚至被视作国家、政权的象征。那么何为鼎呢?鼎实际上就是今天煮饭煮肉用的锅,只不过多了三条足,足中间可以
架火来炊煮罢了。它是从远古时期的陶三足锅、三足釜演变而来的,最初只用于烹煮食物,后来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成为重要的礼器,被认为是可沟通人神具有某
种神性的铜器,成为各级贵族的专用品。一件青铜器何以能担此“重担”?这还得从禹铸九鼎的传说谈起。
传说大禹治水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要在每个州都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于是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个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着助人行善的
神、害世伤民的鬼蜮等各种各样的形象,让每个人都牢记这些形象,从而可以辩识世间的一切好与坏,善与恶,让每人以此为德行标志,照此作人行事。从此,九鼎
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据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后,九鼎便飞向商都。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灭商,九鼎归周所有。传说九万人方能拉动一鼎,周武王发兵八十一万才将九鼎运到都城镐京。
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别有用心地问王孙满九鼎轻重,王孙满则称:“周德虽
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还用“在德不在鼎”教训了楚庄王,使他收回了野心。后来,人们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王位。这就是“问鼎”典
故的由来。
到了战国中期的周显王时,秦惠文王又率兵试图抢夺九鼎,由于齐国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不久,野心膨胀的齐王又武力夺鼎,德政化身的九鼎自已飞入泗水之中。
到了公元前219年,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派人到泗水打捞九鼎。当鼎出水之时,缆绳被海龙王咬断,鼎重又沦入水中。此后虽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再也没有找寻到九鼎的踪影。
九鼎虽然不复存在,但“九鼎”一词却长久保存下来,人们用九鼎比喻分量很重,明代张煌言诗中道:“人定能胜天,一言重九鼎。”青铜鼎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
视。自古以来,青铜大鼎的出土被认为是一种“祥瑞”,西汉武帝时,山西汾阳一带曾出土一件大鼎,武帝认为这是天降祥瑞的征兆,特地改年号为“元鼎”。
http://s5/middle/627d2537t8bccd503cf6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