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死亡游戏体验死亡恐怖故事生与死珍惜生命教育校园 |
一种从恐怖故事书上看来的“死亡游戏”,竟在一群初三学生中风靡开来。9月28日中午,宁乡金海中学初三学生小海(化名)很焦急地拨通了记者的电话:“我前天一下午被‘昏’死了两次,玩这种死亡游戏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
据说这种游戏是从西方传来的,一些人用它来缓解心理压力。谁要是想体验一下瞬间死亡的话不妨试一下,过程很短,不过几秒钟。(2010年9月29日《三湘都市报》)
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不仅是对这群初三学生表示担忧,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人的生与死是多么的神圣或恐惧,或许每一个人的死是固定的,但寻求怎样死的途径不是很早就可以想象的。
在网络的世界里,在虚幻的空间里,有人想体验一下死的感觉,殊不知网络的世界和虚幻的空间把你带到了“一去不复返”的另一个世界,真的很可怕。对于我,不得不佩服这群初三学生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的危险性足以让人目瞪口呆。死很容易,却不能直接让容易轻易剥夺了我们的生命。
生命真的很重要,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年仅十来岁的娃娃身上实在不应该。但是,这样的现象风靡校园,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及家长的高度重视。重视归重视,还要找到问题所发生的原因,暴露出了什么致命伤?
依我看,现在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虽然很多学校领导也花了很大的工夫,但没有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点以及社会上不好的现象出发去解决这些根本的问题,因此是很难遏制有些现象的发生,就不要说杜绝发生了。
第一,珍惜生命,感悟人生。他们认为生与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就是眼睛闭了吗?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时期,容易发生冲动的行为,因此要积极教育他们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充分利用时间。
第二,直面现实,杜绝虚幻。青少年意志力不强,遇到难事,坏事无法处理就以逃避现实来满足自己,伤害自己,甚至以“死”来证明他们的能力。另外,有的同学在信息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电视等学习模仿那些伤害健康的东西,比如自杀等。因此,要引导孩子们健康上网,学习好的东西。
第三,遏制社会上坏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人,每天都要与社会打交道,因此好东西坏东西都会与我们接触。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东西伤害了孩子们。我们学校的领导就要积极引导,教会他们认识什么样的事物是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什么样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不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辨别事物的好坏是安全教育的重点。
第四,安全教育不是指定规章或讲空话。我前面为什么说有的学校领导下了大功夫而没好效果,就是因为安全教育不是指定规章和将空话。我从小学到现在,明显的感觉到有的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是制定一系列规章,然后学校领导讲,“同学们,要珍惜生命啊,安全第一,不要下河洗澡哦”,这些是空话,谁去看你的规章?要来实际点,比如有的学校就做得好,进行安全演习等。
第五,心理教育。这个是与前面息息相关的,即使成年人的心理也在时常发生变化,更不要说青少年处于心理波动期了。
第六,引导学生积极沟通。有的学生不喜欢与家长及老师沟通,任何事情都由自己任其所为。久而久之,从小习惯了自己作主,越来越疏远家长了,疏远老师了,最终无法沟通。我亲自看到有的学生才十几岁,而家长管不了了,老师也管不了了,这样的人长大了务正业了才怪。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人才首先在于清净的环境,这是教育和社会的弱点,当然也是我们目前的任务。
因此,我认为可以暂时不让青少年读恐怖书,看恐怖电影,带有血性的网络游戏。