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殇:钱不能买断历史,历史更不能转移

标签:
长沙拆迁予园公馆保护文物房子开发商文化底蕴杂谈 |
http://s10/middle/647f5c1ag769a4450e639&690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他们没有忘记历史,而是用钱买断历史,再转移历史。
近日传出,长沙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拆除部分历史建筑,而且曾经花数亿元进行改造,以保护文物,保护文化底蕴,彰显历史特色。然而这些提质改造似乎也是好景不长,一些小巷、公馆在旧城改造中拆损殆尽。因而,长沙这座古城渐渐变得虚有其名,在“大拆迁,大建设”的背景下,到底是GDP冲动还是开发商的暴利追求呢?
不久前,民国名医刘建勋的旧居予园公馆因为有机棚改项目被置于聚光之下。解放后,予园一直受到国家统战政策的保护,予园的产权和使用权得到了尊重,是目前长沙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建筑之一。2005年和2010年分别列为长沙历史街巷保护建筑、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不久,将予园列为征收建筑后,也将列为评估对象,评估单价为4531/平方米,评估价值为1055542元,至此,予园征收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在今年6月底结束。4月7日,予园再次挂牌为“长沙不可移动文物点”,相关负责人表示,因其完整性,具有独特的价值,必须保予园公馆。长沙市长张剑飞调研强调,要求尊重旧有规律,将其改造建成“宜居宜商宜休”的去处,意思是说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不是搞征收搞拆迁搞大建设。
其实,文物历史建筑拆迁不不只发生在长沙,全国各地都存在。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在拆老建筑的同时,又在建设仿古建筑,引来了不少老百姓的档忧甚至漫骂。比如,有的地方争建名人故里,甚至连一些虚幻人物也搬上了争夺的范围。同时,一些地方拆除老建筑采取异地重建,历史是不能重建的,历史是不能转移的。老百姓在讲,政府也在讲要尊重历史,然而历史真正在某些人眼中不重要甚至没有历史的概念。有专家表示,城市改造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如何发展与保护相辅相成,更需要执政者的思考。胡乱的拆迁建设,胡乱的城市规划是城市改造的大病,岂不能容下一些老建筑。如果将老建筑异地重建,为什么不是把新建筑异地建设呢?
历史也是时间缔造的,历史记录了过去的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建筑是地方的个性化标志,好比人的血液,没有血液就是一个逝去的人,没有灵魂的。湖南剩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更表示,不是说有的建筑就一定不能拆,但是你要有法律依据,并且有具体可行的建设预案。我相信,这样只会促进拆迁,多次挂牌受到保护的老建筑都要拆,法律又怎样呢?
钱能买断历史吗?2010年国庆前夕,游击坪4号公馆在相关部门交涉的条件下仍然被拆除,而其结果是处罚50万元了事。话说白了,任何开发商都会愿意给你50万我要搞开发搞建设,房子建起来了还怕赚不回50万吗?之所以现在强制拆迁,或许也有这样的原因吧,你要钱我给你钱。
一位广西网友说,“(长沙城)躲过了当年的文夕大火,却没有躲过今天官商勾结的阴谋。”,一位长沙网友说,“作为长沙人,看着这座城市在滚滚的所谓改革浪潮中,逐渐消失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我们深感悲哀!”,一位山东网友说,“拆了建,建了拆,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赚了钱的大移民,最后剩下我们......”,严格来讲,这些评论都是很具代表性的,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执政者的思考,也希望开发商们有点道德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